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铝加工转型迫在眉睫

2014-04-13陈涛

中国有色金属 2014年9期
关键词:铝加工铝业河南省

本刊特约记者 陈涛|文

作为中国铝工业大省,河南省铝加工企业开工普遍不足,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而面对高端市场又只能“临渊羡鱼”,令人深思。

记者从3月末在洛阳召开的“河南省铝加工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获悉,2013年,河南省铝材产量776.5万吨,占全国28.1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4亿、利润44.98亿元。

研讨会上,这一串数据,并没有令与会的企业家、管理者、学者、行业协会人员感到振奋,反而产生更大的危机感。有与会者用“困局”两个字来形容当前的铝加工行业,为河南省铝加工“大而不强”的局面感到担忧。

这应了一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井喷”的铝加工业

河南地处中原,铝工业的发展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上世纪末,河南省依托铝土矿资源、煤矿资源、电力资源、人力资源、工业基础设施完备等优势,大力发展铝工业。随后,恰逢本世纪初的2000年到2008年又一轮铝加工的“机遇期”。再加上河南省委省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对铝加工的青睐,河南省铝加工业获得了“井喷式”发展,不到20年从铝加工业的“小个子”长成为“巨人”。

据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公布的数字,截至2013年末,河南省铝加工企业在产铝加工设备有铸轧机、热轧机、冷轧机、箔轧机、挤压机合计600多台(套),总资产535亿元。目前在建的、拟建的铝加工项目超过80个,拟投入设备至少260台(套)。

产品涉及铝合金中厚板、钎焊板、幕墙板、PS版基、电子箔、食品箔、铝箔餐盒、铝制不粘锅、罐盖料、拉环料等,可生产1~8系300余种合金牌号以及各种型号的铝板带箔产品,涵盖了几乎所有民用产品。

2013年河南省铝材总产能超过800万吨以上。在现有的188家规模以上铝加工企业中,年生产能力在1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淅川铝业、豫联能源、万达铝业、明泰铝业、万基控股、龙鼎铝业等21家,5到10万吨的企业18家,2到5万吨的企业50家,1到2万吨企业36家。形成了五大铝电集团铝加工集聚区和长葛再生铝加工集聚区等11个省级、1个市级产业集聚区。

伴随着产量产能的增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建成了明泰铝业“河南铝板带箔技术研发中心”、顺源铝业“郑州市铝箔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性能铝合金板带箔生产及应用技术院士工作站在巩义市成立,是河南省第一家铝加工业院士工作站。近几年,河南省铝加工设备装机水平大幅提升,有的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艺技术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

忧虑浮出水面

在铝加工的“黄金期”,河南省大量的铝加工材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全省基本上有1/3的产能面向国际市场,主要是中低端产品,产销两旺暂时掩盖了产品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

市场风云变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消费锐减,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外铝价倒挂,人民币升值,原本大把的出口订单消失了。全行业好赚钱的时机过去了,国内大大小小的铝加工企业,大多只能把目光聚焦在国内市场。一时间,国内铝加工市场价格战的“硝烟弥漫”。

从那时起,河南省铝加工企业的短板也逐渐暴露出来。

河南省铝加工协会新当选的会长、中铝河南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力华用“低投入低端产品同质化无序竞争,高投入高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即将展开,后者将更加惨烈”,概括了河南省铝加工行业的现状。

在188家规模企业中,80%是民营企业。不少民营资本在进入铝加工产业之前,对铝加工市场、产品等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在铝加工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卖方市场“利益”的引导下,走进了铝加工行业。随着不断积累,重复低成本投入,逐渐在中低端产品市场上形成了较大的规模,逐渐两极分化。

有一些发展好的企业如万达铝业、明泰铝业、万基控股等,在这个过程中实力得到了增强。但绝大多数企业,受制于先天实力不足,基本上都是踏入一些门槛较低的产品领域,主要采用价格低的铸轧卷生产,采取市场跟随的战略,以仿制初级产品为主,终端产品少,在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上难有作为。

“在中国,买铝加工中低端产品,河南是首选;买高端产品,要到其他省份。”研讨会上,有人说出这样令人尴尬的事实。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中,河南很多铝加工企业在产品竞争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争得订单,凭借在成本上的些许优势,挥舞着降价抢市场的大旗,成为了“价格战”主力军。部分企业,因为资金链发生断裂,不得不关闭停产;有些企业,在订单不足的情况下,只好压产限产。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民企,融资难度大,财务成本高。据巩义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负责人说,民企融资问题日益突出。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2013年银行抽贷数亿元,造成当地铝加工行业发展困难。

产品竞争实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流动资金不足,这是河南铝加工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产能过剩之争

2000年中国铝加工材总产量只有200万吨。“十一五”期间,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铝加工材产量同比增幅达到了29.75%,仍然实现了高增长, 2010年铝加工材总产量达到了2026万吨,到2013年更是达到2700万吨。

作为铝加工大省,河南是中国铝工业发展的缩影。近几年,一边是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一边是产能大量增加。很多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处在亏损或者严重亏损当中,特别是一些原本具有煤、电、铝优势的大型一体化企业出现了巨额亏损。

为此,产能过剩的争论再度成为中国铝加工业界争论的焦点。

观点一:产能不过剩?中国铝加工产品人均消费在世界上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有很多潜在市场。每年还需要大量进口高端产品,仍要加大投入。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士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并不认为铝加工行业产能过剩,并提出适当过剩并不是坏事。他提出“市场最公平,谁成本低,谁升级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成为赢家”。

观点二:产能过剩。产大于销,产能利用率低,市场无序竞争严重,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加大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应限制发展。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河南省铝加工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各级政府、行业协会纷纷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课题。

专家论道开“良方”

河南省铝加工企业怎样走出困境,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河南省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如是说。

中色科技副总经理余铭皋:“很多企业在理念上还有差距,没有做到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存一代。”

中国铝业郑州轻金属研究院所长肖强:“国外铝加工企业产品差异化策略、产品特点是非常明显的,每个企业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要保持竞争优势,要重视高附加值产品的投入。”

中铝河南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王力华:“河南省有些大的企业集团,对装备采取了大手笔的投入,具有全世界先进的铝板带加工设备,但没有最先进的铝板带产品,这是河南省铝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河南省铝加工要发展,必须积极实施产品结构调整,走专业化生产的道路;加快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持之以恒开展技术创新,培育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广东兴发铝业(河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锡坤:“市场定位要精准,研究后才去投。搞企业的一定要尊重市场规律,要有循序渐进的做法。不能只关注投入,不关注产出。”

洛阳首龙铝业总经理耿瑜:“现在考虑的是如何坚持下去,谁能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企业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说要多高的设备,多高的技术,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把人、财、物、设备充分发挥。”

河南省有色金属协会名誉会长张森:“河南省700多万吨的产量,属于精品名牌的太少,这是产品结构调整最突出的问题。协会要重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管不好,对我们有些企业是有冲击的。把80%的中小企业带动起来,可以带动行业健康发展。”

破局之举

河南省铝加工业要走出当前“困局”,首当其冲的是身处竞争中的各个企业,要在可持续发展上积极有为。

——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市场是残酷的,河南省铝加工企业的现状是,企业之间产品雷同化比例较高,80%以上采用低端的铸轧坯料生产,主要靠成本低去竞争,在订单稀缺时,互相压价,使原本就不高的利润更加稀薄,增加了企业靠产品经营获利的难度。而市场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都是热轧开坯,在现实中热轧开坯的不足20%,这决定了高端产品比重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中铝河南铝业有限公司洛阳铝箔厂曾经一度关闭,2010年开始,他们下大力气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了大规模的设备改造、工艺改造、产品开发和创新,主动淘汰附加值的低产品,走专业化生产道路,现在每个月产销量达到1700吨,其中双零箔稳定在600吨。

——关注市场变化。特别是中低端产品,处于完全竞争中,所谓的成本优势,会在价格战中最后完全丧失掉,与其被别人逼着去改变,不如自己早做谋划。河南省有些企业装备水平在国际上已经较为领先,落后的是工艺技术、管理和人才储备上。从已知的国家产业政策上,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等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国内外很多企业已经投入研发和生产,这些产品与节能环保密切相关,如果及时跟上发展的脚步,应会有不错的收益。

——加大降成本的力度。成本低,可以让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好的收益,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可以增加企业生存发展下去的机会。通过成熟技术降本。全油回收装置,一般一台铝箔轧机一天可以回收1.5吨到2吨的轧制油。热轧机、冷轧机一天可以回收3吨油。既增加了企业的效益,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2013年在河南省有色金属加工行业中,铝工业总资产787亿,铝加工占68%;销售收入,铝加工占行业的63%;利润,铝加工占全行业利润的78%。河南省铝加工业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企业转型、新产品研发、新市场的拓展过程中,要通过行业协会,积极向各级政府寻求对铝加工行业的支持,主要是税收和资金扶持,引导投资人放弃传统产品上的投入,减少低端产品的再增加。

——产学研联合攻关。河南省有产业优势,铝加工企业众多,集中了一大批管理、技术、装备人员,有一定的产品研发能力;河南有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有色金属加工研究院、郑州轻金属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在学科上有研究能力。如果由行业协会牵头,通过产学研共同申报国家、省、市等重大研究课题,共同研发,成果共享,可以加快技术成果转化的步伐,加快河南省铝加工新产品开发的步伐。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河南省各级政府、各铝加工企业,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当前,河南省铝土矿储量下降、现有矿山品位不高、煤炭资源、电力优势逐渐减少。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由铝工业大省向强省的转变,需要强化河南省的地域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和铝加工自身的优势,抓住国家转型升级的机遇,向环保节能、向铝的高精深加工产品要效益,走集约化道路,加大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加强品牌建设,最终成为真正的铝加工强省。

猜你喜欢

铝加工铝业河南省
焦作万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临沂利信铝业有限公司
《铝加工》杂志简介
《铝加工》杂志简介
《铝加工》杂志简介
《铝加工》杂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