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美学体现

2014-04-10

山西建筑 2014年2期
关键词:整体美学美的

马 涛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

城市规划的生态性是现阶段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其包含三个主要内涵:一是生态城市理论的基础研究,比如低碳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生态经济城市等新概念,二是生态城市的规划,比如生态适宜性的评价或生态足迹模型,三是生态城市的评价,即其的指标。可以说,城市规划对生态城市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既要有控制性,还需要引导性。在常规的规划中,控制性已经有较好的应用了,但对生态环境等趋向的引导还是比较缺少的,也就是说对于美的引导还是欠缺。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条件的基本满足已经不能胜任,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城市的生态追求也逐步体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及《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发布也体现了民众对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文化需求。在2007年,我国就已经提出生态文明的建设,近几年更是放在突出地位,并要求将其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各个方面,要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城市的构建中,美学是十分重要的,这里的美学并不是传统概念中美的意思,而是指生态的美。各种学者对生态美学定义均不同,但大概认识是一致的,即人和人、人和自然以及人和社会等各种生命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和谐相处,诗意栖居,回到人与自然万物的一体化。美学的内涵有,尊重生命的主体性,并以其为基础,强调自然界所有事物的相互依赖、相互包含、共生共存,从而达到生命间的和谐,尤其是在人和自然、社会以及人之间这种美的关系。

有形的生态城市规划是可看得见的,例如具体城市空间规划,但无形的生态规划,例如城市传统文化、习俗及艺术的延续,是同等重要的,两者相辅相成。我国历史文化悠长,历史文化名城、名山、名川、名湖等更是数不胜数,将其存在于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从而使城市具有生态美,才可达到现阶段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的同等追求。

但在现阶段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快速、无序的拓展,以至于带来频发的各种自然灾害。人的基本需求有五个层面,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自然灾害对于人们的安全,最基础的条件造成了忧患。安全与美学在生态城市中是统一存在的,安全是美的基础,在构建生态安全,生态风险、生态脆弱性及生态服务三个方面都是需要衡量的。生态风险性小、生态服务功能强,生态就会越安全。生态服务功能的设施决定了生态美学和生态安全的矛盾,即生态安全设施的建设。生态美学如果在城市建设时没有考虑,城市会被建成一堆冰冷的建筑物,没有人的情愫,但如果一味考虑美,而忽略了安全,美也就不复存在。比如很多城市的大型堤坝工程可采用钢筋混凝土,但在一些渠、河道等小规模可生态化的地方就可采用绿色堤坝,而不是一味得选用一种方式。

美的生态规划最重要的是整体主义,本体存在论,主体和环境客体融为一体,相互协同,二者为一个有机整体,共生共存。其实,从古代城市的建设中,天人为一早已提出,与现阶段对于生态美的需求不谋而合,今天城市的建设很多也是借鉴了古代。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工程地质无法勘测,城市选址无准确依据,且统治者的意愿占据了很大因素,洪涝、地震等是城市安全的主要问题。即使如此,也有很多把生态安全和生态美学结合得很好的城市规划。例如适应生态环境的建筑——黄土高原的窑洞,江南的吊脚楼,在城市面临内涝时,在低洼地区取土垫城,使低洼地区成为池塘、河道以至于又慢慢成为城市的景观,还有城市面对最严重的防洪问题时,都能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使生态安全与生态美学两方面达到双赢。如西湖的苏堤春晓,其堤就是西湖湖底泥沙疏浚建成的,三潭印月有测水位的作用,以至于苏堤最后成了造景的方式。

天人合一,古代给予了充分的解读,在城市建设时,将美赋予了各种设施建设,这种启示在今天也得到适用,比如钢筋混凝土防洪河堤上敷土后种植绿化,成为滨河公园。自城市整个的生态景色开始,将城市有名的传统景点作为起点,塑造新的城市景观特色,形成新的城市景观。另外,以结合现代与传统的造景手法,虚和实相搭配,建设生态河堤整体化的宜人公共中心、开阔空间等,可以使城市景观与生态河堤相融合。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的用地范围是飞速增加,但很多城市用地的发展都遭到格局限制,为寻求出路,很多城市都在探讨生态规划,既可实现服务功能,也可安全扩大城市可建设的用地规模。在有历史文化的城市,城市建设景观如何建设,既可以保持传统的城市风貌,还可以与城市景观结构相协调,城市的生态安全如何用工程措施来实现都是面临的难题。在传统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时,为整体的利益放手局部利益,为开阔城市生态安全,可以个别的工程设施来达成整体安全,牺牲局部的美观。但生态美学的参与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是必然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生态城市而言,生态美学在局部的瑕疵也会使整体不融合。生态环境的建设不仅要以小的生态美学修饰来补充其美上的缺陷,更是需要从最基本方面来控制生态环境的建设,要确保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还应确保生态美学的完善,达到生态城市的理想建设。

传统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在生态城市中强调的生态美中不受欢迎,考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要保护局部利益,则应从整体协调。城市的局部以城市的整体生态美为基础,而城市整体生态美以城市整体的生态安全为根本,即城市整体的生态安全应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解决。钱正英专家说过,只通过工程的办法来应对雨洪威胁是不对的,而是应该充分调用各种分洪、蓄洪、行洪区,尽量通过非工程方式来应对洪水灾害,还河流一个生态、健康、自由的空间,人与河流应和谐相处。

综合以上内容,在紧随经济的快速进展,生态美学融入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定的,但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生态安全,其与生态美学会发生矛盾。处理这个问题时,要有正确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知道生态安全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生态安全也并不一定要通过工程措施实现,可以从城市整体生态安全来把握。对已有的生态安全,可通过改造来融合生态城市的景观。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个国家都为建设生态城市努力,如法国巴黎的城市宣言为把塞纳河还给热恋的情人。吸收各国的经验,我国可以考虑一些方面,如加强生态美学的民众认识,让民众来参与,生态城市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参加和认识,使生态美学逐渐明朗的介入到生态城市指标系统。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诗意栖居的建设需要缓慢的书画,人与自然的和谐、诗意画意会铺卷开来,实现真正的人和自然美好相融的诗意栖居。

[1]龚伟斌.深圳生态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历程与启示[J].山西建筑,2011,37(14):16-17.

猜你喜欢

整体美学美的
盘中的意式美学
打破平衡
外婆的美学
好美的雾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