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新三驾马车,跨越“镀金时代”访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

2014-04-13李岩张蕊摄影金伟良

华东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马车上海改革

本刊记者 李岩 张蕊 摄影 金伟良

乘新三驾马车,跨越“镀金时代”访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

本刊记者 李岩 张蕊摄影 金伟良

在邵宇看来,我们所处的,正是一个“镀金时代”——成长是真实的,泡沫也是真实的,过去三十年,在令人目眩神迷的高速经济增长下,矛盾也触目惊心。未来十年,无疑是尤为重要的十年,干得好,我们就是欧美;干不好,我们就变成拉美。

站在改革的风口等风起

微雨初霁的午后,邵宇在“孵咖啡”窗边的座位上凝神思索。这一刻,他不像是席不暇暖的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而更像一位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学者。

事实上,刚过不惑的他,早已跳脱了浮躁的少年人急于求成的桎梏,他希望和自己最敬佩的学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的杜润生一样,以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准确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客观、笃定、有条不紊。与大多数任职证券金融领域的同侪不同的是,他非常喜欢自己“学者”的这个身份。从文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到金融学博士,邵宇跨越了横亘在中文与经济学之间的大山,还出版了多本至今仍是金融学子们重要参考的著作。在复旦大学读完金融学博士之后的十余年,邵宇从未真正完全离开过象牙塔。

读完博士学位后,邵宇继续在复旦大学度过了七年教书育人的时光,期间曾在上海宝山区发改委挂职一年担任副主任,还曾到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加盟东方证券之前,他曾辞去复旦大学教师一职,先后到西南证券研发中心担任总经理,任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等职务,2011年加盟东方证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但我从没真正离开过复旦”。在邵宇的规划中,之所以没有继续在复旦大学担任教师一职,是想做些理论之外的事情,但他仍然深爱着学术圈,仍然在复旦大学担任研究员一职,每个学期都要回复旦大学为学生上课或开讲座,把学校之外的实操经验分享给他们。

体系内的历练、业界的经验、学术的深度、全球化的视野,这是邵宇把经济学做深、做厚、做实的四个砥柱,也是他洞察中国改革与未来的窗口。今夕何夕?我们究竟置身何处?这是当下许多人的疑问。在邵宇看来,过去几十年的经济、社会的高速演化通常带给人眼花缭乱甚至时空错乱的感觉,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参照系,来看清楚镜中的自己——有时觉得像1800年通过“圈地运动”完成工业化的英国;有时像1920古典自由市场暴露出重大缺陷时的美国;有时像1990即将在货币狂潮和地产泡沫中崩溃的日本;有时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旋即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东南亚……我们的问题不是落后了多少年,而是浓缩了多少年。

邵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近日中央深改组召开第4次会议,继续全面推进2014年60项改革举措。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改革依然是2014下半年最值得关注的话题,也势必带来持续的投资机遇。也许,这正是一场中国从GDP锦标赛转向改革锦标赛的改革。这是一场坚定的、有理念、有策略、有路线图和有明确时刻表的改革,一场全面和系统性的改革,这也将是市场化的改革,它将真正解放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在财富充分涌流的同时,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要做的,就是坐等风来。

穿越“镀金时代”

在与邵宇的交谈中,我们得知,现行的旧常态和旧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即全球化3.0模式。我们对旧的3.0模式又爱又恨——爱它,因为它通过和平的方式至少部分地让中国完成了原始积累,中国的崛起代表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财富和权力最大规模的一次重新分配;恨它,因为我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例如环境污染、劳工剥削等。在3.0中,中国是“夹心层”,夹心层就意味着利润越来越薄,除非能够在产业价值链上快速跃迁。

这就需要全球化4.0出场了。最近网上流传着一段励志的微信:100年前,安徽籍的李鸿章访英,去欧洲购买船只、大炮和向列强借款。一百年后,同样安徽籍的李克强总理访英,去欧洲推销中国的高铁、核电、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和离岸中心建设。一百年可谓沧桑巨变,中国发展的根本还是在于创新升级和成为制造强国。这100年从英国主导的全球化2.0,杀到美国主导的全球化3.0,现在再到进军全球化4.0阶段,“这个机遇我们必须抓住,决不能放手”。

在邵宇看来,老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正逐渐淡化,新的三驾马车正在日益显现出强大推动力。三驾马车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深入城市化。这不仅会解决城市基础建设,同时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一线城市北上广的智能城市、智慧医疗,甚至城市下水道折旧投资都会引发超过平均城镇化增速的快速增长,带来如城际铁路、高铁、货运等重载的投资机会。未来,我们的主要产能体系以后会布在五个绿色的产业转移的黄金地带,无数机会争相涌现。第二驾马车是大消费时代,在中国消费不足是伪命题,只有收入变化,特别是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才会带来消费上升。第三驾马车特别重要,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前,我国只是简单出口商品、袜子,现在,我们需要出口的是资本、工程、货币。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势必将引发利率市场化、货币市场化,以此作为前提条件,这将引发双重的脱媒,利率市场化将引发银行125万亿资产向非银渠道,另外储备资产同央行资产负债表向商业银行和中断客户下放,以至于他们有很多投资海外的机会,投资机构可以得到很好的机会。三驾马车一定会驱动中国经济再上一个台阶。

栽好梧桐,凤凰自来

1979年春天,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2013年夏天,中国政府在东海边又画了一个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不论是从全球贸易竞争,还是从中国自身的改革需求,亦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来看,自贸区建在上海,都是毋庸置疑的。在定居上海多年的邵宇眼中,这片土地简直是得天独厚的优越,“上海有着全国最全的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和要素市场,一定会成为人民币回流最大的目的地和集散地。过去没有自贸区,资金进来的龙头要直接接到内地的资产市场,需要通过QFII管道或者借道贸易途径才能获取人民币资产。有了自贸区之后,就可以先建立一个庞大的金融资产缓冲区和蓄水池,完善人民币的全球循环路径,并且最终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打通资本账户,进行双向投资、相互渗透,实现金融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提到这个蓝图,邵宇满是憧憬和期待。

自贸区虽然只有28平方公里,但我们能做的很多文章其实是在28平方公里之外。作为七大改革顶层设计,至上而下拉动新三驾马车的核心抓手,以及自下而上的全面积极试验和回应,上海的自贸区试验意义比肩甚至超越第一轮以开放促改革时建立的深圳经济特区。这是当下中国全力推进改革的一个缩影,它不是一两项税收优惠,也不是招商一两家骨干企业,而是机制和体制的真正全面创新和升级。这是一个完整的从经济体制到监管体制再到行政体制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它将创造出一个符合国际惯例、自由开放,鼓励创新的市场经济环境。

纵然上海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一些“缺憾”仍然困扰着我们的心,其中之一就是,为什么上海培养不出BAT?上海有那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怎么就出不了一个马云?谈到这里,邵宇的一句话打破了迷思:“凤凰择梧而栖,上海不必定位在寻找出一批马云,而是应该让他们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先生长,然后再来上海发展壮大,让他们来这里上市。”

众所周知,上海是金融中心,科技金融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同时,相对高昂的生活生产成本也让许多创业者望而却步,转而另觅宝地。在旁人眼中,这是痛心疾首的人才流失,而在邵宇看来,却是再自然不过的运行轨迹。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每一步脉络都各不相同,不必事必躬亲参与他们每一步,但完整的创新创业链条的服务建立,扭转思路让市场决定走向,以及在关键时刻的帮助,才是雪中送炭的强心针,推动企业迈上新高峰。

做擅长的事,做出彩的事,远比面面俱到来得重要——这是邵宇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上海的期许。

猜你喜欢

马车上海改革
上海电力大学
马车与游船
上海之巅
马车
驾着马车去打仗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