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适应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2014-04-10任平
任 平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一、问题的提出
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早在1996年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就指出:“应该对刚开始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的最初职位及他们将要进行的工作,对其以后的培训和职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要顺利实现这一任务就需要很多新教师加入到学前教育这个“大家庭”中。然而,我国幼儿教师在教育行业上面临诸多严峻的问题,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适应问题尤为普遍[2],很多新教师在入职一两年后开始出现职业倦怠甚至转行。因此,笔者希望找出影响新任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的策略。
二、对新入职幼儿教师及职业适应的概念界定
新入职教师又被称为新手教师、新任教师、初任教师等,目前对“新入职教师”一词没有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新入职教师是指处于入职初期的教师,他们是正在经历从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转换的一个群体。有研究表明,入职前两年是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关键期[3],因此笔者在本研究中把新入职幼儿教师定义为学前教育(或幼儿教育)专业毕业、教龄为2年以内的幼儿园初任教师。
对于职业适应的界定,由于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对其概念阐释也各不相同。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心理动力学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两个角度进行界定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只要个人的愿望在职业中能获得满足,就是对职业的适应;社会学理论把职业适应的研究视点集中在工作群体、组织本身及其机能上,从个人与工作群体的关系以及个人在群体中的角色来把握职业适应”。[4]国内学者主要是从社会化角度来探讨职业适应的,把职业适应作为人的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认为职业适应是在积极的职业价值观指导与统率下所形成和维持的职业心态、职业能力、职业关系等与职业劳动及其环境之间的和谐状态。[5]
综上,本研究把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适应定义为:具有学前教育(或幼儿教育)专业背景、入职2年内的幼儿教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在积极的职业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和维持的职业心态、职业能力、职业关系以及与幼儿园职业环境的和谐状态。
三、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适应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四川和陕西两地32位新入职幼儿教师(年龄在20-25岁之间,学历多为专科和本科,其中有2位男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分为集体访谈和个别访谈,其中集体访谈的11位教师是刚毕业3个月左右的新手教师,其余教师的教龄在1-2年之间,对这些教师进行的是个别访谈,访谈形式主要为面谈和视频谈话,每次20分钟,在取得访谈对象的同意后进行录音,随后把录音转录成文档形式,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同时参考相应的学术文献,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
(一)个人性格
一般认为,外向型的人适合做幼儿教师,而内向型的人不太适合做幼儿教师。笔者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就抱着此种观念,认为自己性格内向,不适合任职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但又迫于各种原因无奈的走上了幼儿教师岗位,由于内向的性格导致他们在与家长沟通、与同事交流以及教学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问题,他们坦言,“如果有其他的工作机会的话,就会放弃现在的工作”。
(二)职业期望
职业期望,又称职业意向,是劳动者对某项职业的向往,也就是希望自己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职业期望直接影响人对职业的选择,并进而影响人的整个生活。一些新教师带着较高的职业期望甚至是幻想走上幼儿教师这个岗位,任职后发现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就开始出现失望低落甚至抵触的情绪。在访谈中所有的教师都提到“幼儿园工作繁琐”、“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家长不理解”、“孩子不听话”、“保育员不积极配合”等,这与他们进入幼儿园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表现出职业适应不良。
(三)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教师的一般能力而且需要具有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此笔者只谈幼儿教师所需的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到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以及沟通与合作等7项基本专业能力。然而,本次访谈中笔者发现,幼儿教师在沟通能力上尤为欠缺,大部分教师都提到与家长的沟通存在问题,“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家长不认可”、“家园共育困难”等字眼尤为突出。在笔者问及“您对即将到来的新教师有什么建议”时,有老师谈到“专业知识要扎实,专业技能要过硬,在幼儿园,更需要你的是过硬的专业技能,再辅助你的专业知识,就相当好了”。
在谈论职业能力因素时,不得不提到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一个与能力有关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应付或处理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6]新入职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职业适应的好坏。顺利、成功时产生的积极情绪及舒适的身心状态会使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而紧张、焦虑等都会对教师的自我效能判断产生消极的影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繁琐的事情、担心孩子的安全、过重的工作负荷难免让教师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长此以往,幼儿教师就会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适应甚至会产生职业倦怠。访谈中笔者发现,“忙、累、烦”等字眼是这些受访幼儿教师口中的高频词,他们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得不到肯定,自我效能变得越来越低。
(四)社会压力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严格,家长对幼儿教师这一行业的期望不断攀升,幼儿教师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主要表现在:(1)家长望子成才心切。农村家长希望老师教孩子读书写字,而不是整天玩耍;城镇的家长希望老师多教孩子唱歌、跳舞、弹钢琴等技能,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2)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生存压力大。这一点在男性幼儿教师身上体现更明显,访谈中的男教师多次反复提到“生存压力”、“生活压力”等词,并认为工资水平会是直接导致教师们离开该行业的原因。(3)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了解不多,尊重不够,甚至认为幼儿教师就是保姆、“孩子王”,这样导致幼儿教师自觉“低人一等”。在访谈中,有幼儿教师就提到“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提高,家长认为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大学老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幼儿老师直接带着孩子玩就可以了,本质上就是一个高级保姆”。
(五)工作负担
幼儿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已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重庆市主城区的一位幼儿教师曾做过一个统计:一周中除去代办、业务学习、科研学习等工作时间,真正属于自己安排的工作时间只有三个半小时,而在这短短的三个半小时里要完成教育计划、观察记录、教育反思、读书笔记、家园联系册,制作儿童成长册、布置环境等11件工作。其中还不包括各种培训、考核和加班。[7]新任幼儿教师刚从大学校园中走出来,一方面得适应自己的角色转换,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成主动的传业者;另一方面要每天应对高强度的工作环境,担心幼儿安全、起居、饮食等。长此以往,身心憔悴,从而出现各种不适应。
(六)职业关系
教师的教育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教师能否与儿童及家长、其他教师及领导以及与学校有关的社会各方面形成协调、积极、健康的职业关系。[8]新入职的幼儿教师由于环境的变化,加上自身能力、经验不足,在人际沟通交往方面存在适应不良。访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提到与领导、同事、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其中有老师谈到:“因为我们(园长和她)是两个园,园长在另外一个园,所以交流的机会很少”,“有的小朋友不想上幼儿园就跟家长说,老师太凶了,他不敢上幼儿园。家长也不到幼儿园来了解情况,直接就打电话跟幼儿园说,要求老师不要对孩子这么凶,孩子都不想来读书了”。当笔者问及“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您会找谁帮忙?或者说遇到不愉快的事您会找谁倾诉?”这样的问题时,大部分教师都是找自己的亲人朋友,而不会找身边的同事,其原因在于幼儿园基本上都是女教师,相互之间不太好交流。
四、解决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9]认为,人的行为与发展处于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稳定生态环境之中。其生态环境包括小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大系统。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境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中间系统是指由发展中的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情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外系统是指发展中的人并没有参与的,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大系统是指各种较低层次的生态系统(小系统、中间系统和外系统)在整个文化或者亚文化水平上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内容上和形式上的一致性,以及与此相联系并成为其基础的信念系统或意识形态。不言而喻,新入职教师的行为和发展也处于这样的一个生态环境之中,因此,笔者结合此理论从新入职教师个人(小系统)、幼儿园环境(中间系统)以及国家政策(外系统)三个方面对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适应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发挥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主体作用
这里的教师主体作用是指新教师在入职过程中应发挥自己的积极能动性,主动地参与幼儿园各项教学和科研活动,并不断调整情绪状态,使自己尽快适应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心态,发挥性格优势
马斯洛曾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10]所以说,新入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正确处理社会中的一些非常规现象。一般来说,外向型的教师很容易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幼儿打成一片,而内向型的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意幼儿的行为和内心。幼教工作不仅是一个需要热情的工作,更是一个需要投入细心、耐心、责任心的工作。所以说,不管是外向型的教师还是内向型的教师,只要发挥好自己的性格优势都能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2.加强实践锻炼,提升职业能力
新入职幼儿教师在大学通过几年专业课的学习,获取了一定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大都没有幼儿园实践经历,没能把所学知识和幼儿园实践相结合,所以在入职初期会遇到很多问题。笔者在访谈中问及“您对即将到来的新教师有什么建议”时,大部分老师都说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因此,笔者建议,新任幼儿教师应在大学期间多找机会去幼儿园见习,并把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入职后不断加强教育教学实践,从实践中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新任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加之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尽快地适应幼儿教师这个职业。
3.学会观察总结,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教师教育改革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备反思能力的教师”(reflective teachers),反思能力被看成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提升的关键因素。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和表现进行观察和思考,不断评价、调整和改进自身行为并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新入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认真总结幼儿园每日教学活动和常规管理,记录自己的困难,积极主动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幼儿园应积极为新入职教师搭建“支架平台”
“支架教学”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其含义是指教师为学习者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学的进行。在此使用“支架”一词,意指幼儿园应该为新任教师提供支持平台,帮助新任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环境。笔者认为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构建民主和谐的幼儿园环境,完善新入职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有研究表明,在优化幼儿园环境过程中,不仅需要为新教师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增强教师对幼儿园的归属感,还需要健全教师入职支持体系,为新教师的专业和情感提供支持,更需要完善幼儿园的各种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在营造幼儿园环境的同时,应该完善新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合理实施师徒制,对于新任教师的工作多持鼓励态度,给予每一个新任教师参与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位新教师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2.鼓励交流,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幼儿园应该鼓励新教师之间、新教师与老教师之间、新教师与园长之间以及新教师与家长之间交流沟通,并要求新任教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沟通技巧以及提升观察能力等。如,在与同事的交流中,新教师应该抱着谦逊的学习态度向其他教师请教;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新教师要立足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和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的观点、想法,做好家园共育。园长应鼓励教师之间多交流、多探讨,创设教师交流平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一种合作交流的互动关系,以预防职业关系紧张情况的出现。
3.建立客观公正的新教师评价制度
公平一直是教育的信念和追求,教师在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对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使教育走上公平正义的道路,这一点对新教师尤为重要。新教师如果在入职初期就遭遇不公平、不公正的评价,不仅会磨灭教学和科研热情,还会对教育职业萌生失望感,进而消极怠工贻误学生,影响之恶劣不难想象。因此,笔者希望幼儿园能高度重视新任教师的评价问题,以“人本主义”的观点建立合理公正的新任教师评价标准,尊重、关怀、关爱新任教师,促进新任教师自我效能的提升。
(三)政府应给予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
1.加大幼教投入,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地位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副主席史贻云指出,我国幼儿教师的身份与地位不明确,长期以来待遇普遍偏低,近年来甚至出现严重的下滑趋势。城市里原有的企事业单位办园的教师身份不明,社会保障无着落。在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承担着主要工作,却长期没有明确教师身份。史贻云也认为,目前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总量当中,学前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过低,政府投入明显不足。[11]幼儿教师工资过低,物价房价涨幅过快,微薄的收入无法满足当前的消费水平。笔者呼吁,国家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等一些相关法规,一方面可以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硬性确保幼儿教师的地位和收入;另一方面也能保障幼儿的权益。
2.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力量,为新教师提供职业支持
纵观国外教师教育,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为新任教师设置了专门的入职教育规章制度,并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制度的推广,而我国却没有这样的法规制度保障幼儿园新任教师的入职教育。因此,笔者希望我国政府部门为幼儿园新教师建立入职教育法规,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保障新入职教师职业培训与学习,这就需要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统领大局的责任,如:制定符合当地幼儿园新任教师特点和工作性质的入职教育方案;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并任命专门的负责人,以对新任教师的入职教育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查;定期举办针对幼儿园新任教师入职教育的专项座谈会,就新任教师在入职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讨论并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规范幼儿园新任教师入职教育的考核与评价等。[12]笔者相信,完善规范的入职教育制度得到有力实施后,定会对新任幼儿教师职业适应产生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1]宋萑.新教师专业发展:从师徒带教走向专业学习社群[J].外国教育研究,2012(4):77-84.
[2]沈文.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职业困境和角色认同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骆丽娟.影响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幼儿园环境因素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崔新玲.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钱懿琦.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车文博,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7]申毅,王纬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刘远颖.关于政治优质课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2012(7):96.
[11]张国,原春琳.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过低[N].中国青年报,2013-3-14(1).
[12]朱雯珊.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的现状研究——以长春市五所幼儿园为例[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