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式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
——以清末民初奉天为中心

2014-04-10刘芙君

史志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法政奉天新式

刘芙君

新式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
——以清末民初奉天为中心

刘芙君

清末民初奉天新式学校教育开始出现,直到民国时期完成了留学教育、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系统化与规模化。奉天新式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式课程设置有助于培养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以及提升整体人口素质,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从而对社会文化变迁产生影响。

新式学校教育 清末民初 奉天

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创办是中国“新教育的肇端”[1],此后全国兴办了二十多所外国语和军事技术学校。这一时期的新式学校“以培养翻译和制造船械及海陆军人才”[1]为主。奉天的旅顺口地区由于地域缘故,也于光绪十六年(1890)成立了北洋旅顺口鱼雷学堂,“学生先后毕业三届,共二十三名,派到北洋舰队任鱼雷副、鱼雷弁等职。中日战争发生后,旅顺失守,学堂停办,学生星散”[1]。戊戌维新时期,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清廷以上谕形式下令:“将各省府厅州县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2]由于变法很快失败,兴办新式学校并没有在各省落在实处。

一、奉天新式学校教育的兴起与逐步完善

奉天地处“龙兴之地”,其新式学校教育的兴起是在清末新政时期。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初二日,上谕各省兴办新式学校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和二十九年(1903)先后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由此在教育政策层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系统,并成为指导全国各地兴办新式教育的圭臬。

奉天制军增棋在省城筹办大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奉天大学堂正式开学。同时“省立大学堂为一省学务之总汇。……光绪三十一年设学务处,是为全省教育行政机关。……三十二年,改设提学使司。……提学使一员,统辖全省学务,归督抚节制,而旧学务处,乃易为学务公所,分曹隶事。……至教育总会,则创始于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翌年正式成立”[2](P3494-3495)。这说明奉天的新式学校教育不论是从教育管理机构还是教育研究机关都逐渐设立,兴办各级新式学校的工作也提上工作日程。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月,以“省城关厢,占用八旗官房作为蒙养学堂八处,……是为省城小学堂创建之始。同时,各属遵章请以书院改作学堂”[5](P3498)。但由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奉天大学堂被俄国人占领,在光绪三十年(1904)六月正式停办。日俄战后,署理奉天的赵尔巽在得到清廷允许后,重启“新政”。他认为推广新政必须要培养新政人才,建立师范学堂由此成为当务之急。光绪三十一年,在省城设立师范传习所,选拔中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入学,毕业后充当小学教员,“此为奉天有师范之嚆矢”[5](P3498)。之后,师范类学堂逐渐步入正轨,先后有简易师范学堂、长期师范传习所、初级师范学堂、师范简易科、体操专修科及女子师范学堂。后来简易与初级两个学堂合并为两级师范学堂。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对具有一定政务知识的行政官员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此赵尔巽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省城设立仕学馆,培养掌握近代法律和政治知识的行政官员,翌年改名为法政学堂。光绪三十四年正月新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鉴于晚清以来边疆危机不断,急需外语人才,于是下令创办方言学堂,招生学习英、俄、日文,宣统元年改为高等学堂,民国元年与法政学堂合并。光绪三十四年(1908)奉天省学务统计总表显示,各门类学堂与文化教育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专门学校、实业学校、优级师范、初级师范、师范传习所、中学堂、高等小学堂、两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蒙养院、半日学堂、女子学堂、学务公所、劝学所、教育会、宣讲所、教育官练习所、小学总查所、图书馆,总计2210所。教员数3374人,学生数85244人[5](P3496)。日俄战争,蕞尔小国的日本竟然战胜了地域庞大的俄罗斯,引发国人向日本学习的热潮。光绪三十二年(1906),将军赵尔巽创立游学预备学堂,并于同年“遴派学生七十人赴日本学习师范及法政。于是闻风兴起,自备斧资赴日本留学速成警监、法政者,多致二百余人”[2]。以留学日本为先导,留学欧美国家也相继成行。

当然奉天教育体系的完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经费未经确定,制度仍多迁就故习,乡村教育亦犹未能普及。暨民国改元,废提学使司,以教育厅办理全省教育,厘定章程,扩充学校,十余年间学校林立。于是荒僻山陬,莫不有弦歌之声矣。民国七年五月,就前两级师范校址,改设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十一年高等师范停办,又就其地创办东北大学,于是本省学校系统完全成立”[5](P3516)。可以说直到民国时期才完成了留学教育、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系统化与规模化。

二、新式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

接受新式学校教育的人观念的变化导致了行为的变化,由此传导到社会引起各方面现象的变化,并最终带来了文化的变化,此即“文化变迁是通过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因此文化变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社会变迁”[1]。

奉天新式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新式课程设置有助于培养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

奉天新式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很明显地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这也是奉天向早期现代化过渡的一个表现。当时的课程设置为:“高等学与大学预备科性质相同,学科分三类,第一类为预备入经学、政法、文学、商科等大学者治之;第二类为预备入格致、农工、商科大学者治之;第三类为为预备入医科大学者治之学科。除人伦道德、经学大义、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各类共同外,第一类课历史、地理、辨学、法学、理财;第二类课算学、物理、化学、地质、矿物、图书;第三类课拉丁语、算学、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中学科目: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及理财、图书、体操。……高等小学科目: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书、体操,视地方情形可加授手工、农、商业等科目。……初等小学科目:修身、读经诵经、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为完全科。视地方情形可加授图书、手工之一二科目。”[5](P3510-3511)通过课程设置可以明显感受到西学新学的内容在各等级学科中都有所增加,而且高等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注重对地理、物理、化学等纯粹学问的学习,中等学科则是高等学与初等学的过渡阶段,注重了前后学习内容的衔接,基础学科则可以因地制宜,适当增减,有一定的变通性。从课程设置看,新式学校教育还是非常注重修身、讲经读经等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内容,我们当然不能“忽视了传统中所隐含的向现代转型的深厚的正面性资源”[3]。经过这种教育的人,不是仅从个人出路来考虑,更愿意用自己所学帮助底层的人,以此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其社会担当性更强。

新式学校的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成为新政各个领域的领头人和参与者。清末预备立宪期间谘议局是一个新生事物,各省督抚谙熟法制的较少,因此熟悉法律政治的法政大学毕业生得以受到重用,无论是谘议局筹办处还是谘议局议员中,有留学日本背景的都较突出,“各省的谘议局议员中至少有149人曾经留学日本,其中奉天4人”[3](P24),此外有新式学校教育背景的也很多。在教育界主要官办学堂管理人员中,许多也是具有留学或新式教育背景的,如奉天师范学堂监督吴景濂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奉天高等实业学堂监督徐鸿宝毕业于山西大学堂;奉天省城官立中等农业学堂监督陈振先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奉天省城官立中等森林学堂监督郭宗熙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奉天法政学堂监督邵章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教务长王秉权毕业于京师大学堂[9](P188-193)。军界方面,宣统元年设立的奉天陆军第二十镇统制陈宦毕业于湖北武备学堂,张绍曾和潘榘楹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奉天混成协统领王汝贤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蓝天蔚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9](P199)。至于商界则有相当多的新式企业主管人都接受过新式学校的教育。东北地区最早、也是最大的民族棉纺企业——奉天纺纱厂的厂长佟兆元毕业于奉天两级师范理科;创办肇新窑业公司的杜重远曾考入奉天两级师范学堂并以官费生身份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窑业科;奉天惠工有限公司总理李友兰毕业于奉天两级师范学堂;创办东兴染织公司的陈楚材,毕业于东京藏前高等工业学校;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矿业部部长兼制铁部部长的顾琅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在司法界方面,“以奉天的审判厅为例,奉天共有法官45名,作官前的主要经历中,法政学校毕业生37人”[3]。新式学校教育培养了一批具备新学知识的人才,他们积极参与社会领域中的新生事物,体现出教育与现代化发展之间正相关的联动。

2.提升整体人口素质,引发人们观念的变化。

随着新式学校教育的兴办,受教育的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光绪三十三年以前,七岁至十五岁儿童数为1392470人,已就学者为91044人,百人中就学者6.537;光绪三十四年,七岁至十五岁儿童数为1553377人,已就学者为171781人,百人中就学者11.059”[5](P3510)。对于学龄儿童而言,学校教育是对他们进行的早期又普遍的文化启蒙。而且新式学校教育培养了一些实用人才,“光宣之际,高等、专门以上国内外毕业生,具有进士、举、贡资格,与从前科举时代同。国立北京大学毕业有210人,专门以上各学校毕业有525人,留学日本专门以上学校毕业有201人,欧美各国留学毕业有61人,奉天法政学堂二届毕业生有227人,奉天法政专门法律别科毕业有52人,奉天法政毕业有475人,奉天两级师范优级选科毕业有144人,奉天两级师范毕业有89人”[5](P3700-3723),总计1984人,他们是知识水平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社会身份与地位之人。

由于接受新式学校教育,人口素质得以提高,具有初步现代观念奉天地区逐渐形成一个新知识分子群体。

政治观念上,民主宪政观念逐渐被一些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所接受,在政治参与上也能够体现出来。奉天省谘议局议员中既有留学生也有新式学校毕业生,如“毛椿林,日本宏文学院;书铭,日本法政大学;刘兴甲,日本法政大学;王香山,日本宏文学院。吴景濂,京师大学堂;牟维新,自治研究所;王化宣,自治研究所;焉泮春,自治局养成会;王星原,自治研究所;英桂,自治养成会;惠如霖,宪政毕业;董之威,自治研究所;杨云淑,宪政毕业;王伯勋,新式学堂”[9](P162)。他们用君主立宪的思想启蒙普通百姓,用自己亲身的政治参与影响普通民众,将议会、地方自治、警察、市政管理等西方新生事物介绍给国人并加以实施,使长期受到君权神授思想影响的人们思想发生了些微的变化,感受到不一样的政治观念。

经济观念上,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校,让人们不再将做官当作唯一的进途,新式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更多样化,不仅有从政的,也有经商的、办教育的等等。尤其是在清末民初时期,实业教育有所发展。根据学部总务司编印光绪三十三年、三十四年、宣统元年教育统计图表所列,奉天在1907—1909年间,农业学堂、工业学堂、商业学堂、实业预科总计有相关学堂25所,学生有1832人[3]。实业学堂培养了具有一定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人才,他们的就业途径更宽一些,并拥有比较专业的技术能力,成为一些素质较高的生产者。这些具有早期现代化意识与知识的人才,也是促进奉天经济发展的主力。

文化观念上,受过新式教育的人更容易接受并实施外来的新观念,他们大多崇信“教育救国”的理念,因此在毕业后要么直接充任学校的教员,要么在条件成熟时大力办学,用教育思想去改变风俗,因此“近年士砺廉隅,崇实学;农力田亩,安朴实;工知变窳拙,务精敏;商笃诚信,利贸迁。虽由近世激厉使然,实亦渐摩化导之功,有民致之”[5](P2243-2244)。再加上受过新式教育的人大多出身中产,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他们无论在衣食住行,还是文化娱乐方面都乐于接受西方先进文明的生活方式,“男均剪发,女少缠足,实业教育,浸见发展,汉、满、蒙三族互婚,畛域化而文明启,亦足取焉”[5](P2244)。习俗的些微改变,正是人们观念意识与行为习惯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外在表现。

综上所述,尽管在清末民初时奉天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早期,新式学校教育本身就不是一个很完善的事物,由此也不难推想其培养的人才也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传统观念及一些积习对他们影响很深,不可避免地出现“中小毕业生,半舍本业而习为吏,此其弊也”[5](P2244)。然而新式学校教育培养的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又具有一定现代化意识的人才,在促进奉天早期现代化发展上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对奉天社会文化观念变迁的影响是积极的。

[1]丁韪良.同文馆记.高时良.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141.

[2]齐红深.东北地方教育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168.

[3]陈景芗.记旅顺口鱼雷学堂.高时良.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493.

[4]上谕:书院改学校.汤志钧,陈祖恩.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55-56.

[5]王树楠.奉天通志(卷一百五十一)·教育三清下[M].沈阳: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

[6]徐世昌.李澍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卷九)·学务[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1399.

[7]黄淑聘,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6.

[8]邓正来.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A].邓正来.(美)亚历山大(Alexander,J.C.).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增订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64.

[9]尚小明.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10]李启成.晚清各级审判厅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48.

[11]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98,316,333.

刘芙君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讲师 硕士

(责编 高生记)

※ 本文为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前中期奉天社会文化变迁研究”(项目编号:L12BZS011)。

猜你喜欢

法政奉天新式
新式汽车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从主妇价值到女权主义:日本法政学说史上的家务劳动争论
影像志
奉天设计师沙龙
清季杨荫杭的法政活动与思想轨迹(1899~1911)
甘露/新式婚爱珠宝《爱will》放大你身上的幸福光芒
Cartoons
浅谈清末民初的法学教育——以法政学堂为视角
奉天讨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