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

2014-04-10付景瑶FUJingyao

价值工程 2014年9期
关键词:新建院校人才

付景瑶FU Jing-yao

(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 150022)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2,China)

0 引言

新建本科院校是地方高校的新生力量,这些院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新建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与信息等智力支撑,拓展校企之间的技术和文化交流,充当教育与科研成果的“转换器”,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快了新建本科院校的软硬件建设,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确立了必要储备。而作为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新建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1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性

1.1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以其学生的招生就业率为衡量的指标。如果招收学生的素质高、能力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夯实,且就业服务社会的社会反响力高,从客观上将有效的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用人企业和政府加大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合作力度,有利于服务社会经济的建设。

1.2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处在各地市级的中心城市,这些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其原因还是人才的缺乏。这些地方过去很少有本科院校,只有几所专科院校,只为地方培养专科技术型师资,地方社会经济所需要的其他人才完全依靠设置在省会城市的本科院校提供,而由于招生规模的限制和其他一线城市的吸引,造成地方的大学生资源外流,直接导致地方人才的缺乏。由于缺乏人才,地方的经济水平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必须明确地方所需的大学生多数都依靠当地的本科院校来培养。所以,提升新建本科院校为地方社会服务的能力,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3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新建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有充足的生存空间,以及适应其生长壮大的环境等资源才能成为保证条件。地方的新建本科院校也如此。那么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空间,则是各地方城市。实际上高等院校的发展空间都盯着大城市,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和地方的老牌本科院校争夺大城市发展空间,无异于“虎口夺食”,除了很有特色与水平,老牌院校很少有弱势的方面可以让新建本科院校“见缝插针”,因而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院校在某些方面并无可比性。因为不可比,不如把发展的眼光转向广大的地市级城市。而急需各类人才的地市级城市,给新建本科院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

2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内容

随着技术和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受到更多的重视。高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应用型人才的聚集地。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地市主力军的高等学校,肩负着传播知识的责任,也应善于利用已有的资源和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地方社会服务的能力。新建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教学服务 教学服务一般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开展社会服务,面向社会传播和推广科学文化知识及新技术,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

首先,教书育人,就是高校通过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来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学科和专业的科学合理的设置,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需要明确自身的地缘优势,做到学校发展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结合,以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真正做到按需办学。其次,立足地方发展,设置学科专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靠、相偎相持的。新建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但已不同于以往的专科院校的教学,而应是有目标的,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从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该立足于地方的产业发展,结合自身实际,设置学科专业,培养出更多满足地方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再次,签订校企培养合同,定向培养人才。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依据地方用人企业的需要为培养专业人才,应与企业签订正规用人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企业实习并就业,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可由用人企业选派部分技术人员到高校接受培训,由高校提供师资、经费则有企业提供,从而进行人才培训。

2.2 科研服务 科研服务指高校发挥自身科研上的优势,解决各种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科研服务的形式有:

①高校向企业转让技术成果。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虽以教学为主,但仍承担着科研任务,也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而这些科研成果就需要借助一些外部平台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此时,高校通过外在的平台将取得的研究成果转让给地方的招生或用人企业,企业则可以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直接为地方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②高校与企业联合研究开发新技术。当前的企业缺乏的更多的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和理念,多的是仪器设备;而新建本科院校有的是专业的科研人才,缺的是较先进的机器设备或资金。由此来看,高校与企业二者相互补充、各取所长,不但有专业的科研技术型人才,更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资源,共同联合搞科研、搞开发,成果实用性、效率性会更高。③高校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在技术水平较弱的企业或者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的过程中,企业可向高校的教师以及相关专业人员请教技术性的问题,并尽快找到解决方案。因此,这种技术咨询服务的形式不但省时省力,而且不需抵用更多的人、财、物的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3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指高校为社会发展提供的非物质的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地方区域社会中的高等学府,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智力资源集中,是所在地区的“信息库”,同时也是当地政府和企业战略选择的“智囊团”。在重要方面帮助政府或企业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过去高校强调更多的是为经济服务,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不仅要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更应该为社会文化服务,经济的高速发展缺少了文化的支撑是难以长久持续的。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所在地方的信息库,有责任和义务来分享其专业化的资源。

①为社区文化服务。新建本科院校有着丰富的资源,如信息资源、设施资源和人才资源。因此,学校应将这些资源与周围社区共享,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的前提下,也与社区分享其资源。新建本科院校还可以在社区开展知识讲座,通过专家学者生动详尽的讲解内容,不但可以丰富社区人民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对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自党中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高校就开始立足于实际,不断探索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立足中小城市,离农村较近,则应该为新农村建设服好务,可选择为基层输送优秀毕业人才,有助于当地经济建设;同时还可以鼓励并组织大学生下乡,推广国家对新农村的新惠农政策,将科学文化知识用百姓更能理解的方式普及到需要帮扶的地区。

3 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3.1 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要树立教学和科研等同的办学理念。教学离不开科研,科研也离不开教学。没有科研支持的教学,无法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且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科研人才;没有可供参考的科研材料、科技成果、时时更新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就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科研能力的学生。这就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梳理明确的服务地方社会的办学理念。

3.2 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应转变科研观念,紧紧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大应用技术型研究,把技术难点问题作为科研攻关的重点,切实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科研技术支撑。过去,高校教师搞科研,在指导思想和科研观念上存有误区,多数把发表多少论文,是否对职称评定有用,作为科研的最终目标。使得科研的方向、目标和重点都背离了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出了不少的“实验室成果”,虽然发表了很多文章,但就是无法真正地与实际完美结合,无话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从而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无益。因而,新建本科院校要从“抽屉式”的科研框架中走出来,做到紧密地将科研技术和成果与实际相结合,脚踏实地地攻破科研的难点问题。

3.3 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要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稳定科研队伍,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与地方社会、企业、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做到理论知识结合好实际。所以,这就需要新建本科院校明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企业所需确立科研对象。鼓励教师与用人企业联动,承担科研任务,提高科研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4 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要加大师资培训,提升科研能力。当今社会对高校教师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职业内定位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创造科研绩效,实现其社会经济价值。所以要加大对教师个人能力的全面分析,通过对专业教师的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多搞科研,以项目研究带动社会服务,从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古人云: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教育可谓一项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大工程,其成效不会短期内就能准确地评量。但是只要我们以教书育人为本,同时配合国家的教育大政方针,着力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新加本科院校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1]刘佳楠,李化树.新建本科院校社会服务职能探析[J].文史博览,2013(3).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1-3-1.

[3]罗清恋.依托学科,突出特色,服务地方——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发展的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3).

[4]韩荣玉.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以云南为例[J].高教改革与发展,2011(3).

猜你喜欢

新建院校人才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人才云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