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弱势群体的问题研究

2014-04-10沈阳华SHENYanghua

价值工程 2014年9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救助农民工

沈阳华SHEN Yang-hua

(江苏科技大学,镇江 212003)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212003,China)

0 引言

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很多人如邓小平希望的那样“富了起来”,但是更多的人依然贫困,并没有出现“富人带富穷人”的大环境。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比比皆是,今天是“富二代”,明天是医护关系,穷人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上不起学,找不到好工作等。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由此产生的矛盾也越来越多,这些还处于劣势地位的人,即是弱势群体。由此产生的很多问题也需要我们探究、解决。

1 我国弱势群体的定义及构成

1.1 什么是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又称弱势社群,指的是社会中的弱者群体,在财富、社会地位上处于不利地位或者无权、无势、无人脉关系、无投票权的人,在社会被标签化及歧视的社群,例如被称为性工作者、失业和下岗工人、上访民众、农民与农民工、部分妇女老人儿童、残障伤残儿、同性恋和双性恋者、爱滋病患者等。中国官方长期以来并没有承认弱势群体的概念,采用的类似词汇是“困难群众”。[1]

1.2 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 按照比较统一的说法弱势群体一般有以下几类人群:

①企业下岗职工。②在国家体制外的没有正式职业的人,通常是那些没有在国家体制内工作过,日常生活主要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③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的农民。④老龄人,身体不健全者都属于弱势群体。

按照上面定义,学界也存在诸多争议,因为这种划分方法,实际上是把真正的弱势群体,与那些受到歧视的或者没有得到平等公正国民待遇的社会群体混淆了起来。

事实上,弱势群体原本是指那些由于其自身因素所导致社会生存能力低弱的人群。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仅仅是他们没有得到平等公正的生存和发展机会而已,实际上是政策性的弱势群体。

综上所述,现在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既包括受到歧视的群体如下岗职工、体制外的人、农民进城打工者,以及所谓早期体制内退休的人等,也包括如残疾人、孤寡老人等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

2 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2.1 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弱势群体有扩大化的趋势。弱势群体数量的进一步增多,势必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产生不良影响。而且穷困的生活条件使得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没有足够的就业竞争力,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想改变目前的生存现状几乎不可能,他们往往缺乏社会安全感和认同感,自卑、多疑、焦虑是他们常有的心理状态,心理承受力差,道德意识淡薄,容易导致一些刑事案件的出现。

2.2 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 我国的弱势群体基数庞大,人员构成情况较为复杂。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①弱势群体形成原因众多,既有自然因素,社会制度安排、个体生理缺陷方面的的原因。如土体被征,性别歧视、先天残疾等。②“弱势群体”不能完全与“贫困人口”画等号。③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他们也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

3 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3.1 弱势群体形成的经济因素 社会资本缺乏。生活在社会基层的人们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网络,这导致他们增加社会资本变量的能力和机会缺失,使他们更加被社会边缘化。自身能力的欠缺和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体制不完善。

3.2 弱势群体形成的政治因素 我国宪法虽然所有公民都享有政治权利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定,但在具体法律制度中和政治权利分配中,没有考虑弱势群体权利的合理分配。

3.3 弱势群体形成的文化因素 重男轻女的思想,致使许多女性成为文化弱势群体;另外,政府和社会对教育(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投入不足,使得教育资源短缺,部分教师待遇低,学生承担的费用高,出现了老师留不住、学生上不起学的现象,这也是形成弱势群体文化“弱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3.4 弱势群体形成的社会因素 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②城乡差别观念还在作怪,有的人看不起农民。③一部分话语权为公众人物或所谓的成功人士所把持,而普通民众往往缺乏表达个人意愿的机会,也是导致社会出现弱势群体的重要原因。

4 解决对策

4.1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综合性的社会救助新系统 弱势群体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资金不足,筹款渠道单一,多为国家财政支出,社会各界筹集资金的力量有待进一步增强,国家应当重视企业、个人以及一些非盈利组织等民间力量在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上发挥的重大作用。积极培育公益性组织,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监管,实现社会救助主体的多元化。

4.2 全面加强配套措施建设

4.2.1 完善相关法制建设,弱势群体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其原因除了资金不足,导致经济保障政策没有很好落实之外,还包括相关法律政策制度的空白,造成弱势群体缺少必要的法律保护。一旦弱势群体的权益受到侵害,他们也没有相关的维权渠道,只能不了了之。国家一旦重视起弱势群体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出台政策,通过明文规定,明确列出侵犯弱势群体的种种行为,并对这些行为的制裁标准及细则予以明确说明,切实有效,操作性强,就能有效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做到有法可依。

4.2.2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促进就业双向机制。弱势群体问题在我国长期存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必须采取帮扶与带动就业并举的方式。在财政扶持的前提下,还要积极推出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弱势群体人员就业,从根源上解决他们长期的生活问题。国家要努力推行社会救助和促进就业双向机制,制定一些专项就业政策,在进一步扩大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基础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

4.3 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以来,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作为城市建设者的他们,在社会保障上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益。许多农民工生病和受伤后没有得到足够的照顾,看病难、看病贵常使他们遭遇尴尬。另外,在我国,许多农民因为土地被征用,唯一的经济来源也被切断。因此,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试点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首要任务。

4.4 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商业保险是除社会保险外,保障人们基本财产以及人身安全的又一重要手段,它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予以担保,并承担赔偿责任,能够有效地保障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4.5 畅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的底层,当其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缺少一个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容易丧失信心,转而寻求其他利益保障方式。因此,重构有效的弱势群体利益保障机制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4.6 规范弱势群体的利益分配机制 我国的弱势群体规范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坚持以公平为基础的效率,规范初次分配。

②坚持效率基础上的公平,强化二次分配。

③以二次分配为基础,促进第三次分配。营造良性互动的各阶层关系,从而形成差异基础上的和谐。

4.7 建立农民工应急救助机制 应急救助是指针对一些突发性的紧急事件展开相应援助,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消除至最小。一般情况下,我国主要通过相应的应急救助机制处理此类事件。如我国的农民工应急救助机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主要表现在:①依靠政府和民间组织维权,一直以来,农民工维权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必须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才能解决。建立农民工应急救助机制的关键在于针对农民工开展必要的法律援助;②对一些因工伤和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工,要及时提供经济援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可由所在地的民政局提供帮助。

4.8 健全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各界要从多层次对弱势群体实施救助,其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经济救助领域,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资金物质补贴,提高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法律层面积极宣传,提高弱势群体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学会用法律知识保障自己的生活。在教育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资源投入,让更多的人有享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其知识文化水平。

5 结束语

国家日益富裕已经有能力实施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社会救助,落实到位相关救助弱势群体的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富强、文明、民主、自由的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1]李强.我国的城市贫困层问题[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1.

[2]阎青春.社会福利与弱势群体[M].中国社会科学山版社,2002:64.

[3]李佳潼.关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思考和政府的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8(1).

[4]周开文.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综述[J].中国社会保障,2003(8).

[5]陈建华.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探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

[6]费梅萍.社会保障概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24.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救助农民工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水下救助抢险
水下救助抢险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