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Learning对网络课程学习资源设计的思考

2014-04-10谭荣华

考试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习资源设计策略

谭荣华

摘 要: 文章以U-Learning视角设计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旨在弥补现有的网络课程对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动态学习支持的不足,具体分析U-Learning下的学习资源的特点,提出基于U-Learning视角下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U-Learning 设计策略 学习资源

自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网络课程的建设受到各高校的广泛关注,涌现出一大批网络课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效果不理想,阻碍了网络教学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学习资源在设计上缺乏科学的网络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和对学习者的人性关注。本文以U-Learning的视角,对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设计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发挥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U-Learning的学习资源的特点分析

泛在学习(U-Learning),是指无所不在地学习,人们可摆脱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何时、何地、何人、何物都可以进行交流、沟通。即:学习的发生无处不在;学习的需求无处不在;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U-Learning下的学习资源的设计问题,随着E-Learning的深入应用及M-Learning等新兴学习技术的兴起,逐渐成为关注的新领域。近年来,学习资源的设计理论、资源库及管理系统、学习资源在不同终端的传输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U-Learning学习资源与目前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相比,有以下不同:(1)学习内容的微型化。其可在各种新型智能移动终端上使用,学习者能利用自己零碎的时间,随时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2)共享性、反馈性和增殖性。学习资源除了具有共享性外,还能对学习者进行实时的反馈和在线帮助,以保证学习者保持学习信心和兴趣。同时,学习内容的生成信息者也能被其他学习者进行分享和交流。(3)智能性。其能實现学习内容智能的检索、重组与发送,能自适应各种学习终端。(4)非线性和交互性。这是U-Learning较其他学习环境的特点和优势。

二、现有网络课程在学习资源设计上的不足

通过选取各类型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和归纳,现有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基本包含课程简介、教学内容、参考资料、习题试题及互动(如:在线答疑、留言板、BBS)等内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性,除了文本外,还包括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网页页面布局、色彩的搭配都趋于专业化;且大部分网络课程也注意到相关学习资源的推荐和学习内容的交互设计。但在实际教学中,网络课程在学习资源设计上暴露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网络教学设计的研究。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研究不深入,教学内容呈现简单化,信息的粒度大,缺乏丰富的协作交互设计。

(2)缺乏学习情境的创设。大部分网络课程仍强调知识的传授.学习者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模拟教学情境的创设及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际网络关系等。

(3)忽视学习差异性。网络课程一旦制作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相对比较固定,学习者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定制和修改学习内容及呈现方式,教者也不能实施有个性化学习指导。

(4)学习资源时效性差,学习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的内容。

(5)学习资源的兼容性差、开放性不好,重复率使用低。

(6)缺乏强有力的反馈和评价功能的设计。

此外,网络课程在“督学”和智能化设计方面也亟待改进。

三、U-Learning对网络课程学习资源设计的启示

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创建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是内容、技术、教法三者的结合体,其设计应遵循可用性、技术性和教学性原则。以U-Learning学习资源特点为视角,旨在改善现有网络课程的不足,分别对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内容设计、学习资源的交互设计、学习资源的界面设计及学习资源的评价等进行探讨。

(一)学习资源内容设计

学习资源的内容是网络课程的核心要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学习内容的设计受课型、教学流程要素、媒体的选择和技术限制等方面的影响。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必须参考一定规范和标准,如SCORM标准、IEEE的LOM模型,以及CELTSC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并结合网络课程的基本要求,选取一些最为合理的元数据元素,以有效实现课程、学习单元的重用、共享、跨平台和跨终端使用。另外,学习内容设计应充分运用适应性理论,根据U-Learning的特点,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小的学习原子,来自不同章节的学习原子可以重新组装成新的学习单元。不同的学习者可以按自己的实际组装学习单元,使得相同的学习内容呈现出不同的组织方式,实现自主个性化学习。

(二)学习资源交互设计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交互性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交互设计通常包括人际交互设计和教学交互设计两个方面。

人际交互设计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以及人和设备之间的直接交互。网络课程教学一般是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如果只是简单地为学习者传递物化资源,忽视学习过程的人际网络的建立,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孤独感,难以保证学习者的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所以,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应加入支持教学活动的双向传播媒体,如QQ、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也可借鉴微博的某些功能,如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可互建好友、查看知识点关注度和对某一内容进行讨论等。

教学交互是指教学信息在教和学之间的双向流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信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内容,二是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包括教学内容的反馈信息、讨论信息、评价信息、注释信息等。教学信息只是单向传输,学习者很难维持持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学交互设计要注意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给予即时反馈、步调控制、频率控制、相关资源的实时推荐、适时的评价及激励方法等,这样才能不断保持学习者的兴趣,使学习继续进行。

(三)学习资源的界面设计

界面是学习资源和各种交互的视觉表现形式,是学习者和课程之间的载体。界面的设计应注重“可用性”原则。“可用性”就是指软件或硬件在供用户使用时的难易程度。根据这一原则,在网络课程界面设计过程中应关注几个方面:一致性、简洁性、结构性、适合于目标用户使用、有在线帮助功能、容易学习掌握、容易记忆和可视性。界面设计包括页面布局、色彩搭配和信息密度。

页面的布局应从页面的结构、页面的尺寸、人的视觉顺序、页面的层级和一致性等方面加以考虑。布局结构越清楚,对内容的知觉就越快,所以常将页面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显示不同的内容,设计上可采用留白、对比、线条(框)和动态等方法。内容在页面上的布局要符合人们的视觉顺序习惯,一般把最重要的内容应放在该页面的最佳视域区域,从而更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页面的大小取决于显示屏幕的分辨率大小,在设计上可借鉴智能手机的显示方法,智能适应屏幕的大小,重力感应自动翻转,以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同层级页面的菜单、导航、样式、内容元素的布局等设计成相同或相似的版式。页面的一致性,有利于快速浏览页面内容,减少页面的信息量。不同级别的页面,除保持页面的主体风格外,要适当有变化,使画面统一而又不单调。

网络课程页面的色彩必须有一种或两种主题色,辅色调的选择应在主色调的基础上,采用临近色、类似色,与主色统一;也可恰当运用对比色、互补色形成对比,突出重点。注意色彩数量不要过多,一般一个页面的色彩数量不要超过四种。

心理学研究表明,页面的信息量过大,干扰项过多,会影响主体选择反应的速度和注意的稳定性,因此,在网络课程界面呈现的内容不宜太多。降低信息密度的方法主要依靠知觉的整体性,将相似、相近的网页元素组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减少知觉信息的数量。例如,同级的导航设置为相同的形式;图片与描述文字就近排列;不同主题的内容可配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等。

(四)学习资源的评价设计

网络课程的学习主要是非正式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会遇到各种问题,要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学习得以继续进行,必须建立具备支持交互的网络辅导答疑系统。因此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应针对学习者的特点,提供相应的评价帮助服务。如,在线答疑、留言板、BBS、远程教学辅导等,为学习者提供咨询和指导。

四、总结与展望

网络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取决于学习者维持持久的注意力和兴趣。笔者在分析了目前网络课程存在的不足和U-Learning学习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进行了探索。泛在学习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如何实现学习兴趣和学习偏好分离?如何在网络课程中实现个性化资源推荐和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等。

参考文献:

[1]陈笑怡,陈泽宇,陈刚.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远程教育服务模型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优秀研究成果选编,2009.

[2]寇锦,刘勇,王进.E-Learning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设计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3]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1).

[4]都亚京,李毅.高职高专院校网络课程资源现状调查分析[J].大家,201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案例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项目编号:JXJG-10-25-7)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学习资源设计策略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O2O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