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及措施

2014-04-10张有智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心理障碍身体素质

张有智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4650)

体育教学是大学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旨在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常有部分学生会表现出胆怯、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负面情绪强烈扩散会形成心理障碍,稍有不慎,很可能会造成意外伤害。因此,体育教师应认真剖析学生对体育产生心理恐惧的成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状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益处。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成因

在心理学上,恐惧是指个体企图摆脱或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恐惧是常见的消极心理影响,常表现为自信不足、注意力分散、四肢僵硬、动作不协调等[1]。在中长跑、跳高、跳远等一些难度较大的训练项目中,学生经常出现心跳加快、呼吸紧张、血压升高、肌肉痉挛等。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学生个体的主观原因和教学自身的客观原因。

(一)学生个体的主观原因

2011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比2005年进一步下降[2]。高考的压力让学生们缺乏运动锻炼的时间,运动意识淡薄,大学时延续了高中的习惯,仍然不重视体育锻炼。身体素质的下降造成很多学生稍微运动就心跳加快、脸色发白、四肢酸软,个别学生还会出现晕倒、休克等严重症状。其次,学生错误地把锻炼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相联系,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没有掌握动作要领,多次练习失败后产生焦躁、烦闷、甚至自卑的情绪。不良情绪的扩散刺激他们产生恐惧心理,抑制神经活动的高度兴奋,影响动作的正确完成。动作不到位,有时会造成运动损伤,加剧学生的恐惧心理。

(二)教学本身的客观原因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主要以竞技类运动为主,休闲运动项目比较缺乏。竞技类运动的技术难度高,身体素质要求高,长时间运动或训练容易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这也是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随着高校在校生规模地不断扩大,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配备无法满足教学活动,体育活动大多只能在户外进行,易受气候、天气、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良好的运动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激发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场地湿滑、器材破损、烈日寒雨等较差的环境,容易引发学生对自身安全因素的考虑和关注,埋怨、消极、忧虑、害怕等心理因素的产生抑制了运动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恐惧心理。

二、消除大学生心理恐惧的措施

(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起了“阳光体育运动”,旨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终身体育人口的社会系统工程和战略规划[3]。它的目标是吸引青少年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锻炼意识,培养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专项化选修课,加强体育社团和俱乐部的建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开展校内外的各种竞赛活动,拓展阳光运动的深度和广度,以便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院早在2008年就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通过组织系部篮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以及广播体操等大众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掀起锻炼热潮,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表1是我院高职生近两年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窥一斑见全豹,由表1可看出阳光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表1 我院高职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二)引导学生调整学习动机,提高运动能力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现代社会,体育教师不再是单纯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书匠,而是能把握学生心理,了解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多面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引导学生调整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白未来的社会既是高科技社会,又是竞争激烈的快节奏社会,具备良好的体魄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而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真正消除对体育运动的胆怯、恐惧心理。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身心发育的差异性,合理地安排有针对性的身体训练,保障身体素质优等的学生正常发展,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提高身体素质中等的学生的现有水平,并鼓励他们争先创优;改变体格弱小的学生的现状,表扬并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提高他们的发展速度。

(三)全面了解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高校的体育课程多以集体性项目为主,如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需要发挥群体的凝聚力和配合才能获胜。对体育产生恐惧心理的学生自信心不足,担心在运动中受伤或拖集体的后腿。而自信是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是推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在动机。科恩说:“自信提高自信心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不知不觉地让学生参加这样一种活动,即在这种活动中他能表现出自己的优点,并从而证明自己作人的价值。”[5]

教师应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从侧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兴趣、特长、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基本情况,因材施教。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认真琢磨所授动作能否让大多数学生掌握,训练项目的安全系数如何。同时,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情况循序渐进安排动作练习,使学生从心理上逐步适应,尽量降低或减少能导致学生产生心理恐惧的因素,增强自信心[4]。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外多给学生提供集体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示出优点,找到自信心,消除对体育的恐惧心理。

(四)发扬团队精神,发挥传帮带作用

虽然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但师生间相处的时间远不及朝夕相处的同学。有些学生或胆怯、或自卑,做动作时显得畏手畏脚,长时间内达不到技术要求,恐惧心理随之增加。此时,同学的一声鼓励、一句安慰抵得上教师的任何语言,立刻会挥散掉一切的不愉快。因此,发扬大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让个体感受集体的力量和热情,对于消除恐惧心理也是益处颇多。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表率示范有时对其他学生的说服力更强,起着带动和促进的作用。在教授难度较大的动作时,教师可以安排身体素质好、勇敢大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前面训练,素质一般的学生排在中间,身体条件差且胆怯的学生排在后头,采用“前头带后头,好的带差的”的方式,给学生创造轻松的环境,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恐惧与胆怯。

三、结论

近些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包括对体育产生的恐惧心理。恐惧心理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严重的还会造成伤害事故,从而加剧恐惧心理。恐惧的产生源于身体素质、心理因素、技术动作等,忽视任何方面都是不可取的。

[1]丁香.关于如何消除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心理障碍问题的探讨[J].南平师专学报,2000,(4).

[2]贾大光.排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0,(4).

[3]陈黎明.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5).

[4]刘春明.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调控[J].科技资讯,2006,(17).

[5]卢红振.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成因及解决办法[J].体育世界,2007,(2).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心理障碍身体素质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及对策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