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体汉字与日语常用汉字的字形比较

2014-04-11张静

关键词:点画字形笔画

张静

(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简体汉字与日语常用汉字的字形比较

张静

(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日语学习者常为似象非象的简体汉字和日语常用汉字所困扰。由于文化背景,用字原则的不同,简体汉字与日语常用汉字在字形上产生了差异。从完全相同、稍有不同、差异较大,这三个立足点对简体汉字和日语常用汉字在字形上做了对照分析。看似相同的汉字实际上却存在着点线与否、交叉与否、曲直与否等差别。

简体汉字;日语;常用汉字;字形对照

随着日语学习者人数的增加,日语教材的研究开发日趋活跃,近年来,“作文”“读解”“听解”等方面的教材层出不穷,“汉字”教材便是其中之一。优秀的汉字教材确实给学习者和教师带来诸多好处,但其中多数都是面向初次学习汉字的非汉字圈学习者的教材,这些教材只是让汉字圈出身者发现日语和母语的不同,并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日语汉字。汉字圈学习者在理解日语意思和掌握汉字这点上确实比非汉字圈有优势,但也许正因为不用怎么努力就能把握日语的大概意思,所以不管何时运用汉字总是缺乏正确性,这也是汉字圈学习者常有的现象。可见,母语强烈地干扰着他们对汉字读写与意思的理解。更可悲的是,由于指导教师不给力,学习者很多时候在未发觉日语和母语之间有差异的情况下就认定“这样是可以的”。

本文将简体汉字和日语常用汉字做对比,探究两者的异同,希冀能为日语学习者在汉字的学习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简体汉字与日语常用汉字的特征

由于简体汉字与日语常用用汉字的产生背景不同,所以造成两者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一)简体汉字特征

汉语当中普遍使用的简体字是指1964年由文字改革委员会编集发行的《简化字总表》收录的2238个简体字。50年前推出的《汉字简化方案》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先前的汉字因其数量庞大、笔画繁多、构造复杂等因素给民众在认、写、读、记等方面带来极大的困扰。

中国刚刚解放时,百年战乱甫定,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当时有90%的民众是不会读不会写的文盲。在这种环境下,新中国政府着眼于省时、省力、好写、好记,于1956年由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将汉字整理成五百多个简化字和五十多个简化偏旁。与繁体字相比,简体字更为合理,更容易记住,更容易学,并且笔画也减少到近一半,写起来也没那么辛苦,因此这种简体汉字深受民众欢迎。从大众文化角度来讲,简体字使用起来,简(笔画简单)、便(书写方便)、明(明白易认),更能适应社会对文字使用的需求。所以总体来说,简体汉字作为社会的产物,它取之于民也用之于民,是服务于大众的。它不仅是普通大众接受知识的有力渠道之一,也是传承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不可缺少的一页。

(二)日语常用汉字特征

日语中普遍使用的汉字是指1981年由国语审议会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收录的1945个常用汉字。日语常用汉字最早是由中国传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中国汉字基础上,借鉴造词法同时又加以创新,所以日语常用汉字既有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汉字,也有将中国汉字进行简化、省略、添加、重组后自创的具有日本特色的汉字。在日本,人们也为汉字难记、数量庞大而苦不堪言。曾有不少人主张废止和限制使用汉字。直到1981年确定常用汉字为1945个。政府规定公文、报纸、学校以常用汉字为标准,常用汉字以外的汉字用

常用汉字表里的字来代替,或者用假名来书写。常用汉字表不仅对汉字的使用做了限制,而且将旧体汉字作了简化并规定下来。

如此看来,中日两国在简化文字和整理庞大汉字这一目标上虽然一致,但在制定方法上却能看出些许不同。在中国,文字是属于国民的所以文字改革也必须在人民意志和创意基础上进行,而日本不是根据国民本意制定的,是由国语审议会审议原案并加以公布,也就是说是国民不参与文字改革。另外,中国汉字改革重点在于汉字简略化,而日本则是以限制汉字使用为中心。即简体汉字是“去繁取简”,而日语常用汉字是“去多取少”。

二、简体汉字与日语常用汉字字形对照

有些“日语汉字”与简体汉字似同非同,在中国人眼里要么属于缺胳膊少腿,要么属于画蛇添足。如:→压(比日语多一点)、→凉(比日语少一点)、→单(比日语少一点)等等。有些日语汉字即使日语学习者如果不仔细观察也很难识别与简体汉字的细微差别。本章将对简体汉字与日语常用汉字在字形上进行详细对照分析。

(一)简体汉字与日语常用汉字字形完全相同

在日语常用汉字中,有一部分是完全传承于中国汉字,没做任何改动,所以字形完全相同。如:

握医羽英王可企区兄古佐士都弟知争吹南他追累利来余油野茂盟矛未妹保丙普妃把能粘尼例和等。

不过,下面的例子,虽在最细微的地方能看出有所不同,但由于手写和印刷字形的差异通常在字形上被看做是相同的。日本人在手写这些汉字的时候对这种细微差别是完全忽略的。

(1)关于是斜还是直的字例(注意(`)的方向),“〔〕”内为日本常用汉字)。如:

安〔安〕衣〔衣〕高〔高〕座〔座〕位〔位〕社〔社〕意〔意〕痛〔痛〕郭〔郭〕方〔方〕祈〔祈〕忙〔忙〕京〔京〕原〔原〕等。

这些例子当中的汉字,汉语中的点画是倾斜的,而日语则是直的。

(2)关于挑笔还是顿笔的字例(日语挑笔,汉语顿笔)。如:

西〔西〕酵〔酵〕酷〔酷〕酒〔酒〕配〔配〕欧〔欧〕段〔段〕殿〔殿〕投〔投〕酬〔酬〕没〔没〕尊〔尊〕等。

观察以上汉字,不难发现,简体汉字的笔画为竖折,而日语则是竖弯钩。两者区别在于折或弯后是挑一笔,还是停顿下来。

(二)简体汉字与日语常用汉字字形稍有不同

日语常用汉字很多都是在中国汉字基础上经过简化、添加、省略、重组等方式进行改造而最终变成了自己的汉字。所以整体看上去与简体汉字相似,但在字形上却又稍有差别。这种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点画组合的字例

(1)关于是否交叉的字例

a日语不交叉,汉语交叉。如:

以上字例,汉语相交且出头的笔画,在日语中则是只相交不出头的。

b日语交叉,汉语不交叉。如:

射〔射〕寿〔寿〕才〔才〕券〔券〕春〔春〕棒〔棒〕鼻〔鼻〕艇〔艇〕般〔般〕舶〔舶〕航〔航〕等。

以上字例,日语相交且出头的笔画,在汉语中则是只相交不出头的。

(2)关于是分离还是相交的字例

a日语分离,汉语相交。如:

具〔具〕真〔真〕慎〔慎〕述〔述〕等。

b日语相交,汉语分离。如:

条〔条〕新〔新〕薪〔薪〕等。

a中所举的例子,日语汉字中分开的笔画,在简体汉字中是相交的。而b中举的例子正好相反,日语汉字中相交的笔画在汉语中则是分开的。

(3)相交的位置不同(汉语少一画)

芽〔芽〕雅〔雅〕慨〔慨〕既〔既〕降〔降〕邪〔邪〕舞〔舞〕瞬〔瞬〕弧〔弧〕孤〔弧〕敢〔敢〕等。

仔细观察以上的例子,笔画的相交位置是不同的。简体汉字中竖折或横折的一个笔画,在日语汉字中则是竖横或横竖的两个笔画。

2.关于点画的性质

(1)有关倾斜方向的字例

a日语倾斜,汉语不倾斜。如:考〔考〕拷〔拷〕屯〔屯〕添〔添〕等;

b日语不倾斜,汉语倾斜。如:秦〔秦〕反〔反〕坂〔坂〕返〔返〕板〔板〕令〔令〕冷〔冷〕等。

c日语和汉语倾斜方向不同。如:携〔携〕催〔催〕雌〔雌〕雄〔雄〕唯〔雄〕推〔推〕准〔准〕礁〔礁〕焦〔焦〕集〔集〕等。

以上字例是关于直横和点画倾斜方向不同的例子。

a所举的例子,在简体汉字中直横的笔画在日语汉字中是撇的笔画。而b的例子正好和a相反。c所举的例子,是关于点画的倾斜方向,在简体汉字中点画一般都是向右倾斜,而日语汉字的点画则向左倾斜。

(2)有关是点还是横的字例。如:言〔言〕今〔今〕吟〔吟〕户〔〕炉〔炉〕房〔房〕遍〔遍〕肩〔肩〕低〔低〕底〔底〕舟〔舟〕等。以上字例,简体汉字中的点画在日语汉字中则是一直横的笔画。

(3)有关曲直的字例

a日语弯曲,汉语不弯曲。如:罪〔罪〕排〔排〕非〔非〕悲〔悲〕湾〔湾〕蛮〔蛮〕恋〔恋〕等。

b日语不弯曲,汉语弯曲。如:

判〔判〕贼〔贼〕等。

以上字例,a中所举的例子简体汉字直竖的笔画在日语汉字中是弯的。而b所举的例子正好相反。

(三)简体汉字和日本常用汉字字形差异较大

1.简化后,既是独立使用的汉字也是偏旁

长〔长〕产〔产〕仓〔仓〕宾〔宾〕贝〔贝〕备〔备〕爱〔爱〕见〔见〕录〔〕虏〔虏〕龙〔〕灵〔〕两〔〕丽〔丽〕历〔,〕离〔离〕宁〔宁〕鸟〔鸟〕门〔门〕云〔云〕鱼〔鱼〕等。

以上字例,无论日语还是汉语都是被简化的汉字,且简化后既是独立的汉字也可作为偏旁使用。比如,门(问,闷)等,门(闭,)等。

2.简化后,都是独立使用的汉字不可做为偏旁

报〔报〕币〔币〕标〔标〕补〔补〕层〔层〕彻〔彻〕偿〔偿〕惩〔惩〕冲〔〕迟〔〕丑〔丑〕础〔础〕处〔〕导〔导〕敌〔敌〕电〔电〕夺〔夺〕儿〔〕范〔范〕坟〔坟〕飞〔飞〕奋〔奋〕妇〔妇〕肤〔肤〕等。

以上字例,虽然简化了,但简化后无论汉语还是日语都是独立使用的汉字,不可作为汉字的偏旁使用。

(四)日本自创的汉字

日语中的这些“汉字”是日本人民总结长期使用汉字的经验,结合自身生活需要,参照象形文字的造字方法,创造出了汉语中没有的“日语汉字”。这种“日语汉字”是土著的,无论字形、读音、意思都是独创的,在中国的字典里是找不到的。

三、简体汉字与日语常用汉字字形不同之成因

简体汉字和日语常用汉字在字形上出现差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文化背景及双方在汉字字形整理中遵循的取字或用字原则有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文化背景差异

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历史上中日两国都有很深的关系。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历史上有数千年的友好交流史,特别是汉语对日语的影响极大,在日本的古典文学里,是只有汉字的,后来日本人依据我们汉字的草书体和楷书体创造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即使在今天的日语中,汉字和汉语也被大量地使用着。然而需要看到,在语言学分类体系中,汉语和日语被分在完全不同的体系。汉语是孤立语,和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藏语等同属于汉藏语系;而日语则属于黏着语,和土耳其语、蒙古语、朝鲜语,共同属于阿尔泰语系。不同语系的语言,差异较大;相反同一语系的语言,具有较多的共同点。字形是文字内容的形式承载,使文字能够成其为文字的物质依托。对于文字实现其消除有声语言传递的时间障碍来说,字形固然是必要条件,而文字的文化功能,特别是其文化蕴涵功能又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字形来实现的。字形是汉字文化蕴涵的镜像。同一个字如果存在不止一个字形,也就是所谓异体字,其形义之间便有了多维的联系,而这种具有多维的形义联系的字形又有更多的机会蕴涵某种文化信息。同字异形不光有历时更替的,而且也有同时共存的。汉字从传入日本到现在,受到日本语言、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融会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而日本为了使汉字能够很好地表现日本文化,在汉字字形整理中不仅兼顾“初形本义”,即所谓“传统字理”,而且更是以民族文化为本位。

(二)用字原则不同

由于取字用字原则不同造成简体汉字和日语常用汉字的字形差异。日本《常用汉字表》取字比较注重“初形本义”,即所谓“传统字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字形与字义两者完全契合的。如“:为、、、车、马、风、、贝”等字;另外一类是取字或者用字意图与本义并不完全契合,而只具有某种曲折的间接联系。与前一类相比,后一类的情况在数量上占了绝对的优势。另外,如果数体都符合“初形本义”,即所谓“传统字理”则选择以笔画少的为正体。如“:”与“龙”本是一对异体字,都能体现字的“初形本义”,但是由于前者笔画少,所以取其为正字。中国在整理字形时,本着“去繁从简”、便于应用的原则。整理字形的标准是:同一个宋体字有不同笔画或不同结构的,选择一个便于辨认、便于书写的形体;同一个字宋体和手写楷书笔画结构不同的,宋体尽可能接近手写楷体,不完全根据文字学的传统。

结语

纵观整个世界,日语学习者人数以中国为最多,且其数量与年俱增。如果中国的日语学习者人数继续增加,那么融入日语教育中的中国简体字的比例也势必不断增加。基于此,我们更要认真对待日语教育中中国简体字的问题。

对于那些中日双方都当成相同字体的汉字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是否有点,是否交叉,是线还是点等等存在这些差异的汉字,即使教师也很难辨别,尤其草字体以及用草书行书笔写的时候,更加难以判别正误。为此,日语教师不仅要对日语常用汉字有正确的认识,还要掌握一些中国简体字的大概知识。

本论文这次只将汉语中普遍使用的简体字和日语的1945个常用汉字进行了比较对照。这不仅对汉字圈出身者,对于非汉字圈的学生也是有效的处理方法。总之,这会促进教师自身对日语拥有正确的认识,并有利于培养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及时地、适当地纠正的一种素养。

[1]武部良明.日语的表计[M].日本:角川书店,1979.

[2]简化字总表[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6.

[3]张凡.中日常用汉字对比分析与对日学生的汉字教学[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

[4]方晓铭.日本略字与中国简化字类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9-10.

【责任编辑 曹 萌】

H02

A

1674-5450(2014)06-0087-03

2014-08-12

张静,女(满族),辽宁锦州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点画字形笔画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写好点画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找不同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七绝·春雪
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