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读报评报引入课堂

2014-04-10苏晓暹

考试周刊 2014年11期

苏晓暹

摘 要: 评报是通过对已出版的新闻报道进行质量评估,分析报道的成败因素,不断改进报道,提高办报水平。评报主体有内部采编人员、相关专家,也有社会读者,其作用不一。从促进新闻学教育走向实践、加强学界与业界互动的角度考量,新闻院系师生评报对报社和新闻学专业双方都大有裨益。把读报评报引入课堂,是新闻学专业与媒体行业互动的桥梁,是新闻学专业师生共同介入媒体实务的有效途径。本文探讨在新闻学课堂上展开评报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操作方式。

关键词: 评报 新闻学专业 媒体实践

一、师生评报是新闻学专业与媒体行业互动的桥梁

评报制度是多数日报社一直以来坚持实行的一项报纸质量管理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对已出版的新闻报道进行质量评估,分析报道的成败因素,不断改进报道,提高办报水平。大多数报社的评报工作是由报社内部采编人员完成的,属于一种内部业务交流形式,其弊端显而易见:一方面内部评报难见市场反馈,更鲜有专业点评,另一方面同事互评难免感情因素介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近年来一些报社尝试让社会人员参与评报,如发起读者评报,但读者缺少专业视角,评报更多地成为读后感的阐发,对于采编人员提高业务水平而言意义不大。也有报社邀请学界专家对报纸点评,但专家时间精力有限,长期评报难以坚持,对报纸稿件也只能精读一二,评报意见的指导性十分有限。如此看来,评报工作呼唤专业化和长效化,除去报社内部评报,当地高校新闻院系师生参与评报显然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

高校师生不同于一般化的社会人员,他们的评报意见更能促进报纸质量的提高。高校师生首先是报纸的读者,其评报意见也是市场的反馈。高校师生以中青年为主,尤其是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层次家庭,在校专业背景不同,这个群体样本具有较高的普遍性与代表性,他们发出的市场反馈意见正是媒体渴望的。其次,新闻院系师生的评报意见来自于他们的专业所学,既不同于普通读者的感慨或直觉,又不同于报社人员站在操作层面的顾虑或解释。同时站在市场角度和学术角度,新闻学院系师生的评报意见对于提高报纸质量无疑具有更大价值。

对新闻学院系师生而言,评报工作则是一次珍贵的实践机会。新闻学教育,无外新闻职业理念的培养、传承和职业技能的把握、提高,其综合性与实践性无需赘言。新闻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各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新闻业界对新闻学教育的失望却有增无减。这种尴尬局面主要归因于新闻课堂与新闻实践的严重脱节。实现对接倒也不是绝无可能——学生分批次到媒体单位观摩实习、记者编辑抽身进校园讲座授课、学界业界共聚一堂探讨实践难题……各地、各层次新闻院系都在开展类似活动。纽带、桥梁建立起来了,但问题在于纽带的牢固性难以维系,桥梁上往来的“干货”太少。类似的做法只能提供给学生一时的接近媒体的机会,机械刻板、流于形式,对于提高他们的新闻业务技能而言可谓杯水车薪。如何增强和维系学界与业界的互动,并使之常态化、实效化?这取决于互动的内容——互动不仅要见“干货”,而且要供应充足、不断货。在此意义上,读报和评报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常态的、实效的、有足量“干货”的互动,尤其对于新闻学院系而言,这样的互动弥足珍贵。

二、阅评报纸是师生共同介入媒体实务的有效途径

新闻媒体的实践发展日新月异,新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新闻学教师要想随时跟进和把握这种改变,就要随时关注媒体行业的实践变化。参与报纸阅评工作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一方面,阅评工作使新闻学教师能够部分参与媒体实践,将新闻业务的专业理论转化为阅评报纸的实践能力,用评报的实践经验充实和丰富新闻学理论,为产学研结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阅评工作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融入新闻实践,使学生在课上就能够接触到最新鲜的媒体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益于学生理解专业理论知识。

对学生而言,读报评报更是一条直接接触媒体的捷径。现在报社的网站建设已经足够完善,通过互联网络查阅当天和往期报纸都极为便利,这就首先为学生在校内读报评报提供了可行的条件。在课堂上掌握了一定的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技能后,以专业的视角评阅新闻报道,并形成阅评报告或文章,既能培养学生对新闻实践的认识,又能锻炼学生专业点评的写作能力。如此看来,评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介入媒体实务的途径。

三、把评报引入课堂的方式

1.课前读报:课前了解新闻动态是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除学生自主阅读新闻信息以外,教师也会有针对性地规定学生阅读某家媒体或某个专题的新闻稿件。评报工作从读报开始,二者自然有了结合点。学生课前阅读完一期报纸,对当日新闻事件极其重要程度就有了大致了解。每日一期报纸,学生初步建立对新闻报道各环节的感性认识,逐步建立新闻敏感,对找准学习难点与重点极有帮助。长期坚持阅读一种报纸,再联系其他媒体的报道情况,通过比较,即对这家报纸的办报方针、编辑理念、报纸风格、行文特色等有充分的理解,这本身就是接触媒介的一种方式,而且比之到一家媒体单位听编辑人员的机械介绍更可感。再者,长期读报,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識点。课堂中的新闻理论可以促使学生随时调动大脑中的“新闻库”,自主用新闻案例理解新闻理论。这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随堂评报: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单单指派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操刀,多半会沦为主观性的感慨或直觉,难以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更可行的方式是教师随堂带领学生对报道、稿件、版面进行全面讨论和分析,形成更专业的评报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既关注整期报纸的报道重点、版面安排、体裁搭配,又分析单篇新闻稿件的主题、视角、结构、标题等,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探讨新闻作品的社会效果、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与素养等。学生在讨论中既能学习评报的方式方法,又能更全面地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全过程予以关照分析,形成今后独立完成报道的经验。课堂上还可就同一主题、来自不同媒体的报道进行横向比较,就同一主题、一家媒体不同时期的报道进行纵向比较,让评报更加立体化,达到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媒体实战的目的。

3.课后报评:评报工作不仅具有专业性,还具有独立性,不同人站在不同视角上形成的评报意见往往并不相同,甚至相左。将评报意见形成文字的过程是一个考验笔者理性认识、行文水平的过程,其中也不乏一定的技巧性。要让学生得到全面锻炼,评报工作不能止于讨论和分析,还应形成文字报评。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报评,培养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文字驾驭能力,将课堂教学中的新闻理论直接应用于对新闻实践的评析,尝试与新闻编辑记者就专业问题进行理性而友好的探讨,这些锻炼对于日后从事新闻工作都大有裨益。经过长期锻炼,学生形成专业的思维视角,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实践,进而发现新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在理论上对其加以认识和分析,为今后撰写学术论文、继续深造、从事新闻学研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尽管今天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新闻人的职业能力结构,但新闻专业的基本功——“采写编评摄”依然是新闻职业能力的核心。在现有课程教育模式下,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集中于寒暑假及毕业实习,如何教给学生必要的从业技能,强化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是新闻学教育工作者始终探索的方向。在这一点上,读报评报不失为一种方便高效的介入新闻实务的方式,它虽不甚宏大,但贵在可长期、反复运行。这样的在媒体和新闻院系之间的互动机制,看似简单,实为难得。

参考文献:

[1]黄建友.新闻教育中不妨多“读报评报”[J].新闻知识,2009(06):85-86.

[2]杨志洪.浅论都市报专业评报的定位和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13(06):193-195.

[3]秦丽.评报——一种另类的新闻实习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07(09):26.

[4]蹇莉.评报制度的创新和坚持——浅谈华西都市报的研究生评报制度[J].新闻记者,2007(02):56-57.

基金: 榆林学院2012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把“评报读报”引入课堂——一种新闻学师生媒体实践途径的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JG1202)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