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店员打盹,折射出口低迷
2014-04-10
美国彭博通讯社4月9日报道,原题:义乌店员打盹,折射中国出口低迷 2008年时在中国的贸易中心义乌,孙秋良(音)的公司卖掉约160万美元的手电筒。今年,生意几乎为零。孙是家族企业利源电筒公司的销售经理。他说:“店里有时手机一个月都不响。以前生意好时每天都有一两笔订单。”义乌是从发带到手镯等各种廉价商品的出口中心。这个东部城市的小企业主们如今都处在与孙一样的困境。 花旗集团驻香港的资深中国经济学家丁爽说:“那些地方若继续生产低端产品,不会有前途。他们必须改变产品,向价值链上方攀升,这在更广泛意义上也适用于整个中国。” 义乌国际商贸城——65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5层市场——最近的一个营业日,店主们正在玩电游、看报纸,甚至伏桌大睡。买家稀少反映出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丧失的现状,尽管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下降约2.3%。 经济减速危及今年7.5%的增长目标。这种情况下,上周中国提出投资建设铁路和廉租房及减免税以支持经济的措施。中国今年的外贸增长目标也为7.5%,2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8.1%,创下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世界头号贸易大国的低成本优势正不断遭到侵蚀,因素包括工资水平10年中上升2倍、2005年7月以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33%及2012年劳动人口开始减少。 孙秋良说,人民币贬值带来“一线希望”,但在陈振彦(音)的塑胶工艺制品公司,这还不足以促进销量。陈说:“市场形势不好,消费状况也不好。” 荷兰商人鲁本认为,在产品质量、服务和价值方面,中国仍胜过更低廉的竞争对手,包括印度,“中国在对质量的理解方面更先进。而在印度,必须从零开始。” 根据世贸数据,中国占全球进口的比重持续增加,去年前三季度升至12.9%。如今,中国在发达国家市场遭遇的出口下滑,得到了在新兴经济体更快增长的弥补。但这种情况可能不会持久。陈表示,来自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销量增加通常只能持续三四年。他曾向巴基斯坦大量出口,但后来巴本土制造商生产出更便宜的产品,“我们以前说义乌有便宜货,但如今义乌没那么便宜了。” ▲(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