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与服务创新——简评《政府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2014-04-11王斌
王 斌
图书馆作为知识与信息之门,一直承担着保存与传播知识、保障公民知识权利和开发公共公共智力资源等社会功能,并秉持“信息自由传播”、“信息平等服务”、“信息公益服务”等核心价值观念。它通过不断收集、接纳人类社会产生的各类海量文献信息资源,并经专业化的序化加工、集中存储和组织呈现,为广大读者提供服务,产生着较高的社会效益乃至经济效益。当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及办馆理念在不断更新与升级,其基本业务也由最初的搜集组织保存文献、提供免费平等服务等,发展到现在的服务功能与手段多样、利用自身优势与特色主动服务,更加注重学术研究与社会贡献等,其服务能力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西华大学彭国莉教授最新著作《政府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开发利用模式研究》,在如何更好发挥与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方面做了新的探索。作者从图书馆的视角,认真探讨了构建服务型政府、创建创新型国家、完善我国社会资源利用体系与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益等问题,提出了诸多具有可行性的创新性观点。
本书重点阐述了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开发利用对策,架构了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开发利用模式,深入研究了面向用户的政府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开发利用模式和基于协同的以图书馆为核心的政府信息资源多主体开发利用模式与方法。
本书的诸多结论均来自于详实的基础数据,其调查对象包括国家、公共、高校、专业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图书馆,还有大量的社会公众,凝聚了作者开展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网站调查、实地调研和电话访谈的艰辛劳动,充分反映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可以说,该书不仅对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也对于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书还提出了图书馆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究竟如何更好地主动服务于社会,如何有效利用自身优势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如何将传统的服务理念转化为持续的学术探索等问题,不仅对于图书馆行业也将对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有深远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