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监管
2014-04-14李粉玲程凯刘书生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文│李粉玲 程凯 刘书生(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无公害产品认证机构肩负着重大的工作责任,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做到“宁缺毋滥”。
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是在标准化生产的前提下,确保畜产品来源于无公害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和规范,并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获批的初级食用畜产品。笔者多年从事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检查工作,总结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现归纳如下。
一、主要成效
通过多年努力,陕西省丹凤县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现:
1.无公害畜产品认证规模种类拓展。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品种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认证主体以公司为主,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辅;认证工作由最初政府推动向公司、养殖专业合作社自主认证转变。
2.无公害畜产品认证认识不断增强。以龙头公司、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生产主体认证获批的无公害产品,在当地养殖、加工领域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知名度,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普遍认为养殖投资、生产规模较大,生产环境好,畜产品供量足,又经过畜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质量有保障。各级政府、公司、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宣传无公害畜产品知识,开展技术培训,参与市场推介营销,无公害畜产品品牌逐渐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同时,畜产品包装新颖,生产地、标识代码、单位电话公开透明,便于查询了解生产情况,增强了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选择畜产品时的倾向性和认可性。加之,近年来出现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使广大消费者更加关注无公害畜产品。
3.无公害畜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由于无公害畜产品在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中有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规范,促使生产企业投入更大精力去提升科技应用能力,发挥生产最大效益,提升产品质量。畜产品认证生产企业养殖场选址建设较为科学,养殖品种比较优良,建设布局较为合理,生产设施设备装备较好,生产工艺流域到位,技术质量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落实较好,投入品使用档案健全,病死畜禽及粪污处理区域远离生产区,聘请技术人员多数具有资格证书,技术操作熟练,确保了无重大疫病和质量安全事件发生,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产业的安全生产。
4.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监管更加重视。在工作推进中,政府发挥了积极地引导、服务作用,从技能人才培育、标准化示范场建设、项目资金补助等方面予以发展扶持,同时为企业开展诚信教育、技术指导、报道宣传、推介营销等服务,形成了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同时,为基层畜牧兽医行业培育了一批以检查员为指导、企业内检员自检为主的监督管理机制,可有效督促生产企业改进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确保健康生产。
二、主要问题
1.认证生产规模发生变化。在工作现场检查中发现,个别认证产品的产地环境和认证规模发生了变化。效益好时企业为扩大产品的生产数量,扩大建设生产规模,但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技术人员却难以跟进服务,使生产环境发生改变,甚至有的为实现效益最大化,与其他饲养同类品种的养殖户签订收购产品协议,加注企业认证无公害标识或直接包装销售。在市场行情不好、效益下降时,由于缺乏保护价格机制,企业缩小生产规模,减少生产工艺或环节,降低生产投入成本,将大量畜产品滞销积压,待机销售,难以从根本上保证畜产品质量。
2.安全生产养殖设施欠缺。在工作现场检查中发现,认证企业存在防疫消毒设施不全;不能做到“全进全出”生产管理,消毒难以彻底;场内无专业兽医人员,外购引进畜禽无后备隔离舍、病畜禽隔离舍,病死畜禽因无尸井或化尸池,粪污处理缺乏防雨、防渗、防漏设施,养殖生产中缺乏自动环控设施设备等问题。这些均需要造成畜禽疾病发生、传播,势必会投入大量药物预防疫病,为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3.养殖监督难以到位。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初期,生产企业均能建立完整的生产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和生产制度管理体系,张贴在墙面上,印在手册上。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忙于生产管理,放松学习教育,致使一些制度执行难以到位。生产档案不及时规范填写,难以准确掌握生产情况;产品标识印在包装箱上,而产品未加无公害标识,让消费者难以识别;销售畜产品不主动申报检疫,逃避检疫行为时有发生;经省级培训合格持证的检查员均为兼职人员,工作难免不专不细,内检员又由企业指派生产人员兼任,生产环境变化时报告不及时,造成工作被动。加之基层普遍缺乏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设备及人员,仅从生产档案记录分析,不能完全反映生产真实过程,难以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4.市场价格机制还未建立。尽管国家实行了无公害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但对于生产发展来讲,保供给仍是第一要务。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的客观现实要求,无公害产品仍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同时,无公害畜产品增加了标识购买、包装、运输、推销、技术力量、设施装备等方面的投入,生产成本高于其他养殖场,在购买力强大的市场需求中,不能完全体现质优价优。加之规模养殖受疫病、市场、价格、成本等因素影响,养殖风险增加,引不起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生产发展中的问题显现。
三、解决途径
1.严格认证准入。在认证初期做到严格防疫条件审查,布局规划科学,养殖设施设备配套齐全;技术人才要专业敬业,雇佣人员要接受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准予上岗;企业制定的生产技术工艺、技术标准要通过专家审查后方可运用于生产,生产制度要符合畜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人员岗位、职责细化明确,并建立奖罚和责任追究制度,以此树立企业自律意识,为生产安全产品提供前提条件。
2.强化宣传培训。一是加强无公害知识宣传。只有强化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才能让广大消费者认识无公害安全产品;只有公开养殖生产过程和环节,才能有效抵制违规行为;只有对生产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才能生产出优质、安全、健康、高效的畜产品。二是强化企业诚信教育。只有让企业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才能管理好员工,才能执行好既定的生产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企业诚信度好,产品才会被广大消费者认识、接受。三是强化检查员、内检员培训。要定期开展检查员、内检员无公害知识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通过采取深入企业生产指导、技术交流互动、现场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检查员、内检员运用法律法规的意识和技能素质,确保工作指导落实到位。
3.强化监管督查。强化监管是规范生产秩序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强对外购畜禽的监管,严格实行隔离检疫制度,做好疫病监测,确保养殖生产安全。二是加强投入品监管,确保优质饲料、合格兽药及添加剂科学使用,并执行休药期规定,企业生产养殖档案完整健全,记录规范翔实。三是加强无害化处理监管,督促企业建立病死畜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对病死畜禽及时向县级畜牧兽医部门申报并落实人员现场监督处理登记。四是强化畜产品质量检测,在畜产品出售前,对同批次产品进行随机抽样化验检测,发现不合格畜产品进行销毁处理,杜绝上市流通;对检测合格畜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加注产品无公害标识销售。同时,应率先在无公害产品认证的企业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让消费者了解生产情况。
4.健全工作队伍。无公害产品认证后的监管工作与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一脉相承,应注重强化官方兽医的培育,让更多官方兽医成为检查员,便于更好履行监督职责和职能,不断发挥监管队伍的作用。注重加强企业内检员的培养,因为他们参与生产、了解生产环节、与生产管理密不可分,所以将他们作为县级派驻人员管理,可适当给予一定报酬,更好地落实企业生产日报告制度,让生产信息及时反馈,及时防疏堵漏,发挥内检员的监督管理作用。要落实无公害畜产品监管检查的工作经费,因为监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性的工作,需要独立的工作环境、需要检测设施设备、需要一支工作队伍,只有权责分明,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能,促进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