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知识信息传播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甘南合作和临夏市区的调研分析
2014-04-14陈萍彭文成田双亮樊胜利
陈萍彭文成田双亮樊胜利
(1.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2.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知识信息传播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甘南合作和临夏市区的调研分析
陈萍彭文成田双亮樊胜利
(1.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2.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知识信息传播效率及效果与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和受众的文化素质等关系密切;具体就某一地区而言,与地方政府的引导、宣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不可分。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及周边地区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区为代表,以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群为调研对象,实地调研了影响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知识信息传播的因素,统计分析了当地知识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议。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 知识信息传播 影响因素
1 引言
知识信息传播是指一部分社会成员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借助特定的知识传播媒介,向另一部分社会成员传播特定的知识信息,并期待收到预期传播效果的社会活动过程。知识传播至少包括: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对象和传播行为。上述几方面的结合往往借助于知识识别、知识转移、吸收调整与内化创新四个环节体现出来。换言之,就一个地区的知识信息传播而言,既需要民众个体之间的交流、个体与群体的交流,以及政府的宣传和引导等,也需要网络、电视、广播等载体的作用,以及知识信息接受方的聆听、反应及理解能力,这个能力高低与受众的受教育程度直接有关。
邬卫华等人通过对内蒙古银号乡和十二连城乡的调研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村民知识认知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以及对图书馆的需求影响不大,因此,国家对知识公共物品的供应应以人口规模与分布状况为依据。林晓华通过对全国主要少数民族地区的问卷调查发现,少数民族思想观念主要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以电视广播为主的电子媒介在少数民族农村占有强势地位,因此他建议加大电视广播中的涉农信息含量。孙红立等通过对垦利县农户的调查,从农户认识、可获得途径和农户获得程度三个方面研究了农业科技信息扩散吸纳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信息扩散吸纳的运行模式。罗菊芳等人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特征及面临的挑战,认为大众传播在西部民族地区须以多元的形式向多民族、多文化背景和多地区的受众跨地域传播,并对西部民族的地区信息传播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剡根会通过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的实地调查,发现影响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经济和硬件原因外,受教育程度、信息素养和媒介的低效率也是影响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他建议从上述三个方面着手去促进甘肃民族地区信息传播。
结合已有文献,考虑到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以及调研的可行性等因素,我们选取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及周边地区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区开展了实地调研,目的是借助于本次调研活动,一方面取得第一手资料,了解目前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知识信息传播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统计和总结影响甘肃省少数民族地知识信息传播的各类因素,从实际出发寻求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知识信息传播的有效方式,探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路径,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献计献策。
2 调研对象及基本信息说明
2013年8月,调查组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就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知识信息传播影响因素设计了调查问卷,总计发放问卷230份,回收196份,实际有效问卷196份。为保证调研结果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发放问卷涉及了不同职业、不同民族、不同收入及不同年龄段的各类人群。其中,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下辖的临夏市区发放问卷70份,回收51份;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及周边地区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45份。在临夏市区主要选择行政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开展了调研(占70.59%),回族为43.14%;合作市及周边地区的被调研对象均为藏族,以从事农牧业为生的人群为主(占62.07%),其他从业人员以工薪阶层为主(占17.93%)。民族成分所占比重与这两个地区分别为回族自治州和藏族自治州的事实相吻合。
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统计结果(见表1)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因为临夏市区的被调查群体以行政事业单位的上班族为主,相应地对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有特定要求,收入水平符合行政事业单位核定的工薪标准;而合作市的被调查群体涉及到各业人群且以农牧从业人员为主,因而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相对偏低。由此可认为,被调查对象的选择能体现其所在地区居民的一般特征。
3 影响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知识信息传播的因素分析
3.1 传播者的因素
知识信息传播状况及传播效果,与知识信息传播者(传播主体)的作用密切相关。对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而言,政府部门既是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者,也是所在区域民族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服务等知识信息的宣传者和倡导者。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农村地区并不显著(见图1)。
图1 知识信息主要传播者情况调查统计图(单位:%)
表1 问卷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统计
首先,政府作为知识信息传播者的主体地位,在城乡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如对当地“知识信息传播主要推动者”的调查显示,合作及周边农村地区只有29.6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是主要推动者,另有33.79%的被调查者认为普通百姓推动了知识信息的传播。而临夏市区高达76.47%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是知识信息传播的主要推动者。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合作市及周边农村地区农牧人口居住分散,人口总量中受教育层次相对偏低,在政策宣传方面,即使两地政府做出相同努力,付出同等劳动,所取得的成效可能会有较大差异。
其次,政府在知识信息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明显。对“政府在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一项的调查发现,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地区,被调查者中有相当的比例认为当地政府在知识信息传播中没起作用或作用很小。合作及周边农村地区和临夏市区分别只有20.69%和33.33%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在当地知识信息传播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见图2)。
图2 政府在知识信息传播中作用情况调查统计图(单位:%)
为更清楚地论证政府的作用,我们以政府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技术培训活动”这两种较常见的知识信息传播方式为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合作及周边农村地区和临夏市分别只有4.83%和5.88%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经常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有68.28%和49.02%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没有组织过文化活动。而由政府组织的技术培训活动也较少,如在合作及周边农村地区有64.13%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很少组织或没组织过技术培训,临夏市区也只有29.41%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经常组织技术培训。我们认为,这种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原因可能是: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对相关工作不十分重视,另一方面,在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及技术培训等活动时,因民族群众居住地相对分散而使受众人群覆盖面太小,且宣传力度不够,以致有较大比例的人群对此不了解或不十分了解。
3.2 传播媒介因素
表2 获取信息来源交叉统计表
长期以来,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知识信息传播中占主流地位。此次调查我们也发现,这个结论在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知识信息传播中也是成立的。同时,新的传播媒介如互联网在知识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也逐步凸显。
鉴于实际生活中大众传媒在人们之间传播知识信息时往往交叠使用的现状,我们设计了多项选择调研它们在当地知识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及影响。为方便统计,我们利用SPSS16.0软件中的多重反应分析过程(Multipe Response)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分别有70.4%、28.6%和18.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作为知识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由此印证了大众传媒在知识信息传播中的主流地位。但广播在信息传播的地位正在降低。互联网作为当今比较流行的知识信息传播方式,已超过报纸杂志和广播,成为第二大知识信息传播方式(占比达48%)。而且,在临夏市的统计数据中,选择互联网的比例甚至高于选择电视的比例。可见,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程度已很高,借助于互联网传播有关知识信息的条件在逐渐形成。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两地利用传统媒介获取知识信息的情况,我们选择“电视的作用”进行了延伸调查。
结果(见表3)显示,临夏市区被调查者中占58.82%的被调查者将电视作为消遣娱乐的工具,远远高于合作及周边农村地区19.31%的比例。但不可忽视的是,电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了解政策法规的工具的作用也比较明显,如合作及周边农村地区这一比例达到了26.21%,临夏市区占到了21.57%。在宣传民族文化方面,人们对大众媒介的作用认可度较高(见图4)。
图3 电视的主要作用调查统计图(单位:%)
图4 大众传媒对民族文化传播所起作用情况调查统计图(单位:%)
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我们认为和有线电视普及率高,电视宣传越来越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有很大关系。另外,由获取信息来源统计结果(见表2)我们还看到,两地被调查者选择熟人圈子为知识信息传播渠道的比例不低(占26%),而利用公共图书馆等作为知识信息传播渠道的比例不高(仅为9.7%)。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知识信息传播中,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不可忽视,如何利用社会网络形成更有效的知识信息环境值得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共图书馆建设及服务不到位,受众面偏小。
3.3 传播内容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出一种由低到高不断提升的态势。调查发现,目前,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对知识信息关注的焦点仍集中在基本民生信息方面,对其他知识信息的需求则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借助于SPSS16.0软件中多重反应分析过程(对居民“感兴趣的信息”分析结果见表3)。
从统计表可知:首先,无论是合作及周边农村地区还是临夏市区,被调查者最感兴趣的信息仍然是教育、医疗、就业等与基本民生息息相关的信息,达30.6%和12.8%;其次,城乡居民对其他信息需求差别明显。如由合作及周边农村地区的调研结果显示,除教育、医疗、就业信息排名第一外,其它依次是旅游服务信息、其他信息、商情信息和工作技能培训信息。而以临夏市区被调查者为代表的甘肃少数民族城镇居民对知识信息的需求除教育医疗就业信息和政策法规信息并列第一外,其他依次为时政要闻、旅游信息和商情信息。这种结果说明,在广大农村地区,农牧民受收入水平等影响,他们关心的重点仍在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和改善。相比而言,城镇居民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层次较高,这与城镇居民较高的生活水平、受教育层次和收入水平有关。第三,旅游信息受到城乡居民的普遍关注,或许与两地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与民族风情有关的文化旅游的兴起,且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当地人们增加收入的一个来源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为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知识信息传播的内容及公众接受的程度,我们还以“民族政策”传播为例进行了调查。
表3 被调查者感兴趣的信息交叉统计表
由调查结果(见图5)可知,对于民族政策,两地分别有56.55%和62.75%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比较少,非常了解的仅占8.28%和9.8%。说明在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对民族政策的宣传还很不到位,传播效果并不理想。
图5 对民族政策的了解情况调查统计图(单位:%)
3.4 受众的教育层次因素
毋庸置疑,在传播知识信息的过程中,除传播媒介、传播者的作用外,受众的受教育层次也是影响知识信息能否达到期望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解此类情况,我们就所选地区城乡居民“获取新知识信息存在哪些问题”进行了多重反应分析(结果见表4)。
从统计结果可知,影响合作及周边农村地区被调查者获取新知识信息的首要因素是居民较低的文化程度(占44.9%),其次工作忙和生活圈子太小也成为人们获取新知识的障碍因素(各占21.9%和16.8%)。不过,在临夏市区,文化程度因素被排名最后(仅占4.6%)。这一结果与基本情况统计表中所反映出来的两地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差异状况相吻合,同时也说明较低的受教育层次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对新知识信息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另外,两地被调查者中有较大比例的人群认为“工作忙缺时间”和“生活圈子太小”是影响其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的因素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乡居民的生活节奏比以往更快,工作生活压力增大,使人们较为普遍地有紧迫感。而且,在农村,人们居住相对分散,也影响到其彼此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了解新知识信息有局限性。
4 结语
从上述统计结果,我们看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政策法规、生活服务信息等方面的关注度在提高,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与其他地区相比,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收入水平较低、民众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也制约了当地知识信息传播。因此,解决这些问题,还需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的努力和支持。具体地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良好的知识信息传播平台。一个地区知识信息传播效果既离不开传播媒介、传播渠道等,也与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息息相关。因而,结合上述问卷统计结果,我们认为,改善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知识信息传播状况,首先需在改善知识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方面下功夫。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以更好地推动当地互联网、图书馆、文化馆等方面的建设,以便为公众搭建更好的知识信息传播平台。
第二,提高知识信息的有用性和可接受性。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要贴近民生,切实关注百姓所想所需,充分利用电视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大其中的涉农信息及就业培训等信息含量,以提高普通民众的就业素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其次,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现实,由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将庞杂的知识信息进行筛选,在可能的情况下对知识信息进行简化,使其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到受众,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对知识信息的吸收效率。最后,由政府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技下乡、文化扶贫等活动,并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使当地居民了解政府的意图,使惠农政策、民族政策等深入人心。
表4 获取新知识信息存在的问题统计表
第三,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事业发展。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民众文化水平较低、少数民族多使用本民族语言,而少数民族文献出版物少、覆盖面低、宣传力度小、师资缺乏,成为阻碍其获取新知识信息的主要障碍因素。因而,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真正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提升知识信息传播效果。
总之,本次以甘南合作及周边农村地区和临夏市区两地为代表,实地调研了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知识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调研结果有一定代表性。当然,由于本次调研的覆盖面相对较小,调研结论也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也成为后续研究需进一步做好的工作。
[1]倪延年.知识传播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1-14.
[2]邬卫华,王龙,金美丽,等.内蒙古村民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与情报,2008,(6):52-62.
[3]林晓华.关于少数民族农村信息传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 24-34.
[4]孙红立,李宁,郑杰.农业科技信息扩散吸纳过程影响因素及运行模式研究——以垦利县农户的调研为实证[J].情报科学,2013,(3):92-95.
[5]罗菊芳,马文慧.西部民族地区信息传播问题研究[J].攀登,2007,(5):100-103.
[6]剡根会.甘肃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6):62-66.
Study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Gansu Minority Areas——Analysi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Hezuo city and Linxia city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 on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media, audience and the audience's cultural quality and so on;in a particular region,they are also influenced by local government's guidance,propaganda and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level etc.The authors chose Hezuo city of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Ganan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and Linxia city of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Linxia as the research area, and take groups with different income,occupation and 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Field investigation was made ab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Gansu minority areas,The authors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the local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by the statistical method,and put forward some rational suggestions.
Gansu minority areas;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influencing factors
G252
A
1003-6938(2014)02-0039-05
陈萍(1966-),女,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彭文成(1987-),男,西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田双亮(1965-),男,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樊胜利(1968-),男,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0XTQ014)研究成果之一。
2014-01-15;责任编辑:魏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