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口老龄化新特点及影响

2014-04-12曾光霞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人口

曾光霞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中国人口老龄化新特点及影响

曾光霞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根据中国历年人口普查,特别是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增长速度快、增长规模大、高龄老人多、老龄化分布不平衡等新特点,这是21世纪中国重要的基本国情之一。人口老龄化趋势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社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会发生重要影响,认真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影响,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对于保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人口老龄化;新特点;影响;措施对策

人口老龄化趋势是指一定社会中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大的一种人口年龄结构状况,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中,人口寿命延长和生育水平下降而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该国就进入了老年社会。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特点

2010年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规模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是21世纪中国重要的基本国情之一。

(一)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总数大

根据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人口老龄化速度一般以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由7%增长到14%所用的时间表示。由于每一个国家的人口状况不同,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也不同。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情况看,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由4%上升到7%一般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如,日本用了50年,美国用了70年,而英国、法国和瑞士等国家却经历了近百年。从中国的情况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82年的4.9%上升到2010年的8.9%,只用了短短28年。远远快于其他国家的增长速度和规模。

从《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可以看出,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从1953年的2 615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11 883万人,老年人口绝对数净增加了9 268万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除1964年有所下降以外,由1953年的4.4%上升到2010年的8.9%,上升了4.5个百分点。特别是1990年以后,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高于中国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可见,由于中国人口多、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具有老龄化发展速度快、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的特点。

(二)高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高龄化显著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统计资料可以看出,中国高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极快。1953年在中国2 615万老年人口中,65~79岁低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为92.91%,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只有7.09%。200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8 821万人,比1953年净增加了6 206万人。其中65~79岁低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为86.41%,比1953年下降了6.5个百分点,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重由1953年的7.09%上升到2000年的13.59%,比1953年上升了6.5个百分点。根据2009年中国人口抽查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1 309万人,其中,65~79岁低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86.41%进一步下降到81.81%,比2000年下降了4.6个百分点,而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却由13.59%进一步上升到18.19%,比2000年上升了4.6个百分点。可见,在老龄化趋势中,低龄老年人所占比重处于下降趋势,而高龄老年人所占比重,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处于上升趋势。

(三)老龄化分布不平衡

老龄化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之间老龄化程度不平衡。从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的多数国家看,城镇老龄化程度高于农村。从中国的情况看,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规模和速度均大于城市。就其原因: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于城市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公布的数据,中国现有7亿多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3.4%。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农村老龄化的绝对数超过城市。另一方面,伴随着国家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从而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高于城市。

二是老龄化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在中国沿海和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西部地区,如上海市在197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全国则是在2000年以后。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的老年系数是7.10%,而大于或等于这一比例的有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低于全国水平的有18个省、自治区,其中,上海最高达到11.46%,而宁夏回族自治区只有4.47%。最高与最低相差6.99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平衡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区域政策,影响地区经济布局,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等。

二、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有对劳动者个人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第一,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减少,劳动力短缺和老化,影响经济增长。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其中劳动力是三个要素中最能动的要素,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并科学、合理配置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根据联合国标准,15~64岁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在中国的总人口中,如果少儿人口比重不变,人口老龄化将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规模减少,使社会劳动力总供给相对减少,劳动力供给紧张。在资源、生产资料、生产技术一定的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一方面不利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可能造成部分生产资料闲置,影响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正常循环和周转,进而降低社会生产的经济总量,制约经济发展。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例上升,使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身体素质状况将会成为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现在还处于人口红利期,人口负担系数相对较轻,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明显。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就会凸显。

第二,人口老龄化加快,使用于社会再生产的资金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老人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各种慢性病患病率、伤残率大大高于劳动适龄人口。他们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基本社会保障费用需求将会大幅度增加。从国家的角度讲,一方面,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使国家不得不改变积累和消费的分配比例,减少投入到生产领域的积累资金,维持或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同时提高消费基金,增加老年人口的财政支出,用于解决人口老龄化所需要的各种社会保障。另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看,为保障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国家要求企业必须按一定比例保证职工的生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已经接近1.2亿,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老人的持续增加,老年市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会进一步扩大,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衍生出特殊的市场需求,推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重新配置,如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食品、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险、社区、家庭服务、心理咨询、休闲旅游等产业会因此而得到迅速发展,不仅推动社会的产业结构、市场的产品结构和企业的生产结构调整和变化,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且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人口老龄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

党的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以及十八大报告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在中国现有生产力水平下,人口老龄化加快,一方面,意味着在总人口中越来越多的人由财富的生产者、创造者变为纯碎的财富消耗者,从而提高了社会的人口抚养系数,增加国家经济负担。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中国人口抚养比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人口抚养比①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的总人口抚养比由1982年的62.6%下降到2010年的34.18%,少年儿童抚养比由1982年的54.6%下降到2010年的22.28%,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老年人口的抚养比则由1982年的8%上升到2010年的11.9%,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少年儿童抚养比的不断降低,说明中国的生育水平降低,使新出生的儿童数量减少。而总人口抚养比降低,说明中国现在正处于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成年型国家向老年型国家过渡的人口红利期。而老年人口抚养系数不断提高,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与此相适应,用于解决人口老龄化所需要的养老费、医疗费、福利费等社会养老保障支出会相应增加。

可以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渐进形成的,当老龄人口达到10%时,他们的人均GD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是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经济实力较雄厚、社会保障制度较健全、国家和人民已经富裕起来的基础上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却超前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是在国家和人民都未富裕的基础上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中国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到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也只有4 000美元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均GDP、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卫生水平、老年人收入结构、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都很低,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经济实力还不强。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很不完善。在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城市老人主要以社会养老为主,但无工作的城市老人养老和医疗保障还没有实现纯粹意义的全覆盖。而农村老人仍旧以家庭养老为主。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一个家庭中一对夫妻要养育1个子女和赡养4名老人,养老问题会给劳动年龄人口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不仅会影响劳动年龄人口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必然会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新问题和新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三、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综合性、渐进性、积累性和不可逆转性。所谓综合性是指不仅涉及国家的经济基础,即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还涉及国家的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和国家的多个部门、多种政策,如老年立法问题、国家的老年政策、人口、经济、就业政策等。所谓渐进性、积累性和不可逆转性是指老龄化问题是一国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各种政策如人口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每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人口老龄化的规模、发展速度及解决的方法、措施和手段也不同。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强化全民的老龄化意识

针对老龄化问题的综合性、渐进性、积累性和不可逆转性,国家必须通过各种措施,如把老龄教育纳入各层次教育体系,让社会全体成员充分了解、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现状,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及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感;通过加强道德建设,强化养老、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把养老、尊老、敬老作为评定、考核党员干部的重要内容之一等,树立全民准备、终身准备意识。

(二)强化国家意识,把人口老龄化战略纳入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

第一,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中长期发展战略比较薄弱的现状,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制定应对老龄化的长期战略,并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把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各种矛盾、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协调起来,把解决当前老龄化问题与未来老龄化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协调起来,充分利用未来20年的人口红利期,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

第二,针对中国老龄制度安排滞后,政策不配套、不完善、农村社会和经济落后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低的现状,组织专门机构,加强老龄制度安排和对老年政策的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养老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通过制度建设,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三,针对中国老年立法中,国家法律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少、效力低的现状,在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其他老年立法,促进老龄政策法律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完整化。

第四,深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堵塞各种漏洞,努力降低社会保障成本,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三)强化国家职能,大力发展银色产业

第一,针对中国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国家为老年服务的基础设施投入少、质量差,发展老年服务市场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到位,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不健全,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议国家增加财政投入,加快老年的公益公共设施和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如为老人服务的医疗、娱乐、学习、健身设施、托老所等,通过社区增加为老年人服务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能够为劳动年龄人口解除后顾之忧,而且还可以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针对中国老服务产业滞后的现状,建议国家加强引导职能,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老年产业,研究、开发老年消费市场,如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家政服务业、老年旅游业、老年法律咨询等,通过发展老年服务业,为老年群体提供多渠道、全方位、多形式的服务,让老人摆脱孤独,老有所安,老有所乐,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全国老龄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B/OL].[2013-09-28].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fwxx/wy/2006-09/28/content_401421.htm.

[2]段美之.人口老龄化影响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论坛,2009(4):20-21.

[3]任季萍.人口老龄化问题:挑战及其应对[J].理论探索,2009(1):98-100.

[4]原新,李志宏.中国老龄政策体系框架研究[J].人口学刊,2009(6):25-29.

(责任编辑 彭建国)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ZENG Guangxia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Southwestern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P.R.China)

According to the census in China in past years, especially 2010 the sixth census data,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the tendency of aging population in China has such new features as rapid growth rate, large growth in scale, large elderly aging and uneven distribution.This is one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21cn.The trend of population aging will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rate of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the soci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Seriously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opulation aging and the influence, adopting a variety of measures have very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n ensu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population aging;characteristics;influence;counter measure

C924.25

A

1008-5831(2014)02-0136-04

10.11835/j.issn.1008 -5831.2014.02.019

2013-11-29

曾光霞(1954-),女,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经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人口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