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名师四大品质的自我养成

2014-04-11吕维智

江苏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成事名师成果

吕维智

名师是培养学生成人的催化剂,是引领教师成长的主动力,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奠基石。笔者发现,名师的教学思想、学术造诣、研究能力和丰硕成果等若干重要因素,均蕴含在喜欢、思考、执着、共享这四大品质之中。

喜欢:名师心静的先决条件

“喜欢”有三层含义:一是喜欢学校,二是喜欢同伴,三是喜欢学生,“三个喜欢”是产生工作激情的沃土。

人们所从事职业的好坏,任职职位的高低,接触人群的善恶,都是相对的,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了的,既然不能改变它,就要试着学会适应。“喜欢”也是相互的,只有我们喜欢学生,学生才有可能喜欢我们。对于和老师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的学生而言,他能服从我们的管理,靠的就是老师的威信和威望。教师的威信和威望又靠什么来获取呢?靠的是一颗爱心。正如美国的外托沃尔小学校长所言:“我们教师特别有爱心,他们对学生的关爱,超过了他们对专业技能的关注。这是我们学校的软实力,让我们比其他学校更胜一筹。”

思考: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做教师讲究“学问思辨”,以“思”为中心。魏书生认为“不要老是提反思,要正思,正思,再正思”。“正思”说的是善于自我欣赏,发现自身优点,树立自信;“反思”就是查找不足,调整方向。正思和反思的共同目的都是通过思考取得行动的最优化,少走一些弯路,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教育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我们要善于借学生之脑、借好友之脑、借专家之脑来思考。我鼓励学生给我挑毛病,并抓住学生在毕业前说实话的时机,让每个学生给我提三条建议写下来作为“毕业留言”;我求助同行来听课并校正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难题找好友商量对策;“借专家之脑”就是专家引领,可以通过读专家的书,到现场或在网上听专家的报告来提升自己。名师是善于借脑引智的典范,把别人的智慧为我所用,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读书、听讲座时,要保持清醒的大脑,要有批判精神。善于思考我们每天的教学工作和他人的成功与失败,是名师发展的必由之路。

执着:名师成功的活水源头

“执着”就是“执著做事,事不做成不罢休”,“执着”是成事的根本。执着以兴趣和爱好为动力,具有抗挫折能力,是感觉不到苦和累的勤奋。笔者在一次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说:“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讲课的时候,就像喜欢钓鱼的朋友在江边垂钓一样心旷神怡。”

“执著”助人成事,成了事便又增加“一份执著”,增加的那“一份执著”就更能成就大事!这是良性循环,是人们希望看到的。但成事与否还要受到各种因素制约,有时候即便是“执著”了,也未必能成事。然而,快乐和幸福,恰恰在谋事的过程之中,失败了有什么可怕的?总结教训,调整方向,从头再来。

共享:名师成熟的重要标志

所谓“共享”,就是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师共享教学成果的方式,有上公开课、做报告、写论文论著等,通过展示自己的成果来影响大家,引领教师共同进步。能引领一个学校的教师,就是校级名师;能引领一个县的教师,就是县级名师……借校本研修的机会把成果分享出来,既可以得到同伴的肯定,又可以促进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

共享,要有可共享的资源和资本,资源和资本来源于积累。当我们在成事之时,在喜悦的心情还没消退之际,应趁热打铁马上把成事的过程和种种灵感记录下来。然后,再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归类,就能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把它们整理出来的文章,就不再是简单地合并同类项,而是一篇有价值的教育科研论文了。

总之,名师比普通教师多的是思考,多的是执着,更多的还有对事业的喜欢和独创资源的共享。有了喜欢就有了幸福,能把自己的收获共享给同行,赢得爱戴,会更加幸福。这就是名师的品质,也是名师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河北省黄骅市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成事名师成果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验收成果
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成事方法论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浅议"名师"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