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一言,我一语,让文思泉涌

2014-04-10谢素盆

考试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枯井口头童话

谢素盆

习作难,难于上青天。一听要写作文,多数学生就会抓耳挠腮,眉头紧皱,不是无从下笔,就是望题兴叹。习作就像一只老虎,狠狠地抓伤学生的心,也揪住老师的心,让师生谈写色变。究其原因,论其何故,几经学者论述,也有老师深究,公说公的道,婆说婆的理,所谓各有其说。我认为,要有文,首先得有语。叶圣陶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解释“语文”时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这其中的“文本于语”就简明地说明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学生在动笔习作之前,先打开口说说话,语顺,文思自然泉涌。

一、习作灵感在口语交际中涌现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样事物,人们的想法是各不相同的。当人独处时,他的想法也许会在冥思中闪动,但是这种想法往往具有单一性。单一性的东西显得片面,缺乏色彩。假如把这些单一性的东西汇集在一起,内容就不再是单薄的,而是丰富多彩的。思想在流动过程中可不是机械的物理运动,它们在交流过程中会踫撞出新的火花,那就是灵感。因此,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小学语文心理学曾说:“口语交际,包括听话和说话。听话和说话是人类的口头交际形式,它既是人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一种生理活动,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当学生的话匣子一打开,各种想法就会在听与说中流动,在表达与接收的过程中,习作灵感也会在其中产生。例如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是写一处自然景观。我组织了关于“美丽的校园”的口语交际活动。“我们的校园美在哪儿?”有的学生说美在校园里的花花草草;有的学生说美在校园的整洁;有的学生说美在于同学们美好的心灵……一个话题把学生内心多样的想法呈现在众人面前。当这些想法融汇在一起时,又有一种新的想法出现了:原来校园的美不仅有看得见的景物美,还有眼睛看不见但能用心体会得到的内在美,那就是因师生的美好心灵使校园显得更加瑰丽无比。这就是灵感,有了这种灵感,还怕学生难以习作吗?

二、有“米”可炊在口语交际中培养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文题,学生往往是绞尽脑汁,只恨腹中墨汁太少,想要用来习作的素材过于贫瘠。究其原因,无非是缺少材料的积累。小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人生的阅历浅,这是客观存在的不争现实。因此,要拥有大量的素材有其局限性。要习作就得有米可炊,“米”从何处而来?口语交际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同样在观察庐山,然而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看到的庐山各不相同。庐山有如一篇习作,它是立体、完整的。要做成一个庐山的完整模具,就需要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不同面组合在一起。口语交际,就是一个契机。

例如,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我组织了关于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为题的口语交际。交流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同样是介绍猫这一种动物,介绍的内容却各不相同:有学生只是介绍猫的长相,因他平时喜欢看猫可爱的样子;有学生介绍猫的性格,说它温柔,因为他常与猫相处;有学生却是专门介绍猫的吃食,因他常喂猫;甚至有学生把猫的眼睛会在夜间发亮的这一发现说给大家听……不同的学生,对猫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素材也各不相同。在交流中,你的观察引起我的共鸣,我的积累会成为你的素材。猫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一堂口语交际课就让猫的外形、性格、生活习性等写作要素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怎样写猫呢,学生当然有“米”可炊了。

三、构思行文在口语交际中练成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一个教学理念,被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习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习作质量的高低。因此习作教学中,思路训练显得十分重要。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习作如记流水账一般,平淡无味;有的习作思路狭窄;有的习作结构混乱,甚至前后矛盾,不合事实。诸多的问题让学生在习作时思路混乱,无从下手。倘若我们只是简单地运用教条式的方式把写作方法灌输给学生,效果如何可想而知。而在口语交际中,学生用口在说,用耳在听,说者的口头表达就是一篇习作案例,听者是现场分析、评价。说与听互动,诸多写作方法、写作思路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训练而成。

例如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要求是编写童话。童话有三个特征:一运用拟人手法;二想象合理、内容丰富有趣,;三能给人有益的启示。这三个特征是童话的习作要求。经过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童话的这些特征已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要把这种写法融入习作中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学会这一写法,我组织了“编说童话大比拼”的口语交际。当台上参选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编说着童话时,台下的评价者们也在默默地运用这三个童话习作要求对它进行对号入座。一轮说与评下来,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弊病一一呈现在众人眼前。多数所编童话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往往不能给人启迪。更有人这样编说:“小鸟受伤后掉到枯井里,梅花鹿听到后用往枯井里灌满水的办法让小鸟浮上来以达到救助小鸟。”评价者们提出见解:“小鸟不会游泳,灌水岂不是让它淹死?这不合理。”“往枯井里灌水,枯井大吗,要是太大了,得花多长的时间啊,这个办法好吗?”通过现场说与评的互动,习作可能存在的优、缺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因此我的说法将成为你的写法,你的评说将是我习作中存在不足的完善,怎样写童话,同学们自是心中有数。

总之,从人类的语言发展来看,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与奋笔疾书相比,口头表达更易于激起小学生的表达欲望。当这种情绪高涨时,内在的激情往往能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因此,有条件可让学生先动动口,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习作思路,使其思维变得活跃。有了习作的热情,习作就不再是望而生畏的“拦路虎”,原先的望题兴叹将转化为“我想写”、“我要写”的积极状态。这样,学生的习作水平自然得到提高,实现学习优化,提高学习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枯井口头童话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救井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口头表达一点通
我所喜欢的世界
“三角形的外展双叶形”的拓展与链接:由“枯井与宝剑”的故事说起
口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