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岔路河滨水敏感区控制要素体系研究

2014-04-10王慧颖

山西建筑 2014年2期
关键词:河滨岔路敏感区

万 婷 王慧颖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1 基础性研究

随着吉林省的战略调整,岔路河滨水敏感区会作为城市新的增长极,如经济开发区、新产业园区、外商投资区、会展、体育基地及其他对外交流基地等,而这些区域具有较高的生态敏感度和脆弱性。在高强度的城市建设活动影响下,岔路河沿岸潜生态敏感区甚至更大范围内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滨水敏感区的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生态敏感区的类型包括:河流水系、滨水敏感区、山地丘陵、海滩、特殊或稀有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沼泽、海岸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所谓滨水敏感区就是指生态敏感区中的滨水地区,特指与水体接触的城市临水空间。滨水敏感区是对整个城市区域具有生态环境意义的生态要素或实体,在人为干扰下自我恢复能力较差,一旦毁坏,就很难恢复。

2 吉林岔路河滨水敏感区问题分析

岔路河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岔路河镇,滨水敏感区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吉林岔路河滨水敏感区规划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土地利用率低

滨水敏感区规划相对落后,各地块都是单独开发,缺乏相对联系,配套设施不健全,且多处于低水平状态。好多地块存在工业与居住、耕地与工业混杂使用情况。部分企业停产,造成工业用地闲置,公共设施用地也因受到局限而不能得到扩展,并有空地、闲置地穿插于用地之间,造成用地使用功能混乱。

2.2 生态环境较差

由于岔路河与森林公园的保护监管力度不够,局部地段存在生产、生活的污染状况。滨水公共开放空间无法实施,滨水景观界面处于混乱状态。周边生态条件又没有与城镇进行紧密的空间联系,致使该地区公共绿地极度匮乏,生态环境没有得到维持与发展。

2.3 建筑高度千篇一律

由于管理不善,滨水敏感区出现很多体量较大、建筑高度较高的建筑,使整个滨水敏感区缺乏韵律感。更多的是对现存的建筑或景点不加考虑,任意在其附近大规模、大体量的开发,不能融合地区特征,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滨水特色和轮廓,人为地割裂城市的空间形态。

2.4 建筑特色不鲜明

滨水建筑的分区不明确,现代风格、欧式风格相互穿插,不能很好的体现地域特点;滨水区的建筑色彩缺乏主基调,并且有些色调不适合在寒带地区出现,没有形成具体的体系。

2.5 配套设施不齐全

滨水敏感区周围处于全部拆迁重建阶段,缺乏各项基础设施,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2.6 滨水敏感区道路建设滞后

对外交通压力较大;内部交通道路路况较差,且缺乏城市型道路,制约着该地区发展建设。此外,缺乏连贯而便捷的公共步行道与滨水敏感区直接相连,公众的步行路线往往被机动车行道路截断,削弱了公众参与性以及公众与水体的联系。

3 控制体系要素

3.1 环境容量控制

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岔路河滨水敏感区环境质量,本文按照用地性质不同进行分类,控制的内容有容积率、建筑密度及绿地率。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容积率为1.5,建筑密度控制在35%以内;教育科研用地容积率不大于1.5,建筑密度不大于25%;体育设施用地容积率不大于1.5,建筑密度不大于30%;医疗卫生用地容积率不大于2.0,建筑密度不大于30%;居住用地容积率控制在2.0以下,建筑密度控制在20%以下;中小学用地容积率不大于1.35,建筑密度不大于25%。

规划范围内建设应按不同用地性质分别控制附属绿地比例,其中:居住用地内绿地率不应低于35%;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内绿地率不应低于25%;体育设施用地内绿地率不得低于40%;其他各项建设用地的绿地率不得低于25%。

3.2 建筑建造控制

1)建筑限高。

岔路河滨水敏感区大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距离防洪通道50 m以内的区域,该区域主要以公共建筑为主体,建筑高度不超过15 m;第二层次为距离防洪通道50 m~100 m的区域,该区域为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结合,体量可适当放大,建筑基本都控制在30 m之内,中部的居住建筑应该高点;第三层次为距离防洪通道100 m~200 m的区域,该区域以居住建筑为主,高度基本控制在50 m以下。这样就能规划出具有韵律起伏的天际线。建筑群落随着地形的变化由居住区到其他核心区域,建筑限高依次降低,形成主体明确的轮廓线景观,在景观节点处可形成局部隆起。

2)建筑后退。

为保证岔路河滨水敏感区的环境质量,保证各地块建设开发的合理性及公平性原则,各用地的建设都同时满足建筑物后退建设用地边界距离和建筑物后退城市道路红线距离两项要求。一般建筑红线后退建筑高度的10%~15%,最多退至24 m。

3)建筑间距。

建筑的建筑间距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吉林市建筑日照间距规定》第五章中建筑物采光间距规定执行,同时要符合消防、防灾、卫生、环保、管线埋设、道路通行和建筑保护等相关规范、规定要求,并体现建设的公平性。

3.3 城市设计引导

1)建筑体量。

滨水敏感区建筑应集中体现城市的现代特征,应以简洁、明快、高品质为特点。整个规划区街道两侧不宜出现体量过大的建筑,且宜适当变化,如板式与点式建筑结合布置。商业建筑的体量不宜过大,可个别偏大。中部的居住建筑宜设计成高层,作为本区的制高点。

2)建筑形式。

从发展旅游、塑造城市特色角度来看,滨水敏感区相邻地段的建筑整体上应统一协调,应该注重塑造有传统文化魅力和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包括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建筑群体组织以及对地方气候的适应性,应体现简洁、实用、大方的特征。生活区建筑风格协调统一,突出不同建筑的个性特征。居住建筑采用现代民居坡屋顶形式。

3)建筑色彩。

滨水敏感区两侧的建筑色彩结合用地功能可分为两类控制:核心建筑色彩。适用行政科研区。总体基调为浅灰,应体现大气、热情、向上的环境氛围,色彩不宜张扬,个别可以采用鲜亮的色彩,但应与周边色彩相协调。应在细腻的材质变化中体现精致的细节特征;生活建筑色彩。居住区建筑应考虑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特色及北方冬季寒冷等综合因素,颜色主要以暖色为主,同时需要清新淡雅,营造亲切宜人的适居氛围。

4)建筑风格。

岔路河水景怡然,建筑应适应地域风貌,融于自然。建设者不必追求标新立异,而应以人为活动主体,为人们创造尺度适宜,亲切的建筑形象。滨水敏感区的居住建筑宜设计为现代主义风格,主要采用欧式风格。

3.4 行为活动控制

1)交通控制要素。道路交通是城市健康、高效运营的保障。滨水敏感区的街道设施是城市开敞空间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应该满足开敞空间的功能要求,体现开敞空间的景观品质,符合开敞空间的场所特征。作为滨水旅游城镇,步行交通系统既符合自然条件,也符合旅游休闲的需要。规划在岔路河镇建立步行区和步行通道结合的步行系统。步行通道分为步行街、滨水步行带、转经路、主要步行通道、次要步行通道、组团生活性步行通道六种类型。规划岔路河镇停车场由公共停车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路边停车组成。停车泊位供应以配建停车为主体,并结合重点商业区、重要交通设施、主要旅游景点等地区的特定需求设置一些公共停车场作为补充。

2)公共空间控制要素。岔路河滨水敏感区规划以新公共空间原型为特色,提供符合现代生活的设施。滨水敏感区在空间上一直是城市中的特殊地带,是塑造公共空间特色的重要地段。岔路河规划结合城镇功能轴节点、重要景观视廊交汇处、重要广场空间等空间节点以及重要历史建筑和宗教场所,建设体现城镇自然和人文景观特征的空间场所,这些特色节点和标志也是居民和游人识别城市、感受城市、体验城市的重要地标,同时也是市民进行集会和休闲活动的公共空间场所。

3.5 其他要素控制

1)土地使用控制。土地使用控制即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作出规定。具体控制内容包含:用地面积、用地边界、用地性质和土地使用相容性。

岔路河滨水敏感区位处岔路河镇,镇域规划面积为30 km2,整个地块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交通便利,景色优美,植被丰富。

岔路河滨水敏感区主要包括行政办公特色片区、商业服务特色片区、文化娱乐特色片区和旅游休闲特色片区等。规划将各种公共建筑沿主要空间节点和轴线布置,通过核心功能的植入和多样化公共空间的建设,形成“新岔路河”的集中展示区。

土地使用相容性是通过将各行政单位集中办公、部分地区商、住、办公功能混合等方式,实现土地使用功能的多元化,从而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2)配套设施控制。通过建设宾馆酒店、供氧中心、集中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形成功能完善、空间集中的旅游服务中心,使“新岔路河”国际游客接待与服务中心成为突出展现地域风貌与民族文化的城市重要场所和代表“新岔路河”形象和承载时代精神的重要滨水敏感区标志。

4 结语

城市滨水敏感区的开发控制,不仅仅是给城市创造良好的外在景观,更是城市空间形态完整的一部分,需要从更宏观的视野来考虑。努力建构一个城市滨水敏感区空间结构的框架,从而使滨水敏感区的开发控制与更大范围的城市空间演变联系起来,解决原有的开发建设引起的矛盾和问题。

[1]吴志强,李国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钱 欣.城市滨水区设计控制要素体系研究[J].中国园林,2004(11):65.

[3]郭 鹏,陆秋野.哈尔滨松花江滨水地区开发控制实践[J].规划师,2011(6):32.

[4]孙 勇.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的适应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令晓峰.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的适应性编制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张玉钦.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河滨岔路敏感区
那一次,我站在岔路口
Apollo 13
基于GIS的赣南地区城镇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以赣州市龙南县为例
克罗地亚萨瓦河河滨创意公共空间
首尔市丹川河滨改造方案
岔路与选择
在某个敏感区如何协调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究
岔路失羊
观察:户用光伏岔路口
牡丹江流域自然地理敏感区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