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工作胜任力模型构建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2014-04-10李美旭孙巍张红

关键词:科学化胜任指标体系

李美旭,孙巍,张红

(沈阳工程学院 a.信息学院;b.学生处;c.组织部,辽宁 沈阳 110136)

高校党建工作胜任力模型构建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李美旭a,孙巍b,张红c

(沈阳工程学院 a.信息学院;b.学生处;c.组织部,辽宁 沈阳 110136)

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关注,党建评价体系研究已经成为人文社科和党的建设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但是,对于高校党建科学化评价体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党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滞后,考评方法单一、评价研究有待进一步展开与深化、对“隐形”成效的合理度量尚有欠缺等问题。因此,需要创造性应用胜任力理论和模型,科学设置一些“隐性”指标,通过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来弥补客观指标的缺陷,以实现对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进行全面、中肯地评价。

高校党建;工作胜任力模型;评价指标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目前高校党建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同时高校党建评估工作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已不能适应党建科学化的发展要求。突出表现为:高校党建评估的价值取向缺乏指向性。工作中重台账资料,轻工作实绩;重考核,轻实用的问题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这就削减了党建考评对工作的促进作用,弱化了目标激励的导向作用。不少高校侧重党建的过程管理,而忽视结果管理和评价管理,从而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管理的成效。党建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考评标准设计不够科学,评价体系的内容过于简单,定性考核多,定量考核少。评估的运行程序缺乏创新性。党建评估多是采用听述职报告、组织考评、群众座谈、查看资料、听取汇报等考核方法。

此外,在高校党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方面,也存在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1)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滞后,考评方法单一。从总体上看,近年来高校党建评估工作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效,各地区和高校普遍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高校党建工作评价制度,推进了高校党建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与规范化,提高了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了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发现高校党建评价体系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主要体现在:宏观体系丰富而微观研究贫乏;考评名目繁杂而考评方法单一;重理论研究而轻实践运用。

(2)对“隐形”成效的合理度量尚有欠缺。党建工作不同于教育教学、学科科研等,有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党建工作在短期内不一定能取得明显成效或者可以用数字统计的,而当前的考核指标设置缺乏对这些“隐性”成效的合理度量,缺乏个性化测评。党建评估多是采用听述职报告、组织考评、群众座谈、查看资料、听取汇报等考核方法,在程序上存在制度性缺陷。

(3)评价研究有待进一步展开与深化。高校党建科学化是指把党的建设科学化地融入高校建设之中,把党的建设与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相结合,把党的建设规律、执政规律与高校的教育发展规律相结合,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提高高校党的建设水平。因此,加强高校党建科学化评价的探索与研究,对于推动高校党的建设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对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构建高校党建科学化评价工作是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高校党建评价科学化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在评价体系建设的要求和原则上,有些学者已经略有涉及,但这些研究仅局限于表面,还有待高校党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二、胜任力模型与高校党建科学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提出来的。他认为智商、知识内容的考试以及学校的成绩等等,并不能有效地预测人们在工作中的表现以及人生的成功[1]。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只有具备某些关键的能力素质,才能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做出相应的绩效行为,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些素质能力因素主要表现在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这也就是所谓胜任力。胜任力对工作表现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非常关键性的影响。胜任力涉及到的有些因素虽然是内隐的,但是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

有关胜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运用上,其中代表性模式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冰山模型,另一个是洋葱模型。

冰山模型是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来的。所谓“冰山模型”,是指人的素质有着一定的结构,好像冰山一样,分为可以看得见的表面的“冰山部分”和水平面以下的深藏的“冰山部分”。其中,可以看得见的表面的“冰山部分”主要是外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层面,这一部分容易了解与测量,是可以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而平面以下的深藏的“冰山部分”,属于人的深层次素质结构层面,主要表现为人的社会角色、特质和动机、自我形象等方面,是人内隐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洋葱模型是由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Richard Boyatzis)提出的。他提出这一模型的主要目的是试图对麦克利兰的胜任力理论有所发展。他认为人的胜任力有着类似洋葱的层次结构,其中外显的也就是最表层的部分主要是人的知识与技能,这一层面是最容易观察和改变的;而中间层次是人的自我概念、社会角色或价值,它的最主要特点是不易观察和改变的;最深层也就是最核心的部分是特质与动机,是胜任力中最稳定、也是最难以观察和改变的部分。

(2)对胜任力模型的应用。胜任力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都认为潜在的、内隐的深层次特征是决定人们的行为及工作表现的核心因素,因此可以根据胜任力理论原理,抽取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工作目标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个性因素,来构建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胜任力模型。这一胜任力模型应该包含“显性”和“隐性”两大构成要素,由这两种指标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高校党建科学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这样一个系统的高校党建科学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考核有利于确保高校党组织在“做什么”和“怎样做”之间的平衡,实现“激励性”与“发展性”两种效用[2],使高校党务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能够明确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理想状态,以实现高校党建评估工作的最大化。

开展高校党建科学化评价工作对于强化高校党建工作领域的质量意识,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校党建工作质量保障制度,有效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推进高校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以往党建测评指标设置缺乏科学性,考评的运行程序缺乏创新性,对“隐形”成效的合理度量尚有欠缺。高校党建科学化的评价效果取决于评价活动本身和评价指标设计及体系建构的科学化,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既应该包括高校党的建设“显性”指标,也应该涵盖高校党的建设“隐性”指标。

三、高校党建科学化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设计

(1)从高校党委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广大党员作用发挥三个层次指标选取党建科学化建设的关键点。党建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如何针对高校党建的独有特征,找出高校党建的关键点,并由此设置核心指标就显得非常重要。

高校党建的中心和目的,就是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为发展提供政治和组织的双保障作用。考察高校党建应重点考察如下三个方面:高校党委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和广大党员作用发挥。

高校党组织建设最为主要的工作,一是抓各级党组织班子建设,二是抓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和干部党员队伍建设。其中,抓各级党组织班子建设就是抓好学校党委班子和基层党组织特别是院系党总支(或分党委)建设。抓好校党委班子建设是高校党组织建设最为关键的环节。校党委班子建设首当其冲是抓好班子成员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通过班子成员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委统筹全局的能力,包括科学决策的能力、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等。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每一名党员干部都生活在一个基层组织之中,并接受基层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主要包括院系党组织、其他基层党组和基层党支部。只有搞好这三类党组织的建设,高校党建才能朝气蓬勃。

高校党的建设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息息相关,党的先进性要求党员必须具有先进性,党员先进性反映了党的先进性,是高校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载体。高校每一名党员教师和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只有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党的先进性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凝聚力和战斗力才有保证,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和统筹全局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保障高校的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核心指标应以高校党委统筹全局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要选取依据。评价高校探索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考察其党组织建设的成效,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要考察高校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和政治纪律性;要考察县域领导班子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情况;要考察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要考察学校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以及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状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实际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对高校党建的测评应以高校党组织统筹全局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要测评内容。同时,根据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学校科学发展和党建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在这三个层次二级指标的设置上又各有侧重点。高校党委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带头人,是高校党建的领导核心,因而要重点考察其领导核心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学校党建的骨干力量,是党在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因而要重点考察其战斗堡垒作用;广大教师党员和干部党员是高校党建的基础和细胞,因而应重点考察其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发展任务是不一样的,其党建的重点也就各不相同。目前,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高校党建的鲜明时代特征。因此,首先必须了解当前高校党建的特点,这是科学评价高校党建的前提。

四、高校党建科学化评价体系的“隐性”指标设计

高校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高校党建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互相包涵、紧密相连。那么如何实现两个指标体系的统一?一所高校党的建设的总体状况与学校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党建搞得好,党组织和党员能力增强,党的领导干部作风得到改进,党员模范作用得以很好发挥,这将对整个高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凡是科学发展成绩骄人的高校,党建都做得很好,反之亦然。这是由我们国家的特殊国情决定的。高校的发展,党建是重要抓手。如果把高校党的建设和学校发展割裂开来考察,是不科学的。根据当前高校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应该把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创新作为考核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是,高校党建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建设,具有综合性,如果单纯用数据来说话,容易走形式主义,操作起来也很麻烦。所以,实施党建的民主测评就显得非常必要,但如何操作民主测评,就应有一套科学的程序与方法。

在实践中有一些高校党建评价指标,如学校党员干部对制度重要性以及效用性的心理认同与遵守程度,广大师生对党组织的评价,党员的作风、表率、带头作用的发挥等,很难用量化指标来表述,有的党建方面的深层次要求和做法即使勉强细化为一系列具体标准,也很难确切反映生活的真实。因此,需要依据胜任力理论和模型来设置一些“隐性”指标,采用恰当的测评方式,通过在自然情境中与实践主体进行互动性沟通与交流,才能获得对这些深层次问题的解释性理解。

民意测验是个大工程,需要选择恰当、科学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高校党建科学化评价难度较大的原因是一些客观数据并不一定能够反映真实情况。比如理论武装、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方面,就很难用数据说明。如果简单地用学习次数、制度多少去评价党建成效,就很容易走形式。学习次数当然很容易提高,但是越容易实现的指标水分越大。党员干部对政治理论能否真正学以致用,他们的态度如何,运用量化指标来衡量无法得到确切可靠的答案。相比之下,通过设置“隐性”指标进行群众测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比如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让群众来说话就真实得多。

高校党建科学化的一些深层次探索与要求不应仅仅停留在客观指标的主观描述上,如学校领导核心作用测评,就很难完全通过数字化的定量指标来衡量。这就需要创造性应用胜任力理论和模型,科学设置一些“隐性”指标,通过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来弥补客观指标的缺陷,以实现对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进行全面、中肯地评价。

[1]David C.Mc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January,1973 (28):1-4.

[2]赵海涛.胜任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科学与管理,2009(4):15-18.

[3]安托尼特·D·露西亚,理查兹·莱普辛格.胜任——员工胜任能力模型应用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Party Construction Competency Model and Desig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LI Mei-xua,SUN Weib,ZHANG Hongc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a.College of Information;b.students'affairs departent; c.Organization Department,Shenyang 110136)

Recent years,studies on party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system have become important issue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party construction area due to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 attention.However,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is research is still in its infancy.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method to set up a college party construction competency model and design a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system with competency theory to further promote researches in this direction.

par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work competency model;evaluation index system

D267.6

A

1672-9617(2014)03-0422-03

(责任编辑 祁刚 校对 伯灵)

2014-05-10

辽宁省高校党建课题(GXDJ2013-B116)

李美旭(1961-),男,辽宁新宾人,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科学化胜任指标体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