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课堂教学中的亲情和友情
2014-04-10牟彦韬
牟彦韬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数量的增加,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反映到课堂教学上,讲课水平的层次不齐、授课效果的好坏也充分体现出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往往会发现,授课教师备课很充分也很认真、多媒体课件做得很精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也很娴熟、教案整理得也很完整、授课人(尤其是新引进的博士)的学识水平和专业水平也不低、课堂表达也没出现明显失误,有时候即便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但教学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学生评教成绩也很低,究其原因是高校教师普遍缺少教学法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少“情”字,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亲情、友情、热情和激情。亲情、友情、热情和激情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元素,对搞好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有关激情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已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仅讨论亲情和友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亲情和友情在人类社会无处不在,亲人之间、朋友之间、战友之间、同事之间、同学和师生之间无不绽放着亲情和友情的光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存在,感受到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那份关怀,对于密切师生关系,搞好课堂教学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建立和发挥亲情和友情的作用呢?
一、与学生建立亲情和友情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很多授课教师总以为自己把该传授的基础或专业知识原原本本、完完整整地告诉学生,认真批改作业、完成考试任务就算完成教学工作了,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不注重跟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认为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情,往往是上了一学期课学生记不住教师的名字,教师也记不住学生的名字,教师与学生形同陌路,在学校大规模扩招后这种现象尤甚。事实上,关心和爱护学生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授课教师在授课学期内远比辅导员和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因此授课教师更应该在授课之余主动给学生以亲情、友情等人文关怀。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做教师的应该给学生以父母、兄长般的关爱和呵护。天气变化时的虚寒温暖,节日到来时的真情问候,课间时分与学生的家长里短,对学习的关心和对生活的关照,结合自己人生的经验,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都会使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感受到父母般、兄长般的亲情。交流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就会在无形中建立起一种亲情和友情,在充满爱的氛围里,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为增加,教学效果无形中就会得到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尽管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但教学效果往往不错,学生评教成绩也比较高,往往即源于此。
二、课堂教学中亲情和友情的展现要遵循照顾大多数原则
高校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来自于天南海北的青年学子,他们有城乡差别、性别差别、地域差别,长相有丑俊、身体有强弱,家庭有贫富之分,智商有高低,入学成绩也参差不齐,对未来的追求和心理状态也有所区别,课堂表现出来的状况也不尽相同。作为一名授课教师要注意到这种差别的存在,但绝不应把这种差别作为对学生好恶的标准。
在课堂教学中,目光是师生情感交流最为重要的渠道[1-3],然而滥用目光和目光歧视或偏爱现象却比比皆是。有些男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授课时喜欢把目光专注在漂亮的女孩子身上,有的教师则喜欢把目光停留在专注自己讲课的个别学生身上,有的教师往往只注意中间座位的学生,有的教师甚至把目光游离在学生之外,这样就很容易忽略班上大多数同学的听课感受和效果,而且还很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反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则是心灵的语言,课堂教师授课时的目光,是传递学识的光芒,是表达友情和信任的信号,教师的目光所至,表明在关注着听课的同学,目光的交汇是师生的心灵沟通,学生懂或者不懂、接受或者没接受,教师授课方式是否得体,都从心灵交汇中得以体现。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光,要照耀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用温暖友好的目光传递对学生的亲情和友情,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让每个学生都能读懂教师的关爱、期待、鼓励、赞许和善意的批评等。
课间交流和答疑辅导是搞好课堂教学和拉近师生亲情和友情的重要环节,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把握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原则,不能以自己的亲疏、好恶来看待学生,争取对每个学生都做到一视同仁,在课堂练习的时候要转到大多数同学身边,主动与他们探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笑话不歧视,而是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并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思想动态,尤其是对生活负担重、学习有压力、性格内向的同学更要关心和爱护,从学业上鼓励他们,在生活上和思想上帮助他们,让学生能感受到在学校有亲人的关爱,从而消除思想上的孤独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也要注重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目前高校上大课的课程比较多,学生人数动辄百人以上,学生缺课和逃课的现象难免就会发生,点名考勤就成为教师常常采用的一种手段。点名固然是一种督促学生上课的有效办法,但点名需要浪费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时间,仅仅为了几个人的缺课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有些得不偿失了。不妨采用让班长记录一下缺课人的名单的方式来得更为简单一些,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与班长们建立起互相信任的亲情和友情关系。对于缺课的同学,不妨写个字条问明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提醒缺课的同学回到课堂这个大家庭。学生缺课、看课外书、睡觉打盹、说话等现象在上大课的教室里是常有的现象,授课教师面对这些情况,切记不要对学生滥发脾气,更不能用侮辱的语言训斥学生,因为很多没有违纪的学生往往会跟着受气,长此以往,会引起大多学生的反感,不利于师生间亲情和友情的建立。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演讲,把学生凝聚在课堂里,点燃他们自觉自愿学习的热情。
三、和谐亲情课堂的构建
和谐和充满亲情的课堂是一个富有凝聚力的课堂,在一个毫无拘束和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热情都会迸发出来,教学互动效果和教学效果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很多电视节目如演讲大赛、选秀节目,甚至相亲节目等都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笔者就曾采用媒体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在基本理论和知识要点等内容给学生介绍完后,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练习题和问题,让学生分组集体完成布置的任务,然后做成课件上台讲授,对于上台演讲的同学来说,本组的同学就是自己的亲友,授课教师就是亲友团的团长,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对讲课同学发问和质疑,该同学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由亲友团帮助解答,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讲解,并且在最后对同学的讲解进行点评和总结。
结果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情绪空前高涨,课件做得认真,讲课讲得仔细,答辩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整个课堂被掌声和笑语所包围。学生们分工协作的集体意识得到了提高,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提升,学生成绩普遍达到了优良程度。和谐课堂的建立,对教学工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若能主动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都能够构建属于自己和学生的和谐课堂,在一个快乐的氛围内,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
总之,亲情和友情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和渠道,是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润滑剂,是激情教学的基础,是我们努力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元素。
[1]周鹏生.教师非语言行为研究简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2]王北生.教学艺术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3]李彦存,董景兰.浅析教师的眼神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