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旅游产业的风险防范与化解

2014-04-1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业景区

赵 鑫

(中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4)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中国旅游业也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1年,我国国内游客人数从12亿多人次增长到26亿多人次;国内旅游总花费从5千多亿增长到近2万亿[1].

图1 2005-2011年我国国内游客人数及旅游总花费变化情况

而据《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201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9.57亿人次,实现收入2.27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7.6%;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5.2%[2].但是,伴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业在丰富人们生活、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风险.不少地方在实施旅游业发展战略时,缺乏全局观,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旅游业自身的发展纳入到经济、社会总体的进步中统筹考虑,导致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或超越当地客观条件超前发展或滞后发展.甚至忽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以近乎掠夺式的开发方式,超出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限度,导致旅游资源过早枯竭.当旅游产品的供给存在安全隐患,或者丧失新奇性、多样性、多层次性的特点,同时旅游产业处理不确定性风险能力低下,旅游产业旅游供给就会与游客的旅游需求产生矛盾冲突,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3].

旅游产业风险的产生给旅游业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问题和阻力,面对当前的旅游产业风险,亟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进行化解,实现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 产生旅游产业风险的因素

2.1 自然灾害

自然旅游资源作为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不可避免会受到自然灾害的较大影响.自然灾害形成的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天长日久的季节变化、风雨沙尘等,慢慢对旅游资源产生影响,过程虽然缓慢但产生的后果不可逆转.以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敦煌莫高窟为例,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长期干旱、降水稀少、风沙频繁,风沙对其危害非常严重.据敦煌研究专家不完全统计,在莫高窟目前存有壁画、彩塑的492个洞窟中,一半以上的壁画和彩塑出现了起甲、空鼓、变色、酥碱、脱落等病害[4].

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致灾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在短时期内的迅速爆发,如地震、火山、海啸、滑坡、泥石流、洪水等,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往往极其巨大.这种极端自然灾害带有极大不确定性,首先会损坏景区的道路、景观和设施,直接破坏景区的基础建设,严重威胁旅游者的人身安全,甚至夺取游客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会给潜在旅游者的精神带来较大压力,威胁其心理安全,进而影响其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2.2 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治安状况

旅游产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依托所在地,受所在地政治经济和社会治安状况影响.所在地是旅游活动的集散地和枢纽,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社会治安状况好坏,都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旅游者判断旅游价值、影响旅游信心的重要依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据在线旅游服务商携程旅游2010年发布的旅游者调查显示,影响旅游信心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是否有足够闲暇时间、旅游价格水平、旅游安全问题、旅游市场秩序质量等,相比2009年同期,旅游安全关注度从第6位上升到第3位.而2011年发布的客户调查显示,旅游安全已经上升到首位,成为旅游者最关注的问题[5].

2.3 旅游产业结构

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产业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业要素已扩展到了上述六项之外的会议、养生、金融等多个领域,并相互交织,构成一个紧密的旅游产业链.如果旅游决策规划部门缺乏科学的、深层次的思考,不能紧密跟随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及时调整旅游产业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就会使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凸显,进而面临着结构转型、优化升级的巨大压力[6].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就出现了这种问题.据统计,就全球范围来看,非观光旅游如参加商务会议、展览展会、休闲度假等项目的游客,其数量是观光游客数量的3倍还多.而我国目前还是观光旅游占主导地位,旅游产业产品类型雷同、品牌形象可识别性差,相互之间可替代性强,导致“同构化”问题严重,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竞争激烈,发展空间受限[7].

2.4 旅游部门的监督管理

旅游部门的监督管理不仅是保证旅游活动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有效的监督管理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景区性质和功能的充分论证、准确定位,科学布局景区项目和功能,合理改造、配套相关设施,提升景区品位,减少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类摩擦,降低旅游产业风险.而当旅游部门的管理缺失、监督不到位,就会严重地损害了当地旅游形象与游客利益,丧失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加旅游产业风险.

2.5 旅游超载

任何一个景区都有其所能承受的最大游客数量,但如果游客的旅游需求在短时间内于某一点集中释放就会导致旅游供给相对不足,超出景区最佳接待容量,产生旅游超载的现象.就我国目前而言,产生旅游超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和假日制度改革,为潜在出游需求转变为现实提供了充分的客观条件,居民在满足物资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有能力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这是产生旅游超载的直接原因;二是旅游供给的不足,大多数人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满足于“到此一游”的心理,旅游需求的指向性明显,而景区数量有限,是产生旅游超载现象的客观原因;三是景区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忽视可持续发展,只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规划不合理、管理不科学,对旅游资源和景区设施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旅游超载产生的后果也很严重,首先,超量的游客产生过多的生活垃圾,对自然景观造成践踏破坏,超出其自我修复能力,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拥挤不堪的旅游环境,不仅无法保障游客合法权益,也影响游客的心情,降低了旅游体验质量,影响对景区评价.

2.6 游客个人素质

游客是旅游活动的参与者,以旅游资源为媒介,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美好的感受,游客的个人行为不仅会对旅游资源产生影响,也会对其他游客产生一定的影响.游客的素质决定其行为,游客的行为是其素质的体现.如果游客个人素质不高,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对旅游资源和其他游客的影响的,也会破坏旅游资源,降低其他游客的感受,甚至影响景区的形象.

2.7 外来生物入侵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融合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有意或无意引进了许多外来物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丰富,加之对外来物种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管理和防范措施,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物种很快就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并大量繁殖,通过其特有的竞争机制排挤其它生物,形成优势种群,使得生物多样性迅速减低,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平衡,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地理结构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查明外来物种283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是全球受外来物种入侵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8].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一些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也受到外来入侵物种不同程度的威胁,危害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也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8 外来文化的冲击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与当地环境相融合,形成了与众不同、各具特色的文化,对旅游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一方面,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大量游客涌入,在体验当地独特文化魅力、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旅游者所携带的异质文化也会打破原有文化相对封闭的氛围,影响其正常的发展轨道.另一方面,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忽视对当地文化的保护,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盲目迎合旅游者的需求,造成开发过度,破坏其社会价值.

外来文化对旅游地文化冲击的形成的后果主要有三个:一是当地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虽然旅游地文化和旅游者所携带的异质文化有交流,但这种交流是不平等的.由于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异质文化也处于强势的地位,旅游地文化相对弱势.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势必会被强势一方同化,其文化的独特性会被削弱,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随之减小.而且这种过程是无法逆转的,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预计的.二是文化社会作用的弱化.文化是长期形成的产物,既包含历史的因素,也包含社会的因素,影响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思考习惯、文学艺术等方面,体现在当地生活的各个细节.而被独特文化吸引来的游客不可能深入生活去了解当地文化的真实含义,于是当地的传统、习俗被人为安排成一种表演,通过形式化、娱乐化的形式展示在游客眼前.久而久之,文化的舞台化、商品化味道越来越浓,社会意义逐渐丧失,社会作用也随之弱化.三是破坏当地价值观念.居民不加批判地对旅游者的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生活方式进行追求和模仿,对原有社会观念、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消失,严重腐蚀当地社会基础[9].

3 防范与化解措施

形成旅游产业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一旦形成风险就会给旅游产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我们需要制定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克服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促进旅游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3.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等都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运行,并且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防范和化解旅游产业风险,也要依靠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虽然,我国的旅游法已经出台,但还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要实施风险防范的专门立法,使风险范防在旅游的决策、规划设计、开发利用和旅游行为等方面有法可依,有效约束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专门的旅游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旅游法制宣传和执法检查,做到有法必依.

3.2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目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还是粗放型、以数量扩张为主、侧重观光旅游,导致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偏低.在政策制定方面,要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和发展生态农业、城市生态游.既加强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使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旅游景区保持协调一致,扩展和增加景区的辐射范围和功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又推动市环境和生态进行有效治理.使旅游业向质量效益型、观光度假型和专项旅游并重型转变,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与风险抵御能力.

3.3 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标准是:兼具规范性、科学性、整体性、长远性.要建立规划设计实施过程的效益和可行性评价制度,及时对不合理的方案、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和修订.同时,要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加强市场秩序管理、约束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注重开拓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消费市场,丰富和优化市场结构.

3.4 建立健全旅游产业风险评估、防范和处置机制

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因素带来的风险,既有来至于产业自身的,也有来至于产业外部的.通过建立旅游产业风险评估模型,对产生旅游产业风险的风险源、风险作用过程、风险危害与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构建旅游产业风险指标体系,并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旅游产业风险评估及实证研究,通过数学、物理、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完善,为旅游产业风险防范和处置提供科学基础;各相关业务部门根据评估系统提供的各项数据,认真分析可能产生旅游产业风险的各种因素,有针对性的建立起旅游产业风险防范与化解的应急处置机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实施有效的防范和处置旅游风险的补救措施,减少旅游产业风险发生的可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DB/OL].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hgnd.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http://www.cnta.gov.cn/htm l/2013-9/2013-9-12-%7B@hur%7D-39-08306.htm l,2013-09-12.

〔3〕王兆峰.旅游产业风险防范与化解对策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2009(5):117-119.

〔4〕新华网.三大风沙危害直逼莫高窟[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2/13/content_1229240.htm,2003-12-13.

〔5〕新华网.调查显示旅游安全成游客最关注要素[EB/OL].http://new s.xinhuanet.com/travel/2011-04/19/c_1213218 19.htm,2011-04-19.

〔6〕李韩.对可持续旅游实现形式的若干探讨[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7〕林景新.网络危机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6号[EB/OL].http://www.xjepb.gov.cn/tabid/803/InfoID/98199/frtid/472/Default.aspx,2004 -09-06.

〔9〕王晞.论“大众化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J].社会科学家,2002(6):35-38.

猜你喜欢

旅游者旅游业景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