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2014-04-10王晓君WANGXiaojun
王晓君WANG Xiao-jun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兰州 730101)
(Lanzhou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Lanzhou 730101,China)
0 引言
最早提出企业竞争力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史蒂芬·海默[2],但他并没有对这一范畴进行专门研究。从20 世纪80年代初起,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先后通过他的竞争三部曲对企业竞争力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此后,很多学者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广泛研究。
我国对企业竞争力的关注和研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而展开的,而学术界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是从20 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
1 国外企业竞争力研究
世界上不同的组织及研究学者都对企业竞争力做过不同角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关于企业竞争力概念的探讨;企业竞争力源泉的研究;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1 企业竞争力概念研究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诸多的组织和学者对企业竞争力的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①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中指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有价值和质量优势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
②1990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IMD)携手合作,并作为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的权威机构,在1990-1995年期间每年合作出版一本《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用300 多项定量与定性指标对几十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估和分析,其评价结果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来较大反响。
③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乔治·菲什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获取、创造、应用知识的能力。
④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把企业竞争力归结或等同于企业竞争优势,认为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
⑤联合国贸发会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考察:它可以被定义为单独企业在可持续基础上保持或提高其市场份额的能力;它也可以被定义为企业降低成本或提供物美价廉产品的能力;它还可以是来源于利润率的竞争力。
⑥著名学者维纳·艾莉在其著作《知识的进化》一书中指出,竞争就是企业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或为增强竞争力而调整知识的过程,企业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其产品在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生产力,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就是比较生产力。
⑦《贸易政策术语辞典》(1997)将竞争力归结为:某一企业,某一部门或一个国家在经济效益上不被其他企业,部门或国家所击败的能力。
⑧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藤本隆宏也将企业竞争力归结为企业的能力,并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静态的能力,改善的能力和进化的能力。
除上述国外学者和机构对企业竞争力概念进行了广泛研究之外,国内不少学者也对企业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探讨,例如,罗国勋,李显君,韩中和,张志强,胡大立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金锫。
金锫是我国最早也是最系统研究竞争力问题的学者之一。他从5 个含义出发定义了企业竞争力并提出了企业竞争力包含的四大要素。在他看来,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竞争力有五个基本含义:一是企业竞争力所涉及的产业,是竞争的和开放的市场,在垄断和封闭的市场中,谈不上企业竞争力。二是企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同其他企业相比较的生产率(或工作效率)。三是企业竞争力体现在消费者价值(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满意度)和企业自身利益(盈利和发展)两个方面。四是企业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存在状态,因此,企业竞争力具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影响企业经营状态的一些短期的和偶然的因素可能同企业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尽管一些偶然因素之所以会发生作用往往有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深刻原因。五是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而且,这些因素之间经常发生着相互作用。所以,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都不是分别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对企业的存在状态发生作用。
从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可以看到,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长期决定因素[3]。本文倾向于金锫关于企业竞争力的定义。
1.2 企业竞争力源泉研究
关于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学术界主要围绕环境、资源及能力等因素来阐述各自的观点,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派别[4]。总结起来分别是:重视环境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重视资源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重视能力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①重视环境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重视环境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称为“环境论”,兴起于20 世纪80年代初,在整个80年代风靡一时,几乎主宰了当时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该派理论侧重于从企业外部产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认为产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起主要作用:产业吸引力是企业盈利的主要决定因素,市场进入障碍决定企业是否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要根据产业市场结构而不是企业内部条件来选择进入市场的战略。
②重视资源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重视资源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一般称为企业竞争力的“资源基础论”。该派理论把企业看成是一组资源的集合体,侧重于从企业资源及其差异性出发,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认为,企业“最重要的超额利润源泉是企业具有的特殊性,而非产业间的相互关系”。
③重视能力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重视能力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通常称为“企业能力理论”。与重视资源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一样,重视能力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也是强调从企业内部因素与条件来出发来理解企业竞争力。二者的区别在于,重视资源因素的理论侧重于从企业的资源集合体性质出发,从企业资源本身来理解企业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强调企业资源、资源积累及其差异性之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意义;而重视能力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则更倾向于将企业看成是一个能力体系,(尼古莱·J·福斯等,1998)侧重于从资源之间的动态联系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竞争力,强调资源之间的结合与整合之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意义。
1.3 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
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①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这种方法主要是采用数学规划方法,对单个企业进行生产有效性评价,即对企业的投入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企业投入产出的相对效率作为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依据。
②综合指数评价法。这是一种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主要是通过计算子系统综合平均指数建立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数学模型。评价的标准在于:如果综合平均指数接近于1,则说明甲乙两企业的整体无明显差别;如果综合平均指数大于1,则说明甲企业优于乙企业;如果综合平均指数小于1,则说明甲企业劣于乙企业。综合平均指数与1的离差越大,说明不同企业的差异越明显,故各企业能依据综合平均指数的大小,进行企业间的比较,确定本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这种评价方法比较适合两个企业之间的评价,同时由于权数的确定通常采用专家咨询主观确定,欠缺客观性。
③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比较注重研究对象的现实意义,而且在操作上简便易行。层次分析法是对专家简单确定权数方法的改进。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评估对象因素多样性,以及评估主体专业水平、素质、偏好的影响,评估主体难以准确地判断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构造的判断矩阵往往一致性较差。
④模糊综合评价法。该方法是美国控制论专家艾登于1965年创立的。通常我们把竞争力强度分为很强、较强、一般和差4 个等级,但很难确定每个等级的标准。这种等级的分类也只是人们主观意识的结果,分类本身就有“模糊性”。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一些因素具有模糊性而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分数评价。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采用模糊数学地综合评价方法来对企业竞争力做一定量的评价。模糊评价法有单因素的模糊评价和多层次的模糊评价两种方法。由于企业竞争力受多因素的影响,宜采用多层次的模糊评价法来评价企业的竞争力。
⑤灰色多层次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方法主要有灰色聚类、灰色统计和灰色关联分析。企业竞争力灰色评价依据在于:企业竞争力评价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首先因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太多太复杂,人们在评价时,只能选取有限的主要指标来进行分析。其次,所选取的评价指标的数据有些是已知的,可以从现有的统计资料中获得,有些指标的数据却是未知的,无法从统计资料中获得。
⑥数理统计方法。近年来数理统计中迅猛发展的一个分支是多元统计方法,它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其中主要有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
上述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使用时可以依据研究需要和研究目的选择使用。
2 国内工业企业竞争力研究
自20 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学者也展开了有关企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研究、行业竞争力研究,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等。
刘金波(2006)[5]提出构建测度地区内工业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郭继鸣(2003)[6]提出从企业现有经营业绩,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环境协调能力3 个方面对工业企业竞争力进行详细分析;尹子民(2003)[7]运用因子分析表征工业企业经营能力,效益能力和成长能力;杜心灵(2005)[8]提出加入WTO 的背景下,研究工业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黄辉等(2004)[9]运用系统理论提出了综合评价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刘华等(2006)[10]以市场份额作为衡量工业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指标,通过基本消费、生成模型,建立工业企业竞争力模型,分析税收政策如何对工业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刘冠洲(2006)[11]从企业规模竞争力、企业经营竞争力、企业创新竞争力和广东工业50 强与世界500 强的对比四个方面,对广东省工业企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蔡定萍(1999)[12]对我国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宗刚、马宁(2002)[13]从技术学习、R&D、制造、营销、组织管理、资源以及战略等7 个方面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全范围衡量,并用DEA 方法对182 家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7 个竞争力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白云兰等(2005)[14]以现有统计调查体系为基础,构造测度地区内工业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
对工业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尽管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比起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要少一些,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涉及到了企业竞争力的各个方面,具有系统性,对于我们从事继续的研究能够提供比较全面的参考和有益的帮助。
3 西部工业企业竞争力研究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12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这些地区市场开放程度还不够,区域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工业企业发展缓慢,目前有关工业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文献比较有限。
国内著名学者、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员金锫从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及西部地区发展要有新思路等文献从一定侧面论述西部地区发展工业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李曦辉(2002)[15]通过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工业的现状,提出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要想长足发展,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增强自身竞争实力;胡中应(2006)[16]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通过因素分析法和对比差距法从结果和原因方面探究了六安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竞争力状况,提出了提升贫困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张羽琴(2007)[17]通过研究中国加入WTO 之后,贵州工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影响贵州工业竞争力的有关因素,为探究提升工业竞争力的途径提供有力的研究基础;周永红(2006)[18]分析了四川工业企业竞争力的现状,进而从环境、资源、人才、品牌、管理等方面提出如何提高四川工业企业竞争力。
通过上述文献回顾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竞争力的直接研究比较有限,相关研究涉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发展状况,发挥西北地区的优势资源。
有关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研究内容不完整,同时现有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细致化,没有涉及到行业内部和工业企业内部。在研究方法上,缺乏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因此,无论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扩展和系统化。
4 小结
上述相关企业竞争力文献研究具有如下的特点:
①在研究领域上,现有的工业企业竞争力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
②在研究方法上,相应的定性研究较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较少;
③在研究内容上,多注重工业企业竞争力单一问题(例如,评价指标设计等)的研究,缺乏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研究;
④在评价要素的构成上,大多是以企业内部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注重经营业绩的评价;
⑤在研究对象上,多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成熟企业的研究,缺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研究;
⑥多侧重于单一从企业内部(微观角度)出发研究,较少综合考虑从企业所在区域角度研究。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田奋飞.企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20).
[4]田奋飞.企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38-40.
[5]刘金波.工业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
[6]郭继鸣等.工业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10).
[7]尹子民.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辽宁工程学院学报,2003(2).
[8]杜心灵.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5(5).
[9]黄辉.工业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6).
[10]刘华.税收与工业企业竞争力研究[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11).
[11]刘冠洲.广东省工业企业竞争力分析[J].特区经济,2006(10).
[12]蔡定萍.我国各经济类型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比较[J].企业经济,1999(12).
[13]宗刚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DEA 评价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1).
[14]白云兰.工业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J].2005(11).
[15]李曦辉.加入WTO 对民族地区工业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5).
[16]胡中应.贫困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竞争力研究科技信息,2006(10).
[17]张羽琴.贵州工业竞争力的现状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4).
[18]周永红.提高四川省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思考[J].西部论坛,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