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思考
2014-04-10曹汝英
曹汝英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
高职高专理论
关于“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思考
曹汝英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
知识经济社会时代要求以创新、创造为特征。本文从创业型大学的创新理念、创业型大学对地方经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的引导作用,以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赋予毕业生创业的基因,使优秀学生走向社会创业而成为企业家和社会中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创业型大学;创新能力;创业素质;发展;转型
国家进入了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建设创业型大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创业型大学应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创业型大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本身的事业要创新,通过改革,事业得到创造性的发展。二是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即创业型人才,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和干部,这些人走向社会能够成为有所作为的创业的人才。
一、创业型大学要有创新的办学理念
只有创新的办学理念才能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
(一)创业型大学是全面的创新
1.创业型大学是学校贡献社会的价值最大化的创新
创业型大学的精神重在“以努力为国家战略发展服务,为民生建设服务,推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和人才,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为使命”。努力承担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应有作用。
学校价值观和社会职能的演变,对知识经济形态的产生起到先导性作用和助推器作用。实现学校作为教育机构贡献社会的价值最大化,关键在于学校具备强大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办学职能以及这三大职能的不断融合和协调发展。
2.创业型大学是超越“传道授业解惑”的全面创新
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办学,是基于专业知识和文化道理的传授。知识经济社会时代要求以创新、创造为特征。创业型大学超越传统的办学理念,引导力量投放到为地方经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上。通过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赋予毕业生创业的基因。优秀学生走向社会创业而成为企业家和社会中坚。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创新型大学不仅仅局限于纯学术、科技规律的探索研究,更加注重在更深更广、更全面的社会层面展开创新。诸如科技应用样式、商业机会、运营模式、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创新。最新鲜的例子是苹果公司,她以创新的运营思路,在强手如林的IT行业,击败众多技术鼻祖、跨国巨头、行业霸主,发掘商机而跃升为明星,改变了社会。对我们的启发就是:学生们不一定成为爱因斯坦,但可以成为乔布斯、比尔·盖茨,这意味着年轻人上大学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更清晰,而且有特色。
(二)创业型大学是全新的战略选择
1.建设创业型大学是学校创新教育发展的战略需要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创业型人才。拥有知识和技能的大学毕业生也理应成为创业的主力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大学走职业教育特色发展道路。贯彻教育对国家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需要以崇高、积极的事业心经营学校,探索创业型大学价值理念、学校结构功能。以企业家精神办学,实践创业型大学成长发展机制、制度安排等。
2.建设创业型大学是学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地位的需要
“作为”决定地位。创业型大学以“校企”、“校政”等公共关系为纽带,得以多方面、深层次地介入国家利益和社会的发展,重点介入区域经济的发展。学校创业教育的成果结合商业与资本运作,将产生社会、智力和人力等项资本,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同时学校的自身价值不断增值,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得以不断提高。这正是“斯坦福—硅谷”模式的精华所在。
3.建设创业型大学是高职学校突破目前办学困境的有效路径
随着国家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高职学校的发展遇到了许多问题。规模发展已经成为高职学校的过去,高职教育教什么?创业教育怎么教?办学经费和渠道如何拓展?师资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再提升等办学内涵和外延,是未来学校竞争发展的主题。
建设创业型大学,是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创业型大学将全面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特别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 “创新精神”,有利于加强学校创业文化氛围,促进建设和谐校园。
二、创业型大学要有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统一办学思想、树立转型信心
1.营造创业型大学创业发展的氛围
学校要统一思想,以集体的意志和力量去应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教育形势的新变化。动员号召全校师生认识“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意义和必要性”,形成学校创业教育与创业发展的文化氛围。
学校要树立建设创业型大学应有的价值观和实践观,制订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政策和措施。并以在艰苦或恶劣环境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创业原意,形成创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共识。要消除知足常乐、安于现状的心理,提倡进取向上、勇于首创的精神;同时要提倡永不过时“勤俭办学、团结奋斗”的工作作风。
2.树立创业型大学创业发展的信心
欧、美、亚洲都有通过选择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实现功能转型、摆脱困境并做强的成功学校案例。教育研究者结论:“地方型”、“行业型”大学更易成为“创业型”大学。这将带给高职学校有益的启示。
高职学校为吸引更多的资金支持,引进更优秀的师资,招收素质更好的学生,而更加重视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发展。因此,高职学校内部具有更强烈的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二)统筹校内资源,形成创新的办学合力
1.形成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合力
学校的决策领导集体从发展战略引领并推进,制定发展目标、统一调配资源。专家学者群体,要自觉围绕创业型学校发展目标,献智献力。充分发挥管理部门和各专业院系的积极性,“自动自发”参与创业型大学转型。
2.加强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团队合作
纵观成功走向社会化并引领方向的校办产业,无一不是依靠强大的团队而发展。学校围绕核心领军,集中团队力量,形成创新发展优势。找准目标快速突破,取得成绩并扩大影响,获得持续发展。
(三)强化学校基础,构筑特色的办学条件
创业型大学要具备对多样、复杂的社会需要做出创业型反应的基础和条件,具备包括:
1.创业型大学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对学校的发展具有直接的行政权。具有内部资源调配能力,能够主导合作办学方向,主导合作伙伴。
2.创业型大学获取社会资源和社会认可的能力
学校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外交流,建设强有力的资源拓展渠道和网络,加强与外界合作。可以参与“官产学研”活动,为学校拓展渠道和发展空间。可以通过行业办学、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3.创业型大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入度和贡献度
学校不断突破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定位,更多地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并做出贡献。国家农产品物流工程中心已取得很好效果和经验积累。除了政府对大学财政预算投入,学校对开源节流拥有更多自主权。可以主动寻找机会,参与地区经济建设、进行社会服务,多渠道自筹办学资金。
4.创业型大学的多学科及协同优势
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发展“订制教育和培训”。特别是服务类、管理类、创意文化类的学科专业群。通过专家学者群体在行业学会,标准制订和成果评价等领域的学术兼职,扩大名校名师在社会活动中的影响。
5.创业型大学自主创业的文化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服务,把提升对社会的服务能力和区域经济的贡献度作为学科建设工作的首要目标和主要价值取向。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地位。激励师生员工创新创业,对师生的创业行为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启动资助,对创业创新突出的师生给予特别的业绩评定,同时强化师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培育学校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
三、创业型大学要有务实的育人机制
(一)强化对学生创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更高层次的融合才是创业型大学的实质,因此,三者不可偏废,其中教学永远是大学的基本职能。通过实施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通过科研和社会服务使学生获得创业的训练。
1.以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学校要积极倡导改革并形成符合创业型大学基本要求的课程体系。重视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的重要性,强化实践课程对训练学生创业实践和创业技能的必要性。将企业的工作任务、作业流程、行为规范等纳入教学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以创业教育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学校重视对现有师资的创业教育与培训,通过教师参访创业型大学和机构,进行学习交流,提高教师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教育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创业意识强的教师、聘任业内兼职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同时邀请更多的企业家到学校专题讲座,使学生与企业家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更深入的交流。
3.以创业教育带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校要不断提高科研、服务、教学的开放度,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专业实践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实施产教融和与创业实践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紧密结合,开展创业教育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活动,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增强师生的创业意识,加强校园创业文化的建设。
(二)实践有特色的创业型大学的建设
1.建特色的创业型大学不能照搬现成的模式
高职学校的现实条件和水平,不能照搬国外做法,甚至不能照搬国内综合型大学的发展样式。一是,不宜分散出击,要充分发挥学校整体的力量优势,尤其是转型初期,必须克服学术界一人一个研究方向的弊端。二是,坚持将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历程,成为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历程。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学校要打破原有的传统的组织架构,以研究实验室或研究小组方式将不同专业或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形成合力,建设特色的创业型大学。
2.建特色的创业型大学要找准方向和突破口
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发展任务形势紧迫,学校办学人、物、财条件有限。因此,要结合学校特点、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状况,选择有优势、有前途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需要多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协同,以产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性成果。
(三)加快创业型大学体制和制度的转型
1.改革组织形式,完善运行机制
学校建立中介组织、咨询公司,通过提供咨询、技术服务等的方式不断将智力和人力带入企业,并探寻这些智力和人力在企业实际应用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同时调查企业对创新的需求,从学校筛选具有商业意义的成果满足企业需求。
与企业建立长期研发合作组织,通过企业经费和设备的扶持,让学校能够更直接地满足企业对某一特定问题的需求。同时,兼具人才培养的功能,为未来产业界储备人才力量。使学校管理机构成为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或转移中心”。
2.抓好制度建设,形成创新机制
要营造学校创业转化的良好制度环境,鼓励师生员工从事创新创业,形成创业的内在动力机制。发挥制度的激励机制,加强整合跨学科研究资源和成果,促进学校包括校企合作、技术转移、参与经济发展以及其他联系与合作行为等学术服务的内容外延,提升学校科技成果的“科研价值”、“商业价值”和“创新价值”。
[1]陈笃彬,吴敏生. 创建创业型大学路在何方[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1).
[2]李薇薇,文泰. 服务社会,激发内在创新力[N].中国教育报,2009-04.
[3]冒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N].中国教育报,2009-02-11.
[4]陈笃彬,吴敏生. 创建创业型大学 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N].福建日报, 2008-04-01.
[5]曹燕华(导师:姜文达). 关于地方构建大学生创业机制的思考:高校和政府的作用[D].宁波大学硕士论文,2011.
[6]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 西南大学,2011.
[7]熊华军,杨雯静. 创业型大学的产生、特性及其发展[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8).
[8]陈和平. 创业型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06).
[9]刘叶. 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 华中科技大学,2010.
(责任编辑:孙建华)
The Latest Thinking about Establishing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CAO Ru-ying
( Shando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50103, China )
Innovation and creation are features for the demands of the time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society.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the innovative ideas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the guiding fun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n improving the lo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promoting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giving them the "genes" of starting a business, encouraging talented students starting their own business and becoming the salt of the earth.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nnovation capacity; entrepreneurial traits; development; transition
2014-05-18
曹汝英(1962-),女,山东淄博人,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G640
A
1671-4385(2014)05-00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