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告示构建智慧城市“神经末梢”
2014-04-11吴涛
吴涛
二月,俄罗斯夏日之都索契因为冬奥会而备受关注,除了赛事本身,510亿美元史上最高支出的花费,还有开幕式上未曾盛开的奥运五环,运动员住处打不开的卫生间门等,都构成了人们欣赏赛事之外的谈资。
为了扩大赛事的传播,传媒公司也不遗余力,为索契打造了一个多终端数字告示同步宣传平台。冬奥会期间全程播放现场赛况,其他相关商业广告也同时出现在终端屏上。该联网宣传平台的设立,不仅可以让无法前往赛场观看比赛的市民哪怕在户外也能通过大屏幕直击现场,在帮助运动员、志愿者及观众等顺利抵达索契的环节中还充当了路标的作用。
而等到冬奥会结束,这些大大小小的播放终端或用来播放视频广告,或作为智能终端,继续为市民服务。事实上,不惟大型赛事,越来越多的数字告示系统在城市各个领域或职能中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在交通、公安、医疗、教育、物流、景区、社区等智慧城市的各个应用领域中,数字告示已经不限于广告等信息发布,而是作为大尺寸的智能终端,开始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展现能量。
数字告示与“高大上”的智慧城市扯得上关系吗?
有人大概会质疑:数字告示与“高大上”的智慧城市扯得上关系吗?
诚然,在种种对智慧城市的描述中,无不氤氲着高端气息,但抽丝剥茧,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无非基于如下愿景:通过构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于城市,支撑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并服务市民生活,使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美好。
如此,从服务民生的角度来看,数字告示与智慧城市非但扯得上关系,而且“交情”从智慧城市刚刚孕育之初就已经建立起了。例如地铁站设置的具有自动查询、充值和地图功能的一体机;医院内集预约、查询、叫号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银行的智能查询、缴费、打印终端;图书馆的读者自助式服务终端;购物中心设置的查询和导购系统……都可以接入智慧城市体系中。显然,诸如此类的数字告示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从智慧城市的整体架构而言,这些确实只能算细枝末叶的部分,但也正是这些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保证了智慧城市体系的完善,让智慧城市更“接地气”,也是检验智慧城市达标与否的重要指标。
智慧城市“落地”有多难?
基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愿景,智慧城市绝不仅指城市管理、运营的智慧化,最终还需要体现在公共及社会服务能力上,就这一点,目前的情况还不容乐观。
“‘按一个键叫来出租车在无锡已经实现”。——新华网2013年12月30日在其新闻《智慧城市概念落地 试点城市“智慧”蜕变》中对无锡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点赞”。
而看到这则新闻的我们却不由得苦笑:一方面,按一个键叫来出租车原本是各个城市建设出租车站最基本的功能要求,正常履行其职责就被大书特书,反衬出来的是更多其他城市出租车站的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严峻的事实,那就是,尽管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打车这种最基本的便民需求都还未给予解决,智慧城市规划者们是否需要反思?
事实上,智慧城市概念在火爆之外,有关其“落地”的质疑声从未间断。住建部在2013年8月26日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了103个试点城市,加上2013年1月份首批公布的90个试点,合计达193个城市。似乎全民皆在往更智慧的路上狂奔,但哪怕是其中最先行的典型城市,其智慧城市成果也还乏善可陈。当然,智慧城市的建设必定是一个长期而逐渐完善的过程,我们也不能要求其一蹴而就,但为民生服务的理念一定要摆在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