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安全管控模式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煤矿实施“五五六”安全预控管理法小结
2014-04-13胡少银
文/胡少银
张集煤矿是淮南矿业集团主力生产矿井和安徽省第一座千万吨级井工矿井,国家瓦斯综合治理实验基地,2001年11月8日正式投产,经过十余年生产建设,现发展为一矿两井四区格局,核定年生产能力1240万吨,自投产以来,矿井杜绝了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累计安全生产煤炭突破1.2亿吨,累计上缴税费62亿元。。随着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管理幅度和难度的不断加大,零星事故成为制约矿井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2010年以来,淮南矿业集团提出了“重预防、把关键、抓三基、反三违、转作风、严问责”的工作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张集矿立足矿情,抓住事故诱发易发的薄弱环节、重点地段、特殊时段、关键人群,提出并实施了“五五六”安全预控管理法,强推事前预防、过程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验在全省煤炭系统得到推广。
一、“五五六”安全预控管理法的主要内涵
张集煤矿“五五六”安全预控管理法的主要内涵,即:实施五类强推,关注五个变化,把握六项重点。
五类强推:
井下强推定点交接班、班前半小时安全隐患排查。对于井下各作业单位,从管理上强推井下现场定点交接班、班前半小时安全隐患排查,即接班人员一到,上、下班现场进行工作交接和隐患排查,时间在半小时左右,消除撇钩延点现象。否则,调度可强行停头交班。对于作业时间较长的班,向调度申请后,在安监员的监护下,班中可集中休整1小时左右。定点交接班提升了职工工作积极性,促使区队自主优化生产组织,提高了劳动效率;班前半小时安全隐患排查做到了每班系统排查隐患,保证了职工作业安全,实现了过程控制。
取消安装、修护及采掘打运不必要的夜班作业。打破“三班倒”常规作业模式,在安装、修护及采掘打运班禁止夜班作业,将原夜班作业人员补充到早、中班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职工夜班疲劳作业,更有利于集中管理,提高效率。在生产中,如果因施工需要必须上夜班的,由施工单位或职能科室提出申请,经分管领导签字、安监处长核准后,确定夜班施工时间,并由施工单位安排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现场跟班,安监处重点监管。
生产安排避免零星工程或零散作业。对于在主系统巷道以外地点组织5人以下的零散作业,或当班临时安排急需施工的零星工程,施工单位必须提前向调度汇报,并安排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跟班。
周末不干大活。2010年以来,张集矿发生在周末、节假日轻伤以上事故共24起,占总量的38%,周末成为事故易发、高发时段。针对这一特点,张集矿做出了周末不干大活的规定,明确界定了井口下长材、大型设备检修、通风系统调整、松移变专列车、大件起吊等21种非常规流程作业的“大活”,在生产安排上尽可能避免在周末。如果确需施工,强制规定必须经分管领导同意,现场必须有区队正职跟班;节假日或跨区队施工的,还必须有分管矿长或副总跟班。否则,按违章查处。
编制技术措施必须进行现场调研。强制规定措施编制前,必须召开施工单位班队长、技术人员参加的现场会,严格执行措施会审、会签程序,防止措施与现场脱节。
另外,张集矿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在采掘单位积极推行“2916”等弹性工作制,在人员定额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班由2个调整为3个,每天早、夜班生产,始终保持一个班休班。生产作息由班班倒调整为六天一循环,上4个班、休2个班,每人每月休班由6天增至10天,并杜绝了翻班连勤,职工疲劳感明显下降,受到了职工普遍欢迎。
“五五六”安全预控管理法经验推广交流会
五个变化:
针对工序、工艺、环境、设备、人员发生变化的关键区域,制定了刚性的监管措施,即涉及“五个变化”的单位,提前一个小班向安监处递交开工申请,严禁擅自开工。第一班作业时,实行三位一体安全监管,即生产单位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现场跟班,分管领导、专业科室重点跟带班,安监员全程监督。作业前,必须经跟班科区管理人员、班长和安监员联合检查评估后,方可开工。
六项重点:
打运起吊。重点抓好打运起吊“九个环节”(生根、固定、连接、工具、材料、设备、站位、空间、退路)管理。
电气操作。严格执行《停送电管理规定》,熟练掌握停送电口令操作程序;电工作业必须穿绝缘靴;36伏以上电压等级主回路电气作业必须挂三相接地线;严格执行“谁停电谁挂牌,谁摘牌谁送电”停送电制度,四个“谁”必须是同一人。
带压操作。进行气压、液压(油压、水压)等带压操作时,必须先泄压,操作人员必须佩带矿统一定制的防护镜;使用风、水要有相应的防止管路接头脱落的二次保护;对采煤工作面带压管路需进行二次保护。
转动部位。对于无极绳尾轮、胶带机滚筒、耙矸机、绞车轮轴等带有转动部位的设备,必须安装防护罩,制作安全提示牌,加强检查检修。转动部位运转时,严禁人员接触。
帮顶管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贯穿施工全过程;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严格执行迎脸挂网措施;煤巷掘进工作面、巷修作业点及临时起吊点必须加强临时支护,如果使用现有锚杆锚索进行临时起吊,必须在500毫米范围内打支撑点柱。
大巷运输管理。大巷(尤其是车场)行人必须在划定的黄线内行走,经过道岔时要快速通过,不得在道岔处逗留;电机车行经弯道、道岔、交叉口时必须按要求减速,否则一律按违章查处;发现道岔有人行走,必须停车让人员先行。
二、“五五六”安全预控管理法的具体实施
从六个关口入手,保证“五五六”安全预控管理在现场的落实。
宣传舆论关。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引导干部职工从思想上认同并理解“五五六”安全预控管理法的出台背景、具体内容和操作办法。二是坚持垂直宣贯,一级宣贯一级,督促全体职工了解掌握和现场执行。
班前抽问关。要求基层班前会必须抽问2名职工“五五六”安全预控管理内容,凡是抽问回答不到位的,列入当班不安全人,作为重点进行监管。矿上实行月度抽考,在月度抽考中回答不出来的,扣除全班人员月度总工资的2.5%(培训结构工资为10%),促进职工相互之间监督学习。
现场抽考关。要求管理人员入井携带提问卡,对职工进行现场抽问,抽问情况与个人、单位工资挂钩考核,使职工积极主动地掌握本岗位操作内容,从源头上避免工序、工艺、人员变化和关键环节等因素引起的事故。
汇报执行关。实施各口、各单位五个变化层层汇报制度。基层区队五个变化必须在每天调度会上汇报;各专业口每周大的五个变化由专业口长或副总在安全办公会、生产平衡会上汇报;月度矿井五个变化由安监处长在矿务会上汇报,并由相关专业牵头组织制定保障措施,安监处进行重点监管。
激励约束关。一是推行班队长工资与管内安全、质量、三违等情况挂钩考核机制,月度实现安全生产的,奖励500元,持续保持的逐月累加,否则清零。二是开展奖牌职工评选正激励活动,对于季度安全状况、出勤、任务完成最好的人员,评选为铜牌职工,连续入选的逐级上升为银牌职工、金牌职工,对于入选人员给予入住公馆化公寓楼和充值就餐卡等奖励。三是建立“三违”罚款专户基金,年底“三违”人员自身和互联保责任人不重复违章的,次年初返还罚款,从而约束“三违”人员主动遏制违章。
考核问责关。由安监处牵头,矿干部作风督查组及各科室配合,利用入井检查、作风督查等形式,对各单位“五五六”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每月在安全办公会上通报落实情况,并排序,月度排名末位的单位负责人在安全办公会上作检查,并依据干部动态管理进行扣分。
三、“五五六”安全预控管理法的实施效果
工伤事故率大幅下降。“五类强推、五个变化、六项重点”主要针对生产管理中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点、作业区域、工序流程,强化预控管理,从源头上防范了事故。最先实施“五五六”安全预控管理法的中央区,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年8个月;矿井实现瓦斯零超限5年以上。2013年,全矿井杜绝了严重重伤及以上事故,实现了零死亡、零严重重伤、零重大非死亡事故、零瓦斯超限安全“四个零”目标,质量标准化居淮南矿业集团第一名,工伤事故率较2012年下降了60%,创建矿以来最低点。
生产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强推井下现场定点交接班、半小时安全隐患排查、“2916”弹性工作制等机制,促使班组自主抓好生产组织、理顺作业流程、改进技术工艺,减少了职工不必要的加班,保证职工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职工工作精力、精神面貌明显改善,出勤率大幅提升,间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据统计,2013年,张集矿采、掘、修、安职工实际出勤率为98.01%,比2012年同期提高5.6%,为采煤服务的修护、安装每月少投入2900工,全年节省工资支付696万元。同时,由轮休改为班班集中上班、集中休班,岗位人员相对固定,配合日益熟练,有利于班组集中管理,现场施工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经济效益显著。一是技术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强推编制技术措施必须进行现场调研,提高了技术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优化了支护标准和有关巷道设计,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3年,矿井煤、岩巷锚索网支护率达92%,比上年同期提高15%,节约了大量的支护费用。二是人力资源成本大大节省。在矿井系统、规模、管理幅度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用工总量实现不升反降,2013年矿从业人员比计划用工少262人,少支付工资1190万元。
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实施“五五六”安全预控管理,使矿井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由原来的靠感觉、凭经验,变为依制度、按流程、有重点的管理,干部管理行为进一步规范;职工现场操作实现了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2013年,张集矿管理人员入井抽问职工6万余人次,合格率从不足85%上升到99%以上,较严重以上三违率比上年同期降低29%,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显著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通过推行“五五六”安全预控管理法,张集矿探索了防控零星工伤事故的基本方法,从技术和管理源头,初步破解了抓安全与提高生产效率互相矛盾、职工素质水平与复杂生产条件不相适应等长期困扰矿井安全管理的大难题。实践证明,从源头上制定防范措施,并逐步上升为安全预控管理理念,构筑牢固的安全防控体系,这是现代化大型煤炭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杜绝零星事故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