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蒂斯:剪刀底下舞蹈的人

2014-04-10周洁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3期
关键词:纯色马蒂斯剪纸作品

周洁

在现代主义纷繁更迭的艺术流派中,马蒂斯自然明确地属于野兽派的阵营。20世纪初的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会上,以马蒂斯为首的几位艺术家展出了自己的作品。这些色彩极其强烈扩张,充满戏剧化的效果,气息相同的作品偶然间被挂在了同一展厅,被调侃为野兽派。作为一个松散的团体,他们却致力于强调色彩的表现力,不刻意模仿自然,消解透视空间,注重色块与线条的作用。使用颜料管里直接挤出来的颜色,这不单纯是为了引起视觉上的愉悦和表现一种浪漫或神秘的主题,而是希望通过主观色彩使用,创造出画面色彩本身的价值,建立起一种新的绘画标准。在这个意义上,以马蒂斯为首的野兽派画家们借鉴了高更和修拉的色彩,达到一种绘画观念上的全新突破。

当病痛无法让他绘画时,晚年他开始用剪刀为订单做一些剪纸草图,起初这一冲动只是纯粹的权宜之计:这种方式比油画要快捷很多。与此同时,他开始意识到这种方法的潜力,很快,马蒂斯义无反顾地用剪纸这种更加直接简便的表现方式来代替绘画:他由此创造了一种新的媒介。

马蒂斯的剪纸不同于普通的民间剪纸,从技法的角度应该称之为“彩色剪纸拼贴画”。它形成的画面只有色块,不需要通过勾画轮廓线来区分形象、渲染色调,在预先涂好底色的纸上剪出形状并且拼贴起来,用来代替先画轮廓再涂颜色的方式。

对马蒂斯而言,一幅画的对象和背景具等同的价值,“或者说的明确点,不存在什么主要的部分,只有整体的图形是主要的,通过不同色彩的平面之间的组合构成一幅图画。”这与剪纸作品中所谓正负图形的理解是相通的。生动的正形在整体的负形衬托下更加鲜明有力。马蒂斯的剪纸背景较为突出负形的整体和色调,正形多做概括和简化。

随手用旧画报剪出来的图形成为1947年出版的《爵士乐》剪纸集的主体,这20多幅作品中大多是马蒂斯对马戏表演和旅行的回忆和即兴发挥。其中对马戏团的小丑、杂技表演者等世俗小人物的表现,不拘于细节,简化轮廓,人物动态加以夸张抽象。自此之后马蒂斯更加醉心于剪纸艺术。实际上,在他早期的绘画作品中,已经有非常明显的平面化、团块化、纯色化的艺术处理倾向。马蒂斯在谈及这一系列的作品时,坦言“其中有很多很杰出的东西,是即兴的创作,是生活,是和读者的默契……”

逐渐他发现传统的艺术手法已经不足够,“奴隶式的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的道路是不停地寻找忠实模写以外表现的可能。”在创作《蜗牛》时,艺术家将蜗牛放在手中仔细端详并反复写生,在具体写实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对象的特征,并不断进行概括抽象,最终提炼成为一个符号并通过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色彩上马蒂斯谨慎地选择了原色和五种补色,艺术家对真实对象的感受对于构成形象进行典型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蒂斯在后期剪纸艺术中,更加强调对纯色的运用,消解结构突出平面,具有更为强烈的装饰性。他利用纯色的特征和形体的关系代替学院来的绘画传统。

11平方米的巨型剪纸作品《国王的忧伤》作于1952 年,虽然题材原本还带有悲剧性,但画面色彩所表达的效果却是愉悦的。对马蒂斯来说,将各种色彩任意搭配在一起不是最终目的,他希望把这些互不相关的色彩,纳入一个完整的色彩秩序之中,并且主次分明,使色彩本身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情感。通常的情况是,每一种单独的颜色并不能产生多少美感,而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的并列,多种色彩的相互搭配,才能给人以更加强烈且丰富的视觉感受。为了获得富有个性的色彩画面,马蒂斯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其中的突出点就是对红、黄、蓝等纯色的运用,尤其是通过补色对比、面积对比,大量使用黑、白、灰等“无彩度”颜料的“勾勒”和“分隔”,从而达到一种清新、愉悦而又温馨的色彩调和效果。

马蒂斯说:“我对色彩的选择,不是根据什么科学的原理。而是根据经验、本质的观察与情感……我不过是单凭自己情所适从来选择色彩的。导致形态变化与构成变化的,是色彩推进的平衡。要连续不断地努力描绘,直到构成一切局部获得这个均衡。”

马蒂斯不依靠光影, 不借助透视,不根据解剖的艺术语汇为他赢得了应有的位置。受毕加索《格尔尼卡》的影响,整个五十年代画坛风行黑色画风。当马蒂斯的彩色剪纸出现之后,色彩脱离对象而发挥独立价值时. 又预示了一个新的原色艺术风潮的兴起。在这些作品中,色彩的美感效果大于所要叙述的内容, 为以后纯色彩的抽象绘画开辟了道路。

马蒂斯说过 “我的启示来自东方。”还常说 “我仿效中国人。”西方注重科学理性的传统反应在绘画中时,尤为强调透视法所营造出的景深,在有限的画面中营造特定的空间。东方艺术中的线条和平面以及对意境的整体把握,使得马蒂斯在艺术创作中极为强调这种平面性与装饰性。过了很多年后,马蒂斯在回忆当年对自己的色彩观念有极大影响的日本浮士绘时说到:“色彩存在与本身,也为本身而存在。它有自己的美—这是日本浮士绘揭示的真理……当时我心中了解到,可以直接处理表现性丰富的颜色,而不一定需要它具备一种描绘的功能,当媒材越纯粹时,它的表现张力就会越强烈,就会越直接”,

1954年,85岁的马蒂斯还为纽约的一个联合教会绘制了彩画玻璃的底稿,并将这个教会的蔷薇形窗的底稿,制成水粉剪贴画。他还成功地用剪纸的形式设计过壁画、封面、玻璃窗装饰、瓷砖图案、锦绣花样等。色彩强烈而调和,造型简练概括,虽任性随意,却充满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

“剪纸就是给色彩加上形态,其工作犹如给石块雕刻上形态的雕塑家所做的工作一样。”从《雪花》到《舞蹈》的人,从《马戏团》到著名的《蜗牛》,马蒂斯1936年到1954年晚年创作了几百幅巨星剪纸作品,包括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大合成遮罩(Large Composition with Masks)》,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关于Oceania的记忆(Memory of Oceania)》,以及泰特馆藏的《蜗牛(The Snail)》。一幅马蒂斯工作室的照片显示,这些单独的作品最初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构思,马蒂斯的剪纸作品,巨大的尺幅加上拼贴的组合,更像是装置或是环境艺术。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它们还有点像雕塑—雕刻成纯色。即便今天看来也非常具有现代性。

猜你喜欢

纯色马蒂斯剪纸作品
马蒂斯拼贴画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季玉兰剪纸作品
趣味针织
趣味针织
和马蒂斯比赛剪纸
纯色更出彩
野兽派马蒂斯《天竺葵》临摹
于富业剪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