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古城四合院的保护与传承

2014-04-10杨华华

价值工程 2014年9期
关键词:整体性四合院

杨华华

摘要: 本文通过对榆林四合院现状的阐述,提出四点保护策略,为榆林四合院的保护提供一点思路。

Abstract: Through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Yulin courtyard,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four protection strategies, providing some idea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Yulin courtyard.

关键词: 四合院;原真性;整体性

Key words: courtyard;authenticity;integrity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9-0003-02

0 引言

历史留下城市的印迹建筑,古老的建筑又见证着历史,蕴含着文化,带着传统、民风,体现着民俗、艺术,回味着沧桑和自豪,是城市历史文化特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榆林素有“小北京”的美誉,根据《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资料,榆林古城内四合院民居历经明清民三个时期,共计1100座,不过至现今为止遗存的四合院为数不多,四合院既仿北京的风格,又有自身的特点,城内还建有许多亭台楼阁、牌坊、砖塔、高大城楼,成为榆林古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城建设的同时旧城的保护和传承势在必行,如何在新时代城市建设大发展的环境下,求得古老、朴实的四合院在新旧建筑中生存是四合院保护和传承的先决条件,因为只要有生存的空间,才会有传承的可能。

1 榆林四合院的现状

榆林四合院的现状不容乐观,在经过文革和扫四旧后,四合院遭到破坏。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大,现代化的建筑形式备受重视,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四合院却遭到破坏和忽视正逐步走向消亡。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四合院只有8处,古城显赫一时的历史遗迹将淡化出人们的视野,因而极力拯救古城四合院变得迫在眉睫,探究出保护遗存四合院的方式,是我们解决在城市发展中现代与传统碰撞的关键问题,对于一个城市没有整体历史建筑遗迹就缺失了文化的滋养,失去建筑文化的深厚意蕴。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少数地方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城镇化倾向,使世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受到损害。”因此,不能让破坏性的悲剧重演。

2 榆林四合院的保护策略

2.1 以原真性和复古改造相结合 原真性即指在四合院的保护中要依靠历史信息的真实性,维持建筑的尺度、功能、技术、材料、精神感受及装饰特色等一系列的原貌,以原始的、原创的展现历史的痕迹,感官上具有沧桑、久远、厚重。原真性的传统建筑承载着真实有形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无形的民俗价值,是时代造就的产物,历史的原物,是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根据目前榆林四合院的状况,其一,保护重点院落的原真性;其二,有选择的对老街的民居建筑进行复古改造。榆林四合院保留原真性的院落寥寥无几,只有进行大面积的复古改造、还原与保存较为完整的院落形成有机的联系,这样可以有效的传承四合院的模式和文化。如榆林四合院有的仅存大门和影壁,院落结构、形式完全现代化,看着不伦不类,同时又为传统文化的遗失感到悲哀,对于这类型的院落可以进行仿制,以传承四合院的精神。对于保存较完整的四合院要给以全面、重点的保护,在不改变原貌的为前提,修复和加固部分建筑形体,防止自然的破损,尽可能的做到整新如旧,如陕西米脂的“姜氏庄园”,重视全面保护四合院的整体结构、功能、形式、装饰、环境等,完整、系统的揭示了“姜氏庄园”的历史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是中华民族建筑的瑰宝。漫步在盘山而建的城堡中感受古风古韵,驻足山顶一览庄园,结构紧凑,功能齐全、和赋予吉祥寓意、精雕细刻的砖雕、石雕等无不让人内心久久的感叹,这种油然而生的思绪只有原真性的建筑才能带给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真实感受和回味。

2.2 以整体性保护为思路 城市历史文化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性系统,它由城市的形成、发展、环境、格局、肌理、建筑风貌、各类文物建筑以及无形的民俗文化等共同构成,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生活风俗、文化积淀、性格特征和精神,是地域特色的反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城市文化各不相同,因而,整体性保护使不同城市特色传统文化得以彰显和延续,传播出各类城市的精神和文化。

榆林古城在对四合院保护的同时,也要对巷子、老街予以保护,辅以绿化配置。其一,巷子自身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征符号,记录着历史、蕴含着文化,一条巷子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其二,巷子是四合院的延伸,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64年《威尼斯宪章》中指出“一座文物建筑不可以从它所见证的历史和它借以产生的环境中分离出来”。榆林老街与四合院一脉相承,单体四合院不足以承载传统文化,只有街巷互为依存,街巷合体,才是古城历史文化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最后,绿化配置是四合院一种文化体现,是庭院意境的渲染。因此,四合院、巷子和古街区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多样统一,印记古城的历史文化。

2.3 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 民居传统建筑四合院的保护和传承在现代社会面临多种不利因素,带来了生存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新时代、新科技、新技术下的现代建筑更符合现代居民的审美和宜居要求;其二,现代人口增多。传统四合院是家族宅院,占地面积大,居住人口少,现代建筑占地少,居住人口密度大;其三,在当代传统四合院的居住功能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不利于民众的生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会在时代大发展的缝隙间得以生存,在榆林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第三点“以人为本。”目前榆林四合院的居住使用、功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给民众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如室内缺乏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必要的使用功能格局,造成室外的乱建、乱搭;室内现代设备与传统装饰格格不入,造成居室的不和谐。因此,我们要对传统四合院室内格局和装饰进行创新,一方面,增加必要的使用功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模式的需求;另一方面,室内装饰造型在现代风格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迎合民众的审美要求和宜居特点。总之,在不改变四合院基本形式,传统建筑与现代使用功能、装饰的结合则是顺应时代体现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得到民众的喜爱和支持,在使用中经久不衰传承下去。

2.4 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思想指导行为,保护传统民居首先要有保护意识,重视培养民众的自知性、自觉性、自发性可以从三方面施行:第一,要给民众灌输古城历史文化及四合院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唤起民众对地域特色建筑的自豪感、使命感。第二,政府要给以修缮资金的资助,提高民众对四合院保护的积极性。第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定完整的四合院保护和管理条例,并且严格执行,增加民众对四合院保护的信心。

榆林传统四合院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等延续和发展,是古城历史文化鲜活的见证之一。保护四合院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需求,是古城发展历史的需要。随着榆林新城的建设和不断发展,传统四合院将会在榆林古城散发出更加深远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均平,杨学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2]郭冰庐.榆林四合院保护的意义和对策[J].陕北文化研究,2002.

[3]李春青,业祖润.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J].科技传播,2012.

[4]张娇婧.传统北京四合院在现代生活形态下的继承与发展[D].南京:理工大学,2009.endprint

摘要: 本文通过对榆林四合院现状的阐述,提出四点保护策略,为榆林四合院的保护提供一点思路。

Abstract: Through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Yulin courtyard,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four protection strategies, providing some idea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Yulin courtyard.

关键词: 四合院;原真性;整体性

Key words: courtyard;authenticity;integrity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9-0003-02

0 引言

历史留下城市的印迹建筑,古老的建筑又见证着历史,蕴含着文化,带着传统、民风,体现着民俗、艺术,回味着沧桑和自豪,是城市历史文化特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榆林素有“小北京”的美誉,根据《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资料,榆林古城内四合院民居历经明清民三个时期,共计1100座,不过至现今为止遗存的四合院为数不多,四合院既仿北京的风格,又有自身的特点,城内还建有许多亭台楼阁、牌坊、砖塔、高大城楼,成为榆林古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城建设的同时旧城的保护和传承势在必行,如何在新时代城市建设大发展的环境下,求得古老、朴实的四合院在新旧建筑中生存是四合院保护和传承的先决条件,因为只要有生存的空间,才会有传承的可能。

1 榆林四合院的现状

榆林四合院的现状不容乐观,在经过文革和扫四旧后,四合院遭到破坏。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大,现代化的建筑形式备受重视,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四合院却遭到破坏和忽视正逐步走向消亡。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四合院只有8处,古城显赫一时的历史遗迹将淡化出人们的视野,因而极力拯救古城四合院变得迫在眉睫,探究出保护遗存四合院的方式,是我们解决在城市发展中现代与传统碰撞的关键问题,对于一个城市没有整体历史建筑遗迹就缺失了文化的滋养,失去建筑文化的深厚意蕴。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少数地方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城镇化倾向,使世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受到损害。”因此,不能让破坏性的悲剧重演。

2 榆林四合院的保护策略

2.1 以原真性和复古改造相结合 原真性即指在四合院的保护中要依靠历史信息的真实性,维持建筑的尺度、功能、技术、材料、精神感受及装饰特色等一系列的原貌,以原始的、原创的展现历史的痕迹,感官上具有沧桑、久远、厚重。原真性的传统建筑承载着真实有形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无形的民俗价值,是时代造就的产物,历史的原物,是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根据目前榆林四合院的状况,其一,保护重点院落的原真性;其二,有选择的对老街的民居建筑进行复古改造。榆林四合院保留原真性的院落寥寥无几,只有进行大面积的复古改造、还原与保存较为完整的院落形成有机的联系,这样可以有效的传承四合院的模式和文化。如榆林四合院有的仅存大门和影壁,院落结构、形式完全现代化,看着不伦不类,同时又为传统文化的遗失感到悲哀,对于这类型的院落可以进行仿制,以传承四合院的精神。对于保存较完整的四合院要给以全面、重点的保护,在不改变原貌的为前提,修复和加固部分建筑形体,防止自然的破损,尽可能的做到整新如旧,如陕西米脂的“姜氏庄园”,重视全面保护四合院的整体结构、功能、形式、装饰、环境等,完整、系统的揭示了“姜氏庄园”的历史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是中华民族建筑的瑰宝。漫步在盘山而建的城堡中感受古风古韵,驻足山顶一览庄园,结构紧凑,功能齐全、和赋予吉祥寓意、精雕细刻的砖雕、石雕等无不让人内心久久的感叹,这种油然而生的思绪只有原真性的建筑才能带给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真实感受和回味。

2.2 以整体性保护为思路 城市历史文化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性系统,它由城市的形成、发展、环境、格局、肌理、建筑风貌、各类文物建筑以及无形的民俗文化等共同构成,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生活风俗、文化积淀、性格特征和精神,是地域特色的反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城市文化各不相同,因而,整体性保护使不同城市特色传统文化得以彰显和延续,传播出各类城市的精神和文化。

榆林古城在对四合院保护的同时,也要对巷子、老街予以保护,辅以绿化配置。其一,巷子自身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征符号,记录着历史、蕴含着文化,一条巷子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其二,巷子是四合院的延伸,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64年《威尼斯宪章》中指出“一座文物建筑不可以从它所见证的历史和它借以产生的环境中分离出来”。榆林老街与四合院一脉相承,单体四合院不足以承载传统文化,只有街巷互为依存,街巷合体,才是古城历史文化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最后,绿化配置是四合院一种文化体现,是庭院意境的渲染。因此,四合院、巷子和古街区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多样统一,印记古城的历史文化。

2.3 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 民居传统建筑四合院的保护和传承在现代社会面临多种不利因素,带来了生存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新时代、新科技、新技术下的现代建筑更符合现代居民的审美和宜居要求;其二,现代人口增多。传统四合院是家族宅院,占地面积大,居住人口少,现代建筑占地少,居住人口密度大;其三,在当代传统四合院的居住功能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不利于民众的生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会在时代大发展的缝隙间得以生存,在榆林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第三点“以人为本。”目前榆林四合院的居住使用、功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给民众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如室内缺乏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必要的使用功能格局,造成室外的乱建、乱搭;室内现代设备与传统装饰格格不入,造成居室的不和谐。因此,我们要对传统四合院室内格局和装饰进行创新,一方面,增加必要的使用功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模式的需求;另一方面,室内装饰造型在现代风格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迎合民众的审美要求和宜居特点。总之,在不改变四合院基本形式,传统建筑与现代使用功能、装饰的结合则是顺应时代体现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得到民众的喜爱和支持,在使用中经久不衰传承下去。

2.4 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思想指导行为,保护传统民居首先要有保护意识,重视培养民众的自知性、自觉性、自发性可以从三方面施行:第一,要给民众灌输古城历史文化及四合院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唤起民众对地域特色建筑的自豪感、使命感。第二,政府要给以修缮资金的资助,提高民众对四合院保护的积极性。第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定完整的四合院保护和管理条例,并且严格执行,增加民众对四合院保护的信心。

榆林传统四合院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等延续和发展,是古城历史文化鲜活的见证之一。保护四合院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需求,是古城发展历史的需要。随着榆林新城的建设和不断发展,传统四合院将会在榆林古城散发出更加深远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均平,杨学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2]郭冰庐.榆林四合院保护的意义和对策[J].陕北文化研究,2002.

[3]李春青,业祖润.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J].科技传播,2012.

[4]张娇婧.传统北京四合院在现代生活形态下的继承与发展[D].南京:理工大学,2009.endprint

摘要: 本文通过对榆林四合院现状的阐述,提出四点保护策略,为榆林四合院的保护提供一点思路。

Abstract: Through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Yulin courtyard,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four protection strategies, providing some idea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Yulin courtyard.

关键词: 四合院;原真性;整体性

Key words: courtyard;authenticity;integrity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9-0003-02

0 引言

历史留下城市的印迹建筑,古老的建筑又见证着历史,蕴含着文化,带着传统、民风,体现着民俗、艺术,回味着沧桑和自豪,是城市历史文化特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榆林素有“小北京”的美誉,根据《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资料,榆林古城内四合院民居历经明清民三个时期,共计1100座,不过至现今为止遗存的四合院为数不多,四合院既仿北京的风格,又有自身的特点,城内还建有许多亭台楼阁、牌坊、砖塔、高大城楼,成为榆林古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城建设的同时旧城的保护和传承势在必行,如何在新时代城市建设大发展的环境下,求得古老、朴实的四合院在新旧建筑中生存是四合院保护和传承的先决条件,因为只要有生存的空间,才会有传承的可能。

1 榆林四合院的现状

榆林四合院的现状不容乐观,在经过文革和扫四旧后,四合院遭到破坏。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大,现代化的建筑形式备受重视,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四合院却遭到破坏和忽视正逐步走向消亡。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四合院只有8处,古城显赫一时的历史遗迹将淡化出人们的视野,因而极力拯救古城四合院变得迫在眉睫,探究出保护遗存四合院的方式,是我们解决在城市发展中现代与传统碰撞的关键问题,对于一个城市没有整体历史建筑遗迹就缺失了文化的滋养,失去建筑文化的深厚意蕴。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少数地方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城镇化倾向,使世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受到损害。”因此,不能让破坏性的悲剧重演。

2 榆林四合院的保护策略

2.1 以原真性和复古改造相结合 原真性即指在四合院的保护中要依靠历史信息的真实性,维持建筑的尺度、功能、技术、材料、精神感受及装饰特色等一系列的原貌,以原始的、原创的展现历史的痕迹,感官上具有沧桑、久远、厚重。原真性的传统建筑承载着真实有形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无形的民俗价值,是时代造就的产物,历史的原物,是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根据目前榆林四合院的状况,其一,保护重点院落的原真性;其二,有选择的对老街的民居建筑进行复古改造。榆林四合院保留原真性的院落寥寥无几,只有进行大面积的复古改造、还原与保存较为完整的院落形成有机的联系,这样可以有效的传承四合院的模式和文化。如榆林四合院有的仅存大门和影壁,院落结构、形式完全现代化,看着不伦不类,同时又为传统文化的遗失感到悲哀,对于这类型的院落可以进行仿制,以传承四合院的精神。对于保存较完整的四合院要给以全面、重点的保护,在不改变原貌的为前提,修复和加固部分建筑形体,防止自然的破损,尽可能的做到整新如旧,如陕西米脂的“姜氏庄园”,重视全面保护四合院的整体结构、功能、形式、装饰、环境等,完整、系统的揭示了“姜氏庄园”的历史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是中华民族建筑的瑰宝。漫步在盘山而建的城堡中感受古风古韵,驻足山顶一览庄园,结构紧凑,功能齐全、和赋予吉祥寓意、精雕细刻的砖雕、石雕等无不让人内心久久的感叹,这种油然而生的思绪只有原真性的建筑才能带给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真实感受和回味。

2.2 以整体性保护为思路 城市历史文化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性系统,它由城市的形成、发展、环境、格局、肌理、建筑风貌、各类文物建筑以及无形的民俗文化等共同构成,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生活风俗、文化积淀、性格特征和精神,是地域特色的反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城市文化各不相同,因而,整体性保护使不同城市特色传统文化得以彰显和延续,传播出各类城市的精神和文化。

榆林古城在对四合院保护的同时,也要对巷子、老街予以保护,辅以绿化配置。其一,巷子自身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征符号,记录着历史、蕴含着文化,一条巷子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其二,巷子是四合院的延伸,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64年《威尼斯宪章》中指出“一座文物建筑不可以从它所见证的历史和它借以产生的环境中分离出来”。榆林老街与四合院一脉相承,单体四合院不足以承载传统文化,只有街巷互为依存,街巷合体,才是古城历史文化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最后,绿化配置是四合院一种文化体现,是庭院意境的渲染。因此,四合院、巷子和古街区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多样统一,印记古城的历史文化。

2.3 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 民居传统建筑四合院的保护和传承在现代社会面临多种不利因素,带来了生存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新时代、新科技、新技术下的现代建筑更符合现代居民的审美和宜居要求;其二,现代人口增多。传统四合院是家族宅院,占地面积大,居住人口少,现代建筑占地少,居住人口密度大;其三,在当代传统四合院的居住功能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不利于民众的生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会在时代大发展的缝隙间得以生存,在榆林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第三点“以人为本。”目前榆林四合院的居住使用、功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给民众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如室内缺乏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必要的使用功能格局,造成室外的乱建、乱搭;室内现代设备与传统装饰格格不入,造成居室的不和谐。因此,我们要对传统四合院室内格局和装饰进行创新,一方面,增加必要的使用功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模式的需求;另一方面,室内装饰造型在现代风格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迎合民众的审美要求和宜居特点。总之,在不改变四合院基本形式,传统建筑与现代使用功能、装饰的结合则是顺应时代体现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得到民众的喜爱和支持,在使用中经久不衰传承下去。

2.4 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思想指导行为,保护传统民居首先要有保护意识,重视培养民众的自知性、自觉性、自发性可以从三方面施行:第一,要给民众灌输古城历史文化及四合院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唤起民众对地域特色建筑的自豪感、使命感。第二,政府要给以修缮资金的资助,提高民众对四合院保护的积极性。第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定完整的四合院保护和管理条例,并且严格执行,增加民众对四合院保护的信心。

榆林传统四合院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等延续和发展,是古城历史文化鲜活的见证之一。保护四合院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需求,是古城发展历史的需要。随着榆林新城的建设和不断发展,传统四合院将会在榆林古城散发出更加深远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均平,杨学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2]郭冰庐.榆林四合院保护的意义和对策[J].陕北文化研究,2002.

[3]李春青,业祖润.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J].科技传播,2012.

[4]张娇婧.传统北京四合院在现代生活形态下的继承与发展[D].南京:理工大学,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整体性四合院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浅谈幼儿教育的整合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
四合院里的义务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