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

2014-04-13吴舟娜应红芳何松彬

浙江医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吴舟娜 应红芳 何松彬

●护理园地

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

吴舟娜 应红芳 何松彬

我国是卒中大国,据2011年王拥军等[1]报道卒中已取代冠心病成为我国死亡和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每年约250万例新发卒中,160万人死于卒中。脑梗死是脑卒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占全部脑卒患者的70%[2]。尽管经过治疗,脑梗死的患者病死、病残率仍较高,预后较差,社会负担大,部分存活患者并发躯体和非躯体功能损害,尤其是偏瘫等并发症可能对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早期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是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关键。我院纳入6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予以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06—2013-06收治的128例脑梗死患者。入选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梗死诊断标准[3],且经CT、MRI和临床症状确诊为脑梗死偏瘫者;排除严重认知功能损害者;排除严重心肝肾并发症者。所有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64例,研究组男38例,女26例,年龄38~79(51.9±5.2)岁;左侧偏瘫36例(56.3%),右侧偏瘫28例(43.7%)。对照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40~78(52.3±5.0)岁;左侧偏瘫35例(54.7%),右侧偏瘫29例(45.3%)。基础疾病:高血压41例(32.0%),高脂血症26例(20.3%),冠心病36例(28.1%),糖尿病18例(14.1%)。所有患者文化水平均在初中以上,能够完成量表调查。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包括康复宣教、根据患者肢体偏瘫Brunnstrom分期不同,分别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迟缓期患者予以患侧肢体局部按摩以及上下肢伸展运动、肢体良肢位的摆放、体位变换、肢体被动运动指导。痉挛期和联带运动期患者予以体位变换、病床及轮椅间的转移、缓解痉挛的运动指导。部分分离运动期和分离运动期患者给予保持立位平衡、患肢负重以及拄拐步行指导。做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如穿衣、进食、洗澡、如厕等。同时各期患者均注重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制定和指导合适饮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皮肤、呼吸道以及泌尿道等护理措施等。3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和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变。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4]护理效果评价采用以下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下。基本痊愈、显效和有效患者的百分比为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越好,临界值为6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由表1可见,治疗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ADL评分分别为(36.2±10.7)分和(35.8±10.0)分,护理后均提高到(62.9±16.8)分和(50.0±17.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ADL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是我国的常见脑血管病,病死、病残率高,如果不能及时阻止其进程,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包括躯体和非躯体的功能损害。躯体损伤如偏瘫、残疾等,非躯体损伤如认知功能和神经性损害,由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认知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且一旦发生不可逆转,很有可能进展为痴呆或再发卒中等。脑梗死患者脑部动脉系统中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以致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坏死[5]。临床上表现为讲话不清、偏身麻木和偏瘫等突发性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6]。

随着康复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应用中越来越多。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7]。我院纳入12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发现,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康复护理训练有助于提高治疗率,促进患肢血液循环,维持肌肉正常代谢,全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此外,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康复护理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我院实施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以下方面。(1)心理护理:脑梗死偏瘫患者常产生异于其他患者的恐惧、抑郁和悲观等负面心理反应,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8]。要求护理人员用亲切和热情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并进行康复知识讲解指导,讲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脑梗死偏瘫患者一旦生命体征稳定,即进行康复评价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康复前常规进行Brunnstrom分期,可以分为弛缓期、痉挛期、联带运动期、部分分离运动期、分离运动期、正常期共6期。根据患者Brunnstrom分期不同,分别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迟缓期患者一般应静卧休息,使肢体处于良好体位,以防关节脱位、变形和挛缩等并发症发生[9]。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患侧肢体局部按摩以及上下肢伸展运动;肢体良肢位的摆放;体位变换;肢体被动运动指导。痉挛期和联带运动期患者予以体位变换;病床、轮椅间的转移;缓解痉挛的运动指导。部分分离运动期和分离运动期患者保持立位平衡;患肢负重以及拄拐步行指导;护理人员站在患者患侧,协助其掌握平衡,视患者身体状况适当延长训练时间,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则立即停止训练。做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如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如厕等,提高独立自理能力。

[1]Liu L,Wang D,Wong K S,et al.Stroke and stroke care in China:huge burden,significant workload,and a national priority[J].Stroke, 2011,42(12):3651-3654.

[2]姚益群,刘莉萍,傅丹,等.25例老年颅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2):164-165.

[3]龚文苹,丁美萍,郭起浩,等.四种不同脑部位卒中后认知功能状况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7):1904-1908.

[4]沈设芬,李瑛,毛云英,等.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4):98-99.

[5]魏俊,杨珉,王威,等.颅脑损伤并发脑梗塞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73-1574.

[6]牟蛟,樊小农,孟智宏,等.以内关为主穴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机制研究[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2,1(1):16-20.

[7]范国琴.早期针对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12):15.

[8]顾建春,方佩芬.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和肢体功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8):948,952.

[9]张莹莹,王健.针灸与心理疏导结合治疗脑梗死心理抑郁的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7):97-98.

201-02-26)

(本文编辑:田云鹏)

316000 舟山医院神经内科

何松彬,E-mail:1998hsb@163.com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