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研究
2014-04-14毛斌
毛斌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云南文山 663000)
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研究
毛斌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云南文山 663000)
目的研究应用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回顾于2010年1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的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8例,将其分成研究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患者,记录并对比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心律失常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及心律失常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经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患者心律失常消失时间快,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小,胺碘酮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乌头碱中毒;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胺碘酮;临床效果
雪上一枝蒿、附子、草乌、川乌等为常用中药,以上药物中均含有乌头碱(aconitine),可经止痛、祛风湿,但剂量控制不当可引起中毒,中毒患者会出现腔部疼痛、麻木、胸闷、心悸、心律失常[1],严重者可死亡。临床上一般为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阿托品、利多卡因,本文将研究应用利多卡因与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评价内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于2010年1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的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8例,将其分成研究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研究组患者中,年龄24~70岁不等,平均46.35岁,从中毒原因分析,16例曾口服附子(内含乌头碱),10例曾口服生草乌,9例曾饮用一枝蒿药酒;对照组患者中,年龄27~68岁不等,平均50.91岁,从中毒原因分析,11例曾口服附子(内含乌头碱),10例曾口服生草乌,12例曾饮用一枝蒿药酒。除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四肢麻木、乏力外[2],经心电图检查,全部乌头碱中毒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比较两组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中毒原因、心律失常类型),不符合检验校准,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1.2临床方法
接诊后,为患者进行补液、导泻、洗胃、肌注阿托品等一般治疗,经入住我院的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家属许可,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患者(视患者病情,静脉推注50~100mg的利多卡因,6h之后,静滴速度设置为2mg/min,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减少药量,待其心律失常消失后,停止用药),应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患者(视患者病情,静脉推注150~300mg胺碘酮,治疗6h之内以1mg/min的速度为患者静滴,6h之后,静滴速度改为0.5mg/min,待患者心律失常消失后,给予方式由静脉滴注改为口服(胺碘酮),0.2g/次,2次/d[3]),治疗过程中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并对比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心律失常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标准(1)患者室性心动速动恢复正常;(2)无多源性室性早搏现象;(3)室性早搏<6次/分;(4)前收缩由频发转为偶发,心房颤动及心动过速得到控制[4]。
1.3.2 临床不良反应(1)心输出量受抑制;(2)心肌收缩力受抑制;(3)房室传导阻滞;(4)心动速度过缓;(5)血压降低;(6)肌肉震颤;(7)呼吸不畅;(8)嗜睡[5]。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8.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分析与两组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相联系的临床数据,研究中的计量数据(药物起效时间、心律失常消失时间),书面表达以(±s)(正负标准差)的形式进行,t检验处理数据对比;研究中的计数数据(不良反应发生率),书面表达以%(比率)的形式进行,χ2(卡方)检验处理数据对比。检验校准:P>0.05,当符合条件时,具有统计学意义,当不符合条件时,存在临床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乌头碱中毒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心律失常消失时间对比
从平均药物起效时间看,研究组为(34.41± 2.31)min,对照组为(45.37±4.41)min;从心律失常平均消失时间看,研究组为(91±4.08)min,对照组为(110±5.25)min,研究组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及心律失常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符合检验校准(P<0.05)。充分表明胺碘酮起效快,可迅速改善患者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心律失常消失时间对比,详见表1。
2.2 两组乌头碱中毒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治疗均成功完成,生命体征均有所好转,中毒症状消失,经临床观察统计,研究组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共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心动速度过缓、血压降低、肌肉震颤、呼吸不畅各1例,嗜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9%,经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患者,安全性高,可靠性好,详见表2。
表1 两组乌头碱中毒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心律失常消失时间对比
表2 两组乌头碱中毒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乌头碱为植物毒素,口服0.2mg即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乌头碱会作用于人体的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80%的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会发生心律失常[5],控制心律失常发作可帮助患者成功度过危险期。
利多卡因是膜稳定剂,可促进K+外流,抑制Na+内流[6],进而放慢心室传导速度,起到降低心室应激性的作用。虽然利多卡因是临床上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但该药物起效慢,且副作用大,应用后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胺碘酮为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7],能成功阻滞钾、钙、钠离子通道,救治各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不影响心功能,应用后患者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此外,胺碘酮起效快,可缩短患者心律失常消失时间。
本文研究了应用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患者,成功完成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及心律失常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经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胺碘酮药物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洗胃治疗及清除毒物是治疗乌头碱中毒患者的关键,胺碘酮为国家基本药物,药物来源可靠[8],用其治疗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患者,疗效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医师应用。
[1]王迎春,周桔红,郑宏.36例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3(13):2549-2551.
[2]佟海锋,王海玲,韩常宝,等.急性乌头碱中毒致顽固性心律失常3例报告[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04(23):422-422.
[3]王斐斐,张爱东.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抢救成功1例[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2,06(13):638-640.
[4]王洪如,刘洪,车俊,等.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1,06(10):480-481.
[5]吴光宏.治疗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3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3(05):40-41.
[6]康琪.硫酸镁注射液对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3(09):31-32.
[7]宋昆,李长罗,何芳.双黄连粉针剂联合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22 (09):97-98.
[8]买泓,赵刚,吴雅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3,07(06):1031-1032.
毛斌,1967年生,男,汉族,云南建水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危急重症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