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教育评价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两类数据源的计量分析

2014-04-12王姗姗邱均平

关键词:评价研究教育

王姗姗,邱均平

(1.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30;2.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2)

中国教育评价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基于两类数据源的计量分析

王姗姗1,邱均平2

(1.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30;2.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教育评价研究领域逐步扩大,研究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基于词频分析法,文章对近五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单列课题)以及教育学核心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和分析,归纳出两类数据源所表征的中国教育评价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对教育评价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教育评价研究;内容分析法;研究趋势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教育评价已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与思考。开展教育评价研究,对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帮助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此背景下,笔者运用基于词频统计的内容分析法,通过计量分析,归纳出教育评价领域内大家共同关注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评价研究的未来走向进行探析。

一、数据内容选取的理论依据

笔者选取两类数据源,即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单列课题,下同)、教育学核心期刊刊载论文的主题分析教育评价的研究重点,其理论依据有二。

(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前沿作用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全国,包括国家重点课题、国家一般课题、国家青年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等课题类别。其内容涉及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史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基础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等14个学科领域和方向,全面地反映了教育科学研究中不同领域的热点、轨迹、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设立和实施,有利于增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扶植科研弱势群体和加强科研落后领域,对教育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笔者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而且也有利于把握教育评价研究的新趋势。

(二)教育学核心期刊论文主题的表征作用

学术期刊是中国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广大科研人员公布和传播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信息媒介。公认的权威性学术期刊在繁荣学术事业、推动学术创新、培养学术新人、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和二八律,可以大致认定,某学科核心期刊(期刊总数的20%)刊载的论文量占该学科发表论文总量的80%,而词频分析法是国内外学者广泛用于描述某学科领域研究状况和分析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因此,对教育学类核心期刊论文的主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梳理教育评价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发现教育评价研究的新领域。

二、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处理程序

文献计量学提供了论述与预测科学技术现象与规律的相关理论方法,而选取数据来源与处理相关数据则对论述与预测的准确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旨在对研究对象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其目的是弄清或测度文献本质性的事实或趋势。应用这一方法,对文献的特定主题内容进行定性和定量剖析,可以揭示该主题内容的实质,系统、客观地把握其研究动态和趋势。在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内容分析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新闻传播、图书情报、政治军事、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众多领域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关键词是指出现在文献的篇名、摘要和正文中,用以表达文献主题概念、有实际意义的自然语言词汇。对于某学科专业学术论文而言,由于科研人员对同一课题或概念的掌握较为准确,因而所使用的关键词也趋向一致[2]。某学科相关文献关键词的分布频次与特征,代表着该学科的发展方向,显示该学科的总体内容特征、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发展方向、学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等方面。鉴于这些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笔者将内容分析法和以关键词为基础的词频分析法相结合,即基于词频统计的内容分析法,应用到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中,并以此分析近年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二)数据来源

考虑到学科研究的连续性、论文发表的时滞性和成果完成的阶段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选取了2008-2012年期间的立项课题,涉及教育评价领域项目共计90余项。教育学类核心期刊则选取了《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和《教育测量与评价》,这5种期刊是国内教育学期刊类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刊物,以此作为数据统计分析源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基本上可以反映和体现目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与水平。

(三)处理程序

第一,确定统计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依据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的学科专业以及工作单位进行区分;以《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和《教育测量与评价》刊载的论文为数据来源论文,主要分析教育评价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情况。

第二,确定关键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关键词的析取,直接从名称中提取,对于具有二元组合或多元组合的立项课题与研究方向,则进行拆分,期刊论文关键词的确定以论文作者所列关键词为主,以题名项中抽取关键词为辅。

第三,建立关键词数据库。将确定的关键词全部转入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中,每个关键词构成数据库的一条记录。

第四,关键词统计分析。充分利用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的筛选排序功能,对入库记录(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过程中,笔者灵活地运用了一些处理方法:先统计上位关键词,再分别统计相关的下位关键词;出现同义词时,选择最常用的关键词为标准进行统计,其他相关词作补充;同义词分别统计后合并;在排名中十分突出的关键词单独列出;最后以上位通用关键词进行统计、累加。根据上述处理程序得出相关数据源的处理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选取的项目数与关键词数

表2 教育评价研究论文情况(2008—2012年)

三、基于两类数据源之教育评价研究重点分析

在表1、表2的基础上,按照前述处理程序,对所计量的关键词依其出现频次的多寡进行排序。根据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学的相关理论,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表明其相关内容受到研究者关注的程度越高,理应成为学科的研究重点。

(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重点领域

在前述90余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众多课题承担者将研究的视角放在了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学校管理评价、招生考试评价、网络学习评价等领域,这表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紧跟时代,选取了当前最紧迫、最现实的教育问题。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资助项目(2008-2012年度)重点关键词词频的分布情况,本文列出了排在前15位的重点关键词,并用于重点领域的界定,如图1所示。

图1 2008-2012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重点关键词词频分布

(二)教育学核心期刊论文重点关注的内容

根据所选取的教育学核心期刊刊载论文的词频统计结果,同样只列出排名前15位的重点关键词,如图2所示。

图2 2008—2012年教育学核心期刊论文重点关键词词频分布

从图2可以得知,国内众多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将研究触角伸向了课堂教学评价、学业水平评价、教师发展评价、课程实施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教育督导评价、教育质量评价、教育政策评价等研究领域。这表明中国教育评价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的局面,形成了教育评价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与时俱进的研究特色。

(三)教育评价重点研究领域的一致性分析

笔者选取的两类数据来源可以分别反映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队伍中的精英人员、主导人员、普通研究人员的研究情况,其研究范围、研究重点及研究方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过对图1、图2中的重点关键词求交集,得到共同高频词,它们反映了我国教育评价重点研究领域的一致性,如图3所示。

图3 两类数据源所确定的教育评价研究的共同高频词

1.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直备受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学者们主要围绕着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制、课堂教学评价工具开发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视角从重点评价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着重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并尝试应用多种评价工具衡量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2.学业水平评价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组织和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开展了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中国学者也开始在此领域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主要涉及学业评价意义的阐述、学业评价模式的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评价实践以及学业评价方法研制等方面。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学者们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思维方式等内容的研究。

3.教师发展评价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强保障。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教育研究者围绕着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职业道德等方面展开了讨论。从目前研究成果看,有关教师绩效评价的论述较多,主要围绕着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以及采用何种评价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4.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课程实施水平评价重在引导学校在课程实施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目前,中国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大部分研究成果主要通过对语文、英语、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详细分析了开课情况、实施效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内容。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它与一般学科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为此,学者们对于如何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思考。

5.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的开展对于建立完善的现代学校制度,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学校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研究的内容看,以下方面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领导与管理、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以及学校发展等。其中,有关学校发展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备受关注,学者们更加注重考察学校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度或增加值。

6.综合素质评价

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3]为此,如何科学地开展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已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一方面,学者们就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学者们围绕着学生德、智、体、美以及身心健康方面的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尤其关注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研究。

7.招生考试评价

一考定终身是中国目前教育评价存在的弊端之一。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学者们以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为突破口,分别对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形式、考试的方法、考试的结果呈现以及招生录取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研究,其中部分研究成果以某区域招生考试评价改革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反思,逐步探索“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8.教育政策评价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影响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它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学者们从多视角对中国的教育政策评价展开了探索,从基础教育政策到高等教育政策、从教育体制政策到教育经济政策、从公办教育政策到民办教育政策。评价内容包括政策内容的合理性、政策实施的可行性、政策目标的达成度、政策实施的影响力以及政策工具等维度。

9.品德发展评价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如何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界对此研究主要集中在理想信念、社会责任、集体意识、人格品质、公民素养、行为习惯等领域,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设计与应用为研究重点。

10.网络远程教育评价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远程教育开始以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出现。它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由于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自主灵活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受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为此,如何评价网络远程教育成了众多学者关注的对象,具体涉及以下几方面:课程开发评价、教学组织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学生服务评价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

四、教育评价研究重点的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两类数据源等基础材料以及对近年来中国教育评价研究重点的计量分析,笔者认为今后教育评价研究重点可能将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

(一)强调以人为本,回归教育本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育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前有关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的研究都体现出“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着重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对评价对象差异的关注。总体来看,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目的、以评价对象为主体、以发挥主体积极性为理念的教育评价是未来评价的基本特征。今后,中国教育评价将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教师为本,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坚持以学校为本,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这必将是今后教育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内容。

(二)关注学生评价,凸显综合素质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中最基本的一个领域,也是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内容。众所周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是中国整个教育评价的核心和研究重点。从目前研究现状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思考,比如采用何种评价技术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如何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如何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及家长评价三者有效结合开展评价研究,等等。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也必将成为中国教育研究者的重要议题。

(三)运用信息技术,探索多元方法

当前,教育正逐步进入到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它将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运用到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学习工具的数字化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呈现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智能化、学习自主化和管理自动化等特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教育评价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尤其是直接影响到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关采用何种现代技术方法实现教育评价的现代化,如何构建现代化信息平台及科学高效地开展多元教育评价等问题将会成为今后中国教育评价研究的重点领域。

(四)加强实践研究,服务区域发展

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随着教育类型的多样化、学校规模的扩大化以及教育结构的复杂化,教育评价研究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学者们在进行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同时,也需要更加关注教育评价的实践研究,如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如何有效实施、多元智能理论如何应用于学校以及SOLO分类理论在各学科中的应用等问题,这都需要教育研究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评价实践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因为教育理论需要以实践为土壤。正如杜威所说:“教育的实践提供构成所探究问题的资料和题材,它们是待研究的基本问题的唯一资源;教育的实践也是一切研究结论的价值的最终检查。实践是第一位的,实践是开始,也是结局。”[4]

[1]邱均平,邹菲.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79-83.

[2]王思哲.我国学术期刊关键词标引质量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6-2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EB/OL].[2013-06-1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306/153185.html.

[4]杜威.教育科学的资源[M]//杜威教育论著选.赵祥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 彭建国)

Progress and Trend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Two Kinds of Data Sources

WANG Shanshan1,QIU Junping2
(1.Wuha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Wuhan 430030,P.R.China;2.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Science Evaluation,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P.R.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search focuses have changed.Applying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education research focuse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opics of National Educational Science Planning and articles in the core journals of education.From the data, the paper forecasts the trend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search in coming year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search;word 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research trend

G40-058.1

A

1008-5831(2014)05-0070-06

10.11835/j.issn.1008 -5831.2014.05.010

2014-05-06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武汉市教育质量检测体系研究”(2012Z03)

王姗姗(1980-),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评价与管理研究;邱均平(1947-),男,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

猜你喜欢

评价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