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谈
2014-04-10董培英
董培英
摘 要: 素质教育是人类与社会发展作用下产生的教育理念,是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开发学生各项潜能为宗旨的教育。小学数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其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了体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 实施策略
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了加速推进现代化教育的新阶段,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对于教育提出的最大目标就是推进素质教育,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进行教学教育体制的创造性发展,而小学教育则首当其冲。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近些年来全国各省市都在推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开创创新与实践进的新局面。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不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局限于数学枯燥的数字中,把数学教学变为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锻炼,这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目的所在。
一、以人为本,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课堂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只要注重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交融,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他们就会主动轻松地掌握知识。因此要进行知识的交流,首先要进行情感的交流,而情感的交流是双向的,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的推导,一个新颖的解题思路,一段生动有趣的讲解都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一个恰当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满意的点头都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一个正确的回答,一个巧妙的解题方法,一个开心的笑容都能使教师感到教育成功的欣慰。这些情感互相感染,互相交流,知识就在感情的交流中悄悄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通过感情的力量,筑起师生间情感交融的桥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高效地传授知识。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做到热情、和蔼、谦逊、守信,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教师对学生平等相待,热爱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尤其对学困生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这样教师和学生就能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并形成合力,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二、认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1.仔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前提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理解和把握。教师钻研教材时,要对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所教知识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对每道例题、习题、思考题,以及有关文字说明进行认真研究,准确地把握其深度、广度,明确所教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2.制定全面、恰当、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全面是指教学目标必须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
3.合理组织教材内容。教学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应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数学知识的科学性,着眼于知识的承上启下和本节知识的深化、完善,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知识结构与思维统一起来,使之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4.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分配教学时间。不同的课型,其教学环节不同。恰当分配教学时间,就新授课而言,复习时间3分钟左右,引入新课1分钟左右,新课一般不超过20分钟,练习15分钟左右,小结评价1分钟左右。时间分配原则是一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动脑、动手、动口;二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基本做到作业当堂完成,一般不留课后作业。
5.优化练习设计,提高练习质量。设计练习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及时性、适量性。设计新授前的准备题,要注意习题与新知识的联系,它或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或与新知识有共同要素,或新知识的学习与它在方法上有共同点等。除了要注意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外,还要特别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坚持先易后难,先原型后变式,先基本后综合,先巩固后深化,使练习层次形成一个动态的发展水平。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为了能够学好数学知识,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需要。一个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又能促进和保证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操作、理解、表达有机结合的说理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通过速算、巧算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通过对应用题的思路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通过让学生遇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找找解题方法等,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让学生逐步养成自觉、自愿、主动探索未知的良好习惯。
四、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都有主观意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班级里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的差异性并且尊重这些差异的存在。对学生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该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对待尖子生,不能一味地表扬,而是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对于中等生,要鼓励他们踏实学习、更加勤奋,发挥学习潜力,争取进入优等生的行列;对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要看到他们点滴的进步,在公开场合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我们要切记,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非常在意,经常是教师的一句赞美让学生如沐春风,教师的一句贬低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大多喜动不喜静,教师不要以为上课爱做小动作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要给予他们同样的尊重和关爱,让调皮的学生同样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参考文献:
[1]迟海英.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初探.现代阅读,2012.6.
[2]代成林.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探讨.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2.3.
[3]班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才智,201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