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2014-04-10普发明PUFaming陶跃宏TAOYuehong严萍YANPing倪吕雪NILvxue

价值工程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道德教育道德

普发明PU Fa-ming;陶跃宏TAO Yue-hong;严萍YAN Ping;倪吕雪NI Lv-xue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玉溪 653106)

(Yuxi Agricultural Vocation-Technical College,Yuxi 653106,China)

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的意义

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文化——网络文化。据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了44.1%。2013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DDCI 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中国互联网网民在未来三年的规模将达7.18 亿。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宽带网民人数和国家域名数均已位居世界第一,这“三个世界第一”表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规模达到了新的历史高点。网络作为一种高科技技术,网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它同前两次科技革命一样,必然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1.1 研究网络道德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现阶段,基本上所有的大学生都掌握了互联网技术,上网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大学生这个群体是很有青春活力的,网络满足了他们对丰富的资料和实践的舞台的要求。大学生是这场科技革命的主要的享用者,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很多的学生都要求自己必须掌握一定的网络使用技术,因为虽然网络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但是大学生是充满探索精神的,越是未知的东西对其越有吸引力。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他们的身心、学业、性道德观念以及世界观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教育者的重视。

1.2 研究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开展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验,探索并形成相对独特、科学、稳定的德育模式,能够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能够为“和谐校园”的创建发挥积极、主动作用。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开展现状入手,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社会教育方面的原因。全面考察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各方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要求。针对大学生的要求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提出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平台具体的对策,以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3 研究网络道德教育,全面认识大学生的心理世界,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般大学生的年龄都是18 岁到22 岁之间,这是一个青春期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这个时期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特点是: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心态积极;认识能力高度发展,智力水平空前提高;感情丰富、反应强烈而又不稳定;自我意识增强,自控能力提高;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研究网络道德教育,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要求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具体的要求,以期更好的健康成长。

1.4 研究网络道德教育,增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特色

如何对掌握技术的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以便澄清大学生科技革命大背景下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技术的社会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朝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的价值观念,以期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研究网络道德教育也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等课程更新道德与文化教育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增添时代特色的一种探索。

2 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网络道德观念比较模糊

现在大学生在网络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网络道德观念比较模糊,比如有调查显示,竟然有18%的大学生面对网络黑客的态度是崇拜,甚至想体验一下,有30%的大学生认为无需谴责黑客。对于网上大量的不健康内容,25%的学生认为很正常,无所谓,38%的认为可以理解,但不接触。甚至17%的学生反对“大学生要培育知识产权意识,不盗用或抄袭他人的程序,不使用盗版软件”的观点等。

2.2 道德责任减弱

道德是人们经过磨砺、体验之后形成的共识。在现实社会中,大部分大学生的行为都是认真的,可以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但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由于网络具有匿名的特点,有一半的大学生都认为可以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绪,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2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对自己在网上的言论没有必要负责。在现实社会里人们的行为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但是一旦进入虚拟的网络世界,道德就只能依靠自身内心信念的力量来维系。所以,在网络世界里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会减弱。

2.3 人与人之间存在信任危机

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需要承诺,也没有约束,只通过网络就完成了所有的情感交流,所以很多的学生开始在网络上寻找精神家园。但是一旦他们回到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自己理想的生活有很大差距,他们就又想走进网络虚拟世界。有调查结果显示,完全不信任网友的大学生达到了15%,不大信任的有28%,并且以不同身份进入聊天室的大学生达到了36%,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会存在信任危机。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开始越来越多的依赖网络,人与人之间直接面对面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导致很多人觉得现实生活索然无味,对现实生活没有感受力和参与感,内心非常的迷茫和空虚,只能更加的依赖网络,甚至形成“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

3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网络道德是近年来道德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网络道德与网络技术相伴而生,是网络技术的产物,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发生的社会行为应遵守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

3.1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转变教育观念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识到在当今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不断的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的德育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已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唯一场所,我们把德育队伍和活动形式外延到家庭和社区,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不但优化学校的德育工作,而且赢得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关爱和学校德育的支持,特别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关注。

3.2 坚持德育渗透和活动相结合

健全德育管理制度,落实德育规划和德育教育计划是德育教育的保证。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挖掘并充分利用各科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发挥各种优势,开展生动、有趣、有益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启迪智力、养育天性、锻炼能力、获得教益,实现德育目标。

3.3 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

结合校园实际,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新路子。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功能,充实和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发挥制度文化规范大学生德育教育功能。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健康向上”的校园道德氛围,使学生在校园内处处受到积极向上的熏陶和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思想道德基础。挖掘校园文化德育教育功能,构建网络道德教育体系,不断优化德育教育模式。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实现德育内化是德育的最终目标。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注意发现大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多创设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学生自我改进,参与自我管理;尤其是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感受,才能保证新的评价机制的贯彻落实。加强法律教育,大学生作为法治社会的公民,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除了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还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

3.4 把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公德教育

德育课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现在上网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德育课中加入了相应的网络道德、网络法规专题,并保证一定的课时,讲授网络道德和相关的网络规章制度,增强网络法制道德观念,提高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不文明内容和行为的侵蚀,做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合格网民。在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上应强调价值观的教育、网络法规法律和网络礼仪的教育。在途径上指出应当力求多样化:渗透式的课程;显性和隐性课堂教育;网络社区教育;学生社团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指出应当力求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网络道德的特点,采取活动道德教育法、道德案例法、网络互动法、说服教育法和行为制约法。

3.5 构建网络道德教育平台

继续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大学生网络道德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新路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道德的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的新课题,挖掘德育教育功能,构建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形成网络道德教育平台。

3.6 创新网络道德教育平台建设的途径

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网络道德教育平台建设的科学研究。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目前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多了起来。由于网络是一种新生事物,而且其发展态势相当迅猛,内容和形式也不断翻新,因此网络对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网络道德教育平台建设的研究,特别要重视研究网络社会条件下学校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大学生身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我们所必须采取的应对策略,如:对大学生上网宜“疏”不宜“堵”;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管理与监控,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网上“绿色”队伍;逐步推行网络实名制等。

总之,对大学生要有爱,就会想出对他们好的办法与措施。只有认清网络时代的形势,明确工作的思路,我们就能做到胸中有数、临危不乱,就能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确保大学生在网络时代中健康成长。

[1]郑日昌,马建青.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5.

[2]E.Sther Dyson.数字化生活[J].网络世界,1999,8,8.

[3]吴伯凡.孤独的狂欢[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73-75.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道德教育道德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