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明“整”暗斗
2014-04-12刘若拙
刘若拙|文
随着包钢稀土、厦门钨业、五矿集团、广晟有色和中国铝业的稀土集团整合方案获批,我国稀土产业整合“1+5”格局基本定型,整合的步伐还将提速。
中国稀土在应对美、欧、日本等国的诉讼争端中再次败下阵来,而此时,国内稀土行业的内部角逐仍在持续。包钢稀土、厦门钨业、五矿集团、广晟有色和中国铝业分别公布其组建稀土集团公司方案已获得工信部备案同意,而年初规划的“1+5”格局中还有一家企业未获得备案,重组方案尚不明确。由此看来,在这场划分国内稀土产业版图的博弈中,各路势力的明争暗斗仍旧激烈。
“1+5”格局基本定型
从《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我国稀土产业整合的脚步已经走了近四年。整合目标从最初的“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南方离子型稀土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发展到2014年1月份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围绕包钢稀土形成的北方稀土集团,以及两大央企五矿集团、中国铝业,三家地方企业广晟有色、赣州稀土、厦门钨业分别组建的区域性稀土集团”的“1+5”格局。
目前包钢稀土、中国铝业、五矿集团、广晟有色和厦门钨业组建稀土集团的实施方案已经获得工信部备案同意,另外一家集团的方案正在论证中。“1+5”格局已经初步定型:包钢集团负责整合原包钢稀土和甘肃稀土成为北方稀土集团;中国铝业囊括了江西、广西、四川及山东的稀土,成为了布局最广的整合者;厦门钨业则包揽了福建省内(五矿集团负责除外)的稀土企业。此外,赣州稀土集团在江西的中重稀土产业中具有龙头地位;广晟有色则控制着广东省内的稀土产业,而五矿集团旗下有湖南稀土和福建的部分稀土企业。我国稀土产业的版图基本上已经划分完毕。
与前两年不明朗的形势相比,2014年稀土产业整合的步伐加快了很多。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与国家需应对WTO稀土案败诉有关。随着整合工作的推进,国家还将推出包括生产配额、指令性计划、新增采矿证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而行业上游资源和生产指标,将进一步向这六家企业集中,这将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加大稀土资源保护的力度,提高稀土资源特别是中重稀土的利用率。这与稀土出口配额取消之后从源头上进行监管和限制是相适应的。
群雄竞逐暗战连连
虽然看上去,这场稀土产业整合的大戏顺利地朝着既定的目标上演着,但看不见的幕后较量却远比台面上更加精彩。
2014年8月6日,中国铝业高调宣布其稀土整合方案获批,今后将以中国稀有稀土有限公司为整合主体,重点整合广西、江苏、山东、四川等省(区)的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综合利用企业。中国铝业由此成为了国内布局最广的稀土整合企业,地域上横跨南北东西,在资源上也涵盖了轻、中、重稀土。
2011年,中国铝业与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中铝广西有色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同年又组建了中铝稀土(江苏)有限公司,整合了江苏省内的4家重点稀土分离企业。
2013年,中国铝业旗下中国稀有稀土有限公司开始与山东省经信委和持有山东省唯一一张稀土采矿证的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接触,洽谈共同整合山东稀土资源的事宜。此前包钢集团也曾有意进驻山东以完成北方稀土产业的整合,因此山东稀土究竟花落谁家一时成疑。2014年6月25日,中国稀有稀土有限公司与山东省经信委、中国钢研在北京签署推动山东稀土企业整合合作意向书,由此山东稀土归于中国铝业旗下。
而此前包钢稀土整合计划中的另一环——四川,也被中国铝业收入囊中。但在四川的竞争中最为失意的却并非包钢稀土,而是已在四川凉山州经营多年的江铜集团。
2014年3月26日,中国铝业与四川乐山盛和、有研稀土等5家企业共同组建了中铝四川稀土有限公司,意在整合四川稀土。而在此前一天,由江铜稀土、凉山州国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组建的四川金攀西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据了解,江铜集团是想以金攀稀土与江西赣州稀土集团合作,欲组建南方大型稀土集团。却无奈中国铝业抢先一步,介入了四川稀土的整合,还获得了工信部的批准。
实际上,成立于2008年的江铜稀土掌握着有四川全省探明稀土矿物总量90%的份额。江铜稀土经过多年的经营在四川地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因此,中国铝业想要顺利完成四川稀土的整合,恐怕还得多方周旋。
而失去了四川板块的北方稀土集团仍旧以包钢稀土为主体,整合内蒙古全部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综合利用企业以及甘肃稀土集团。包钢稀土长期作为北方稀土龙头,其地位也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不可动摇。此前业内就对包钢集团究竟是以包钢股份还是包钢稀土作为整合北方稀土集团的主体产生过疑问,这两家包钢集团的下属公司的关系一下子也显得微妙起来。尽管最后获批的方案中的确是以包钢稀土作为整合主体,但包钢集团也承诺会优先将上游矿产资源注入包钢股份。掌握资源才是整合的关键,包钢稀土的整合主体地位能否坐实还要看包钢集团在资源分配上如何操作。
包钢稀土并不满足于轻稀土领域,2012年包钢稀土参股公司赣州晨光稀土与舜元地产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以借壳上市来布局南方中重稀土,但重组方案被否决。随后赣州晨光又转投厦门银润投资借壳重组,从而引发与S舜元的仲裁纠纷。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晨光稀土借壳上市进入福建,但股份占比较小,包钢稀土很难涉足福建稀土整合。
目前,工信部已经批准厦门钨业整合福建省现有(除五矿集团负责外)的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及综合利用企业。福建省的稀土产业整合工作已经形成了“福建模式”,即以厦门钨业为主导,与市一级地方政府成立控股的合资公司,负责该区域内的稀土资源开发,该合资公司再与县一级政府设立控股的项目开发公司进行项目合作。尽管厦门钨业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优势明显,但其与二股东五矿有色在福建仅有的5张采矿证上仍旧僵持不下。五矿集团对福建稀土曾经也是志在必得,早在2011年前后就与福建三明市、长汀县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目前五矿有色持有两张采矿证,而厦门钨业则通过“福建模式”整合了3张采矿证。
为了稳步推进整合工作,目前工信部备案的厦门钨业整合方案中避开了五矿有色所掌握的资源。据了解,下一步六大集团之间互有交叉的部分还将通过合作等形式进一步整合。
稀土萃取车间
政策落实加速整合
到今年年底,五矿集团和广晟有色的稀土整合方案刚获工信部备案同意,赣州稀土在待批中。方案具体内容还未公布,但这三家企业的整合疆域也基本确定下来。
广晟有色和赣州稀土则没有什么悬念。早在2012年,广东就组建了以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整合了广东省内全部稀土采矿证,还完成了省内冶炼分离企业的联合重组。而位于“稀土王国”的赣州稀土更是集齐了江西全部44张采矿证,龙头地位毋庸置疑。
然而,央企五矿集团曾经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南方稀土最有力的整合者。早在2008年,五矿有色联合江西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定南大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组建五矿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其后,五矿集团又不断在湖南、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区域跑马“圈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稀土产业链。但随着各方势力的介入,央企与地方企业、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逐渐显现,如今的五矿集团已经离南方稀土大集团的目标越来越远。预计最后属于五矿集团的地盘就只剩下湖南和福建的部分资源,而且福建还有厦门钨业这个官方认定的整合主体,五矿集团在这场竞争中难免显得有些失意。
不过无论巨头之间如何竞争,整合的效率确实有所提高。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加快推进稀土大集团的组建步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整合国内的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逐步实现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和综合利用三个环节整合全覆盖。
当然,稀土整合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地方政府的协调、政策措施的支持、企业之间的协商与合作,从而才能打破地区、企业利益划分的狭隘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