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1+1
2014-04-10
【亲子1+1】
宝宝太听话到底好不好?
【案例】
都说两岁的孩子难带,但我家儿子却很安静,一整天不哭闹,不乱发脾气,乖乖吃饭,乖乖睡觉。上周他姥姥来家里帮忙,没几天就总说宝宝胆子不如外甥女胆子大,弄得我很是尴尬,只好提醒老妈不要当宝宝面说他胆小。但是,我和老公私下都承认,老妈说的是事实。宝宝很听话,会不会是性格有问题呢?听话,到底好不好?
——小怪乐乐的胖妈
桐妈解析
宝宝太听话的主要原因
胖妈的担忧其实可以概括成一个问题:宝宝太听话了,到底好不好?很遗憾,这个问题没有一刀切的答案,需要辩证分析。因为宝宝的乖巧,不外乎三种情况:
1.来自遗传,属于那种与生俱来的乖巧;
2.来自内心的平静,宝宝的各种情感需求都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自然不会产生太剧烈的情绪;
3.来自于特定的教养方式,是宝宝在教养过程中经常被要求“听话”甚至高压的结果。三种乖巧由于成因不同,对宝宝性格的影响也是大相径庭的。
乖巧与性格塑造的关系
天生的乖巧——个性自然天成
心理学家认为,宝宝生而具有某种气质类型。心理学上讲的气质类型,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一个人的外表特征,而是一个人日常生活及活动中的一种稳定的情绪和行为特征,即比较持久的行为风格。心理学家在对婴儿行为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将宝宝的气质类型分成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三种。其中,容易型的宝宝相对来说属于那种比较乖巧的孩子,生理活动有规律,对新规矩、食物和人适应得很快,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情绪一般都很愉快。
如果宝宝的乖巧属于这一类型,那爸爸妈妈不必太纠结,因为这种乖巧是先天气质类型的自然延展,宝宝随和的个性自然天成,并未建立在委屈自己的基础上。
内心平静的乖巧——情感获得满足
宝宝内心的平静往往是科学的爱滋养的结果。爸爸妈妈在爱着宝宝的时候,只有遵循宝宝的心理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宝宝才能获得情感满足。这种“乖巧”的宝宝,他的合理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不存在被刻意压制的情况,自然不会形成压抑自己的性格倾向。
特定教养方式造成的乖巧——催生“奴性”人格
这种乖巧类型的宝宝的父母,往往在教导宝宝时有意无意地希望他听自己的话。为了让孩子朝“乖宝宝”的方向发展,轻则用夸奖的方式引导宝宝,重则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迫使宝宝就范。长期处于这种教育方式之下的宝宝,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印象:爸爸妈妈喜欢的是“听话”的我,如果我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爱我了。出于生存考虑,宝宝也许就此变成“听话”的乖孩子,却从此失去表达自己立场的勇气,成为父母意志的影子,不利于独立性的发展,甚至会催生一种“奴性”人格。另外,爸爸妈妈还很容易根据表面的服从来评价宝宝的状态正常与否,而忽视了宝宝内心的真实需要,不利于亲子间的沟通。一个亲子关系不良的宝宝,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性格问题。
总之,宝宝的“乖巧”是否会对性格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仔细体察宝宝乖巧背后的原因,防微杜渐更加重要。如果是对性格养成无碍的乖巧,不要太焦虑,如果属于第三种,就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