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不同职业岗位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与对策
2014-04-10李玲
李 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入校后专业方向基本确定,绝大多数学生的未来就业岗位与在校所学的专业也基本相一致[1]20-21,不同职业岗位因其工作目的、工作对象不同,在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从业者身心素质和体能的客观要求也必然是不同的[2]273-274. 随着现代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对人的体力、脑力的消耗非常大,许多从业者常因身体局部疲劳或畸形等职业病的产生而被迫离开工作岗位[3].这就要求高职体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未来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的职业体能与身心素质同步发展,使学生掌握未来职业必要的体育科学知识和保健知识,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工作可持续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基本上是普通中专体育教育的延伸版或高等本科院校体育教育的压缩版,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基本上没有体育保健、体育娱乐等方面的知识,更没有体现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高职体育教育的特色[4]35-37.为此,文章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对该专业学生未来不同职业岗位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了构建,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力图为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1 机械制造专业岗位工作特点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是集机械、电子、电气等技术领域于一体的复合型专业.该专业未来面向社会的职业岗位主要有:1)车间技术岗位,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图纸的绘制, 工装设计、机制工艺规程的编制等.工作时主要以脑力劳动为主,工作部位是指、腕的持续工作,身体常处于静止状态,大脑、心理和视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2)车间操作岗位,主要从事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维护,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生产,工作时长期处于站立或躬身作业,手眼不停操作,动作复杂,定位重复用力多,属全身性体力消耗劳动;3)车间管理岗位,主要从事生产组织与调度,工作时身体直立行走时间长、与人交往多.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工作特点不同,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具有针对性.
2 不同职业岗位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2.1 车间技术岗位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此类职业岗位长期伏案,含胸屈颈,易造成上体驼背,眼肌疲劳,下肢易出现麻木,腕、指腱鞘劳损,心血管机能减退等职业病[5]20-22.为此,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应以篮球、排球、乒乓球、体育舞蹈、健美操、八段锦等教学内容为主,通过各种体育项目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手腕的韧性、手指的协调性、眼肌的活性,提高学生动作的准确性和肩背部肌肉力量与耐力性体能,发展学生上肢力量. 通过太极拳、桌椅健身操、颈部运动操、眼保健操、颈肩背部按摩等职业保健性体育教学活动,传授给学生消除或缓解职业工作中常出现职业病的保健性知识与技能,有效地预防职业疾病的发生.
2.2 车间操作岗位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此类职业岗位长期站立,不但要适应紧张而单调的机械加工作业,还要承受来自机械的振荡、噪声的干扰,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完成高精细的生产工艺,易造成下肢肿胀淤血、静脉曲张及心血管疾病,腰腿肌肉僵直和胃下垂以及耳鸣等不良症状[6]153-155.为此,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应以武术、体育舞蹈、动感单车、瑜伽、篮球、羽毛球、慢跑、定向越野等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以及广播体操、矫正操和生产操等职业保健性体育教学内容为主.以加强学生腰、腿部力量与耐力的训练,掌握腿部肌肉按摩方法,培养学生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发展职业体能、素养及职业保健等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3 车间管理岗位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此类职业岗位工作时身体长时间直立行走,人际交往多而杂,精神过度紧张,生活不规律,易患关节疼、胃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为此,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应选择游泳、有氧舞蹈、普拉提、形体、自行车、网球、定向越野、中长跑等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项目以及按摩、礼仪姿态性锻炼,慢步行走、放松性娱乐活动等职业保健性体育教学项目为主.以加强对学生腰、腿部力量和身心健康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忍受生理及心理的极度疲劳,具备良好的判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灵活善变、情绪调控能力,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掌握提高人体协调机能和心脑血管系统机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方法.
3 不同职业岗位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对策
3.1 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保证体育教学内容实施的关键.然而,由于客观历史的原因,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着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过于集中,很难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求.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现有体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大力支持教师考研、读博,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的局限性,许多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和未来职业岗位特点不了解,更不知晓学生将来的工作时处于一种什么姿势,身体哪个部位使用频率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需求相脱节的现象[7]96-97.这就需要组织体育教师到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现场观摩,观看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动作形式、运动部位、力量大小、动作快慢、紧张程度,从而,体验学生所承受的身体、心理、生理负荷等,讨论分析总结出各种职业劳动特点,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与职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锻炼活动.
3.2 教材建设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使用的体育教材,基本上是沿用普通中专或借用高校的体育教材,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内容重复多,许多教材中没有涵盖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造成上课内容枯燥、学生不喜欢教师所教内容或根本就学不会.为适应职业素质教育的要求,各个高等职业院校应从学院实际出发,组织人力、财力,围绕高职院校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标准,充分认知学生的专业特点,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分类目录[8]5-6,将职业体能相同或相似的专业归类分析,建设开发与学生未来职业所需体能、素养相适应的体育内容,编写与高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体现高职体育教育特色的教材.
3.3 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的完善与管理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器材设施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物质保证,是激发学生情感和潜在创造力的外界因素,对顺利的完成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室外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相对较为完善,但尚不能完全满足实施职业岗位体育教学的要求,而室内体育活动场所与器材比较匮乏,与实施职业岗位体育教学要求相差甚远,而有限的室内体育活动场所与器材仅供学生上体育课和训练使用,课外活动时间收费,严重地挫伤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9]67-69.这一方面要求政府或学校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增加室内体育活动场所面积,完善场馆设施,延长开放时间;另一方面,要求教学管理部门从体育教学的整体出发,科学运筹、精心设计,采用分班(或组)轮换的方法,加大室内体育活动场所与器材应用密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简易体育器材,以弥补体育器材的不足,提高实施职业岗位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出率.
3.4 体育考核评价
体育教学的考核评价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与职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体育考核评价时,基本上采用“平时成绩+运动技能”的评价模式,偏重于技术考试,重结果,轻过程,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10]74-75,78.为此,高职院校对学生体育考核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及良好的体育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形成,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侧重于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是否掌握职业特点所需要职业体能、技能与素养的锻炼方法,是否掌握常见运动、心理创伤的处置、保健方法,是否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在欣赏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4 结论
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主要以车间技术、操作、管理为主,只有针对不同职业岗位工作特点,选取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教学内容才能有益于学生对未来职业活动所需的工作体能、技能和保健知识的储备,强化发展学生的身体能力及运动保健、体育文化欣赏能力,使职业学校学生的身体心健康和职业技能全面协调发展,为将来尽快适应祖国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同职业岗位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中师资队伍是关键,教材建设、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是有效保障,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法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才能全面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玉莲,周 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与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J].教育与职业,2005(26).
[2] 薛建爱.山西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职业特点相适应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
[3] 刘全明,朱素英,侯景琴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
[4] 张 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05).
[5] 何爱红,金 彤.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构建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6).
[6] 董翠香,王 珊,朱春山.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
[7] 刘宇星.对高等职业学院体育课程目标及内容改革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01).
[8] 胡靖平.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9] 李春花,张 晓.探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7).
[10] 张华江,周波文,徐鹏高.湖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