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综合素质系统评价的结构化研究及应用

2014-04-10黎晓明LIXiaoming孙智妍SUNZhiyan

价值工程 2014年9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素质指标

黎晓明LI Xiao-ming;孙智妍SUN Zhi-yan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 116024)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1 现阶段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综述

目前,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比较广泛,深入研究和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现状、测评体系是关系国家、社会乃至教育事业兴衰的重大课题。高等学校如何培养大学生,培养怎样的大学生以及大学教育管理方法科学化的理论与实践、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等关键问题越来越值得关注。

本文一方面深入总结思考高等教育工作方法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教育管理导向的开放性和多元化问题,依托时代背景,详细论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省高等学校教育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刘淑艳、杨绍辉认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尤为重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结合是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辽宁工学院袁凯峰认为,结构化能力是大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策划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的综合体现,职场素质是与结构化能力相关的综合素质,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开展,是取得高绩效的重要手段。辽宁师范大学李成等人将艺术研究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

2 现阶段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的主要方向

通过分析上述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研究者都是科学选取国内综合大学多个或固定专业的部分学生以及同等类型国内或国外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而且其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定性或定量研究方法。在综合评价内容上主要围绕社会公德、家庭角色、职业塑造、学术诚信、网络道德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展开。王克仁等人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身心素质确定为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文士博把道德评价内容分为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自我控制、个性发展五个方面。在分析方法上,有研究者从纯理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系统理论体系,通过设计调查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对调查项目进行一般的统计学描述,还有少部分学者运用简单的统计学方法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等对调查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只有极少文章运用较复杂的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对数据进行纵向挖掘。

3 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研究的现状

综上所述,省内外研究状况的一般特点如下:①省内外学者的研究相对纵向,缺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内容的全面、有效的诠释;②有学者归纳了目前国内高校常用的六种学生评价方法,各高校通常仅使用一种,并单一的以“评语”或“评分”的方式给出评价结果,但缺乏客观性、全面性、比较性和差异性;③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科学性和规范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归纳和提炼;④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面,针对样本取材缺乏典型开放性引导量表,在重点分析和具体操作上,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并不充分;⑤极少学者在文科大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有所研究。

4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评测应基于时代背景下的国家需要,内容应涵盖大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初期科研能力;基本道德素养、宏观认知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能力、参与文化活动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服务及参与社会工作的能力等。建立立体评价模型,指导性开展大学生评测,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自我,健康推进自我塑造。其内容主要包括:

4.1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①全面性原则,即系统、全面地收集评价信息,分析影响大学生素质提升的因素,准确界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②教育性原则,即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注重高校教育职能,通过评价促进大学生自主地向我们教育的目标方向发展;③发展性原则,即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促进大学生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既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又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④针对性原则,即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对象,更关注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作出评价。

4.2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基本行为规范、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文化课程学习及专业素养、文化素质拓展、社会实践效果验证、综合能力、身心素质、心理状况的综合反映,因此一级指标将基于各高校综合素质的内容进行确定。根据一级指标的层次结构确定二级指标,各二级指标包括相应的三级指标,以及对应的数据采集法和采集人员。

4.3 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权重是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需要设置权重。根据文献研究,国内研究者大多采用了AHP 层次分析法。建立本指标体系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5 个一级指标、15 个二级指标和33 个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行设置,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而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5 构建科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意义

5.1 通过评测,实现评分结果与保送研究生、就业创业、各类资格证书考取和出国深造等方面的对接,以大连理工大学为试验点,推广评分机制,与未实行评分机制的高校(或某一高校的部分专业)开展横向比较,得出最终结论。测评指标体系,经专家打分测试之后,连续施测部分学生,在实施全员育人过程中,结合实施高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开展联合评价,促进评测最优化,得出指导性数据并及时修正。

5.2 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大学生综合评价研究和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参考与指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测评体系为带动整体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的提升,带动高校校园环境的不断优化,促使该高校师生道德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和谐有序,以榜样带动群体,涌现全国道德楷模、全国优秀大学生标兵、全国优秀毕业生典型等经典案例,全面带动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也是未来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建构的重要研究方向。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刘淑艳,杨绍辉.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实践活动研究[J].前沿,2012,24:152-153.

[4]董卓宁,张江,张弛.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方法研究[J].教育探索,2012,12:120-121.

[5]甘泉,胡俊英.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体系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1,2(1):37-40.

[6]戴国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92-94.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素质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最新引用指标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