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优质道德资源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

2014-04-11赵春珍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当代基础课优质

赵春珍

摘 要:开发运用当今时代的优质道德资源是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的内在要求。我国当今社会中蕴含着丰富的优质道德资源,如道德环境资源和榜样人物资源等。我们要善于挖掘、开发,将其整合嵌入到“基础课”教材各章节内容中去,并有效运用于“基础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关键词:当代;优质;道德资源;“基础课”;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174-03

本文的道德资源是指有助于个体道德养成的社会资源,它是我们进行道德建设、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素材。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实效性要求,教学必须联系社会现实,既注重依事说理的方法,更注重紧跟时代发展。当前亟须开发运用我国当今时代的优质道德资源。

一、开发运用当代优质道德资源是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的内在要求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是“基础课”的根本宗旨。它注重的是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实际养成及其综合素养的切实提升,是一门既强调理论更要关照社会现实、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课程。因此,其教学必须与当今社会紧密融合,要将“基础课”小课堂延展到社会大课堂,从社会中寻找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道德资源。

2005年出名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无穷无尽地解剖理论的结构层次。在提出理性结论之后,就应该运用典型的事实帮助学生充分消化这些理性的结论。甚至可以从典型的事实入手,经过分析和归纳,最后导引出理性的结论。这样才能把所讲授的道理讲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仅仅偏重于理论教育的思政理论课会使自身处于“无根”和“悬空”的状态。“无根”即远离生活,没有生长点。“悬空”即从理论到理论,悬于理论的空中,无鲜活教育素材[2]。我们应当“使一切能够进入课堂、能够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教育资源充分活跃起来,使思政理论课拥有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其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3]

基于这种特点和要求,近年来有关如何将社会道德资源转化为“基础课”教学素材的探讨也成为热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往往过于拘泥于传统的人物和滞后性事例,缺乏时代感和鲜活性,不具有感染性和说服力。不可否认,我国传统的道德人物和事例蕴含着巨大的现代价值和意义。但这些传统道德资源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显得不足,适应能力不够[4]。建国后曾涌现出的道德模范人物及其先进事迹鼓舞鞭策了一代又一代人,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引领作用。但是当今时代,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和多变。人们开始对那些“高大全”式的道德模范敬而远之。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我们的大学生身上。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的研究与调查,我们发现,当代“95后”大学生更倾向于学习模仿当今社会中鲜活的、具有时代感和朴实性的典型道德人物,更热衷于既源于传统、又具有现时代特征的典型道德事件,尤其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动热点人物及社会事件。

总之,“基础课”教学实效的提高需要当今新时代优质道德资源的有力支撑,只有依托于现今社会的道德资源,才能真正增强其说服力、感染力和时代性。

二、当代优质道德资源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开发与分类

处于全面改革和快速发展中的当今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生活正在经受着社会转型期的嬗变考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公民道德水平的良莠不齐、一些非道德事件的频发,促发了“道德资源匮乏论”、“道德资源稀缺论”的产生。事实上,伴随着我国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加强和推进,我国形成道德的资源并不稀缺,而且比较富有。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资源能否得到全面开发,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不仅是社会道德建设实践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也是决定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因素。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不仅物质富裕,而且精神富有,具有丰富的优质社会道德资源。基于“基础课”的需要,我们应当首先对这些资源进行统合与分类梳理,然后才能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中去。

(一)道德环境资源

浙江省精神文明和道德高地建设的氛围、成就,以及浙江省文明城镇建设状况和成就为高校“基础课”教学提供了丰富有益的道德环境资源。

首先,浙江省始终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建设文化名城强市的基础工程,激发社会向善,引领和带动市民群众积极投身打造现代社会道德高地的实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07年以来,浙江省先后涌现了13名全国道德模范,60名浙江省道德模范,80多名市级道德模范,500 多名草根人物典型被发掘、树立和表彰。2012年5月28日,浙江省首创性地颁布了《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继续推进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公民道德养成计划、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等工作。

其次,浙江省在文明道德建设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建成了一大批全国级、省级文明城市和村镇。这些文明村镇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有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健康文明的社会人文环境。

在当今价值多元、精神危机和道德淡漠等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浙江省的道德文明环境建设氛围和成就体现了和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有助于大学生从积极正向的视角认识社会,形成健康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大学生一心向善、崇德尚义理念的追求和形成。我们将浙江省精神文明和道德高地建设的氛围和成就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引导他们从一个积极全面地了解中国,感受中国。

(二)榜样人物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只能用人来建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近年来,浙江省涌现出了一大批现时代道德榜样和模范人物。

首先,为有效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浙江省已经成功开展了三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彰显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新道德和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榜样。包括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共60名。

其次,浙江省将“最美”这一精神文化品牌推向了全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影响全国、感动全社会的“最美人物”和“浙江骄傲”、“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等年度人物。如“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姑娘”、“最美教师”、“最美爷爷”、“最美警察”等。

再次,在道德高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带动下,浙江省大学生群体中也涌现出一批感动人们、被社会所关注的一大批优秀大学生新闻人物,成为一道当代大学生亮丽的青春风景线。例如,奋斗在新农村路上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关心民生、深入社会、自主创业、自强自立等各领域的数名优秀大学生。他们都被省教育厅树为思想道德建设学习典型。

最后,从2003年开始,浙江广电还开展了“风云浙商”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评选出的马云、吴鹰、宗庆后等数百位“风云浙商”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现了浙商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并且正成为全国人民眼中创造财富、善于创业、勇于创新、担当社会责任的道德榜样。

这些道德模范和时代楷模,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朴实中见崇高,具有很强的当代中国人的代表性,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为构筑“道德高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家园注入了强大的价值力量和社会道德正能量。并且这些当代社会草根英雄和平民榜样更能让学生所认同和接纳,是可见、可观、可学,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更不是高不可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因此,这些模范和榜样人物可以为“基础课”教学提供鲜活形象的教育素材,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家庭伦理和传统道德,并可以感染和带动他们从善如流,形成共同向善的校园风气,与人为善的个人品德,充分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三、当代优质道德资源在“基础课”教学中的整合与嵌入

我国当代优质道德资源为我们的高校“基础课”提供了具有说服力、感染性和时代感的鲜活教育素材,大大丰富了“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为了充分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我们应当据“基础课”教材的内容安排,把这些优质道德资源进行细致地整合、有针对性地嵌入到各章节内容中去,将教材体系有效地转化为教学体系(如表1)。

当然,这仅仅是近年来在浙江大地涌现出来的优质道德人物和事例,浙江的精神文明、道德高地和公民道德建设正在强有力的推进中,这类资源也将源源不断地呈现,是“基础课”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教育素材。

四、当代优质道德资源在“基础课”教学中开发运用的方式及路径

我国当代优质道德资源完美嵌入到“基础课”内容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基础和广阔的教学互动空间,但是这些内容必须通过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形式有效实施在“基础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

一是在“基础课”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发运用优质道德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借助于典型案例研讨、道德及价值观专题讨论、典型人物事迹体会与感悟分享、情境模拟、视频欣赏等丰富灵活的教学方式,将优质道德资源充分融入运用到“基础课”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是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开发运用优质道德资源。

“基础课”教学源于社会实践,也回归于社会实践。我们需要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通过多种实践教学策略及模式开发运用当代优质道德资源。针对课外道德实践的教学目标,我们应根据各章授课内容,开展一系列让学生了解最美、走进英雄,学习模范、树立榜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以浙江省为例,我们可以举办道德模范及最美人物报告会,组织学生开展道德模范及最美人物访谈;参观浙江省文明村镇;调查了解浙江省道德高地建设成果;开展大学校园最美师生评选等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让我国当代优质道德资源在“基础课”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让我们的高校和大学生们都积极投身到当代道德文明建设大潮中去,为建设文明校园、文明中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书林.贯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高质量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增(2):21.

[2] 唐艳明.挖掘利用地方道德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J].华章,2011,(36).

[3] 于敏,等.关于“基础课”发掘运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2012,(1).

[4] 王海燕,等.论社会道德资源的培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

[责任编辑 李 可]

猜你喜欢

当代基础课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当代》背后的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