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对策研究
2014-04-10张永欣ZHANGYongxin白玉翠BAIYucui孙秀梅SUNXiumei
张永欣ZHANG Yong-xin;白玉翠BAI Yu-cui;孙秀梅SUN Xiu-mei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石家庄 050035)
(Shijiazhu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35,China)
0 引言
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巨大。从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来看,2013年是699 万,2014年上升到727万;河北省2014年高校毕业生达36.78 万,比2013年多1.28 万。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河北省就业市场提供给毕业生的岗位数较2013年同期有所下降。一增一减,2014 届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不乐观。教育的扩张必然引起就业压力持续增加。高职院校要想在夹缝中生存,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必须四力合一,共同开拓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1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经调查,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式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据调查,高职学生75%以上就职于民营中小企业,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城镇化步伐加快,企业市场将不断扩大,更易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刚入职毕业生的薪酬较低,大约在1500-2000 之间,而且“跳槽”现象较突出,从就业区域来看,主要偏向于经济发达的省市。
2 高职学生主要就业渠道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主要就业渠道 高职学生的主要就业渠道角度包括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会、媒体等渠道进行应聘、自主创业、三支一扶、亲友介绍、合作企业或顶岗实习录用、家长联系、继承家族产业、参军入伍等。
2.2 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我院和其他兄弟院校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我们认为除了经济和市场是影响高职生就业的因素外,还存在一些内部原因。
2.2.1 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一些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首先,在我国,目前教育部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公安部管理户口,而人事以及劳动部门对人才市场进行管理,由于这些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而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其次,一些管理不规范以及制度不健全的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毕业生,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去非公有制企业;最后,由于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不完善,有待进一步通畅大学生下基层的就业渠道。
2.2.2 针对毕业生举办的各种招聘会效果不佳,招聘形式亟需改进 虽然每年我院组织的大型招聘会吸引了上百家企业到场进行招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赶集式的集中人才招聘形式不仅不利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且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创新招聘形式和发挥中介作用外,还应当积极发挥网络平台招聘的力量。
2.2.3 毕业生本身就业观念问题 虽然当前的毕业生观念日趋务实,但是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如:毕业生由于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实力而存在较高的就业期望值,甚至不顾自身条件是否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而提出过分的要求,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还有一部分毕业生片面追求北上广等大城市,而不愿意去系部一些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发展,这使得他们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
2.2.4 部分院校就业指导滞后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共性特点就是不完善的学生就业指导体制,其就业指导就够往往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出来。单调的就业指导课形式不仅缺乏实践意义,还有的仅仅在毕业阶段才开设。我们认为,就业行驶越严峻,就业指导越重要,这是由于毕业生在特别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压力会非常大,因此,必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勇敢面对求职和就业过程的困难。
3 开拓就业渠道的主要对策
3.1 政府的政策层面 开拓就业渠道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激励与扶持,并且要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如《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了拓宽渠道的政策措施,主要内容:①在推动产业升级中培育就业增长点。②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并且对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企业进行奖励和补贴;③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④统筹实施基层服务项目;⑤加大社区(乡镇)基层管理岗位开发力度;⑥积极开发社会中介组织中的公共服务岗位;⑦鼓励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⑧深入做好就业见习工作。加强见习岗位管理,实行见习期满就业承诺制度。并从加大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扶持力度,提高一次性创业补助标准,创办小微型企业给予租金补贴,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等方面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的力度,值得推广。另外,政府要构建校企合作公共网络信息平台,促进校企双方信息资源共享,为职业院校与广大企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促进校企双方在合作中互利共赢。
3.2 学校层面
3.2.1 必须顺应市场需求,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信息化 通过校企融合式合作,建立校企信息互通平台,开发人才市场信息分析系统和人才需求信息采集系统等形式,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人才市场需求动态和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形成动态分析报告。根据动态分析报告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及时增开就业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停招或取消不适应市场需求、就业前景差的专业,以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带动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
3.2.2 采取“一对一”的就业帮扶模式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对学院的学生数量、生源地、家庭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了困难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学校动用最好的社会资源为困难毕业生牵线搭桥,不仅帮助他们顺利就业,还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就业质量。对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学院及时进行跟踪服务,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助解决好毕业生上岗后的思想及工作方面的特殊困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3.2.3 激活顶岗实习基地 首先,为了扩大就业基地,必须努力成为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培养基地的友好合作伙伴,因此,学校应当加强与行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和各地市人才服务中心的联系。其次,为了实现学校和实习企业共赢的局面,应当开展社会实践以及暑期间隙活动,从而充分利用学习实习实践的单位扩宽就业渠道,通过多种渠道倾听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情感交流以促进校企沟通并巩固扩大就业基地。
3.2.4 在学生创业引导上,实现由计划应对到学生自发创业的跨越 加大创业教育、创业引导和创业指导的力度。针对青年大学生面临创业时思想上、能力上、项目上、资金上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帮助。实现由单纯鼓励学生创业到科学指导学生创业转型。对有条件、适合创业专业的学生进行大力支持和帮助。创建“创业大讲堂”,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创业,如何选择创业项目,如何做到创业成功,进而培养一批创业人才,带动一大批人员就业。在我院建有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河北省首家创业孵化园、河北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基地、省会石家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为鼓励学生创业,所有专业均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聘请优秀创业毕业生进行创业教学指导,成立了“信工创业人才暨职业经理联谊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支持学生成功创业500 余人,带动就业2000 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3.3 用人单位层面
3.3.1 深入落实校企合作,规范用工制度 目前,有些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存在短效性,只有在临时用工或劳动密集的时候才会想到学校。所以学校和企业必须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包括人员聘用、定期培养、薪酬待遇、用工管理等进行规范。深入落实校企合作机制,一是要大力宣传和切实执行国家关于校企合作的税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成本,并得到人才、技术、资金三方面的支持,以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二是制定地方校企合作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人力、技术、设备和经费等多种方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3.3.2 灵活运用“展销”、“推销”、“订购”、“引荐”等形式进行招聘“展销”即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通过双向选择达成意向协议。运用“推销”形式,组织各专业优秀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以此宣传学生,推荐学生。运用“订购”形式,通过网络、邮件将学生简介和当年学生需求登记表,寄发给用人单位,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或网上选聘学生。运用“引荐”形式,请老“用户”引荐“新用户”。
3.3.3 建立合作企业联盟,扩大订单式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色就是校企结合、产学合作以及订单培养,这个特色也是有效实现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共赢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产学合作,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企业联盟、拓宽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从而联手提高了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更扩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3.3.4 扶持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企业可以先对怀揣创业梦想的毕业生进行考察,选取部分优秀的学生进行技术、资金、项目上的支持,扶持带动一段时间,引导他们走上创业之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筛选优质的企业进行重点培养,吸收成为自己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实现共赢。
3.4 毕业生层面 除了外部努力之外,学生必须提高就业竞争力,转变就业观念,努力实现自主创业。①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将是就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②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基层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实现自身价值。也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就业或创业”的职业选择观念。③要努力实现自主创业。在一定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总之,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是教育前进中和发展中的问题,更是高职教育事业改革以及发展的必经过程。高职院校应当在就业大环境严峻的形势下引导毕业生进行正确定位以提高社会竞争力和适应性,从而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此外,要想真正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通过政府、校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四方共同努力,协调发展。
[1]宋维明.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www.jyb.cn2014年01月17日.
[2]石政办发〔2013〕40 号,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3]费云生.我国高职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人才,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