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几点思考

2014-04-10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概念政治思想

罗 振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探析和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元理论研究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虽然被人们广泛运用,但是究竟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概念上众说纷纭,给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运用带来困难。在政治多级、经济全球和价值多元的当今社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用实际工作需要,正不断被“弱化”甚至“非化”的危险,因此,在新形势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重新探讨和分析,意义重大。

1 从概念构成分析

从思想政治教育一词的构成来看,它是由思想、政治和教育三个词构成的。本文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一词的构成上来分析。

1.1 思想

思想是思和想的统一,其实反映的是思和想两个不同的过程,思是向内的过程,想是向外的过程。内思以动词形式表现出来,外想以名词形式得以表现。作为名词的思想,指的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思维中再经过思维活动后而产生的结果,对其有两个判定标准,即事实判断的真理标准和价值判断的价值标准。作为动词指思考、考虑,判断标准是逻辑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主要是名词词性,强调人的思维活动结果及结果的社会意义,有三层含义:一是具有思想教育的内涵;二是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功能,也就是要解决被教育者的思想问题;三是思想一词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进程中所指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就是说人的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1]4。

1.2 政治

长期以来,不同学者对政治一词作过很多不同的解释,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以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理论框架为中心的解释,一类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以下来看第二种解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2]。列宁说“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3]。列宁还说“只有当阶级斗争不仅发展到政治领域,而且还涉及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的机构时,那才是充分发达的、全民族的阶级斗争”[4]。毛泽东也认为“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5]。因此,可以看出,利益是政治的基础立足点;政治活动的主体是民族、国家、阶级、政党;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战争或议会斗争,在夺取政权阶段和巩固政权阶段制定法律、路线、方针和政策。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一词所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阶级或者特殊的社会集团内,为达到和实现他们自己阶级或集团根本的经济利益,从而围绕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权,通过政治见解、政治趋势、政治行为而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其评价标准是要解决立场问题,站在不同阶级的立场上有不同的政治观,价值相对性突出。但不同国家、政党、阶级之间还存在着共同利益,因此也有全人类的共同标准。但是,所有的阶级都试图用全民性的桂冠来掩饰自己狭隘的阶级性,问题的关键是看一个阶级是在口头上还是在实际上、一直还是一段时间内为人民服务。

1.3 教育

教育一词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从中能够看出教育的原意是上施下效。教育包括教和化两层含义:教,传授知识;化,即熏陶感化。教育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6]。狭义上是指“学校教育,即按照规范的明确要求,在向被教育者传授知识和技能过程中,采取提前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充分发展智力培养和体力培训的活动”[7]。教育相对于环境对人的影响而言,环境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随机偶然的、隐性的。影响的结果有两重性,既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教育则具有明确的导向,一般是积极影响。教育相对于学习、修养而言,主体不同,教育是主客体之间的活动。学习和修养是个体的自我活动,但二者的目的是相同的。学习具有强烈的自觉性,教育具有强制性,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教育比学习效率高。人的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特别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后天习得的。教育中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形的或无形的)。教育的作用具有抵消、克服环境对人的自发性、盲目性、偶然性、消极性影响的作用。教育是人的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和训练。教育还提供了可以和他人比较、督促、竞争的有利的条件和氛围。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是活动的方式,是手段,它限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状态与运行模式。

1.4 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对思想、政治和教育三个核心概念分析,其中“教育是途径,思想是根基,政治是方向”[1]572。“思想”就是意识;“政治”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二者都是伴随着人类和社会的长期进步而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又都是在人类不断认识和积极改造主观客观世界的重大活动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广义上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人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其中思想方面教育强调思想认知、思想转化、思想的结果及结果的社会意义;政治方面的教育强调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情态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

2 从概念的形成过程分析

在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才发展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一般可以把这个形成过程归纳为四个主要阶段。“宣传工作”是最早使用的概念,从概念演化的角度讲,这是起始概念,是最抽象的、笼统的概念。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共产主义同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质的由无产阶级成立的政党,在其章程里最早提出了“宣传工作”的概念,并明确在章程中规定:任何一个参加无产阶级政党的同志都必须而且无条件的“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8]。1903年5-7月,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定期代表大会上起草并通过了宣传工作的有关决议和草案。毛泽东在1929年发表了一篇题为《红军宣传工作问题》的文章,在文章中,他把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并同时指出,只有通过努力,很好地实现红军的宣传任务,才能实现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消灭反动派、建立人民政权的总任务[9]。毛泽东同志把当时红军的主要任务和第一重大工作确定为“宣传工作”,由此可见,在那个时期,红军已经掌握了“枪杆子”,在确立了军事地位后,当务之急是利用“宣传工作”武装群众,消弱反动统治阶级的势力,因此把宣传工作作为红军全部工作的“第一重要工作”和“主要任务”。

“政治工作”的概念是列宁同志在1902年前后成立布尔什维克党的时候提出的,后来,在中国共产党建国前的战争年代,“政治工作”是使用最频繁的一个概念。1934年,周恩来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毛泽东在1959年把做好全国的“政治工作”作为是抓好一切经济工作的根本和“生命线”的论断。在苏联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斯大林同志首次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的概念,并在报告中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解读。“思想政治工作”最早是陈云在1940年3月19日的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生毕业大会上提出的,他说:“维护党的统一,不靠刀枪,要靠纪律;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端正路线和方针政策。”[10]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使用了此概念。毛泽东同志后来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更加全面细致地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经常出现并定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1950年代,有很多不同的提法,在军队中主要使用“政治工作”一词,其他领域很多采用了“政治思想工作”或者“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些领域使用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等名称,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交替使用。直到1960年代,很多领域逐渐统一使用“政治思想工作”概念,“政治思想工作”一词成为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标准的统一叫法。到了1970年代,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全党工作的重心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种历史条件之下,“思想政治工作”一词逐渐成为了该领域的统一规范提法。

“思想政治教育”一词是从“思想政治工作”概念中不断延伸出来的,它开始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的深入和广泛运用,在很多领域内开始流行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提法,并在工作中发展成为一个比较规范的、定型的概念。尤其是1950年2月全国第一次学校工作会议的召开,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在学校中贯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开展好新民主主义学习活动的重点。不久,随着朝鲜战争的全面爆发,国家教育部根据中央指示明确提出,要求全国高等学校要改变过去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内容和方法,迅速组织开展以抗美援朝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教育,并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进行[1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演变的历史过程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变化,由于党的任务和工作重点从政治斗争转向经济建设,“政治思想工作”概念随之由“思想政治工作”概念所代替,最终发展为统一提法的“思想政治教育”。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性的工作任务向学科化、科学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从社会本位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由人的外在行为向人的内在思想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思维方式由斗争性、对抗性政治思维向协调性、和谐性思维发展。当今社会正处于这四个转变的过程中。从其概念发展过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逐渐由政治方面的教育向思想方面的教育转变,更侧重和突出的是社会的教育领域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根据一定阶级、政党或社会群体的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其成员进行特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2]。

3 从概念的使用背景及领域看

3.1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使用背景

在20世纪50年代,虽然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一词,但只是众多提法中的一种,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在很多领域使用“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或“政治思想工作”等概念。直到1984年,全国各地高等学校普遍在专业建设中新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提法才开始逐渐被重视并统一使用起来。如果细致分析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一是经过了长期的政治斗争,人们开始对政治的提法产生厌倦,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逐渐改变了社会生活中的泛政治化现象,使全社会的经济生活不断得到关注和重视。而“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涵盖的范围更广,在面向全社会时,可以淡化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政治色彩,包容性更大,认同度更高;二是随着不断深入的改革浪潮,人们的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思想方面的问题,新旧思想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思想迷茫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过渡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占领意识形态;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功能是指它本质的外部体现和集中表露,由于这种特有的功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许多领域得以存在并发展壮大,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合法化”[13]。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性和社会性。社会性功能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个体性功能包括生存、发展、享受等方面。社会性功能具体化为经济上的利益协调、政治上的稳定、军事上的激励。个体性功能具体化为能够促进个体的生存、发展和享用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不同,人是具有能动性的社会存在物。人不仅生活在物质世界里,也生活在意义世界里。人对精神意义的追求不可或缺,人活着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快感、快乐和幸福。当个人感到更多的精神愉悦时,要有很多条件如物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条件中和人的品质、态度、信念紧密相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它会影响人的生活态度、精神状态。社会性功能不是目标、动机等主观意向,而是指看得见的客观事实和结果,如果说不能够区别事实求是的客观社会结果和主观上的意向,那么肯定会造成功能分析上的混淆[14]。维持政治稳定一靠教化(教育、攻心),二靠法律的强制(军队、监狱、法律)。任何社会都要有软和硬两手相结合。教化的范围、对象是有限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教化。军事政治上的高压虽然效果明显,但社会成本高,短期可以,长期不行。它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能让人心服,还易激化矛盾,引起反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军事激励可以用严明的纪律来约束成员,但更重要的还靠成员的觉悟。利益矛盾的调节,一是制定各种政策,二是教育。政策是通过利益诱导机制来调节的(遵守即给予利益,违反则给予制裁、处罚)。政策作用的优势是它的利益诱导机制具有普适性;任何政策都有价值导向的局限性,只顾其一,不顾其二。

因此,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国情要求必须重视和强化对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调节人民内部矛盾和多方利益关系非常重要,有利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思想品德和精神追求,也对优化全社会政治生态、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民主建设等意义重大,同时对净化社会不正之风,引导社会风气的良性运转,对社会发展进步、国家繁荣富强产生积极正面的深远影响。

3.2 思想政治教育的适用范围

“思想政治教育”一词是个学科概念,并且一直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核心概念,从外延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等内容,其研究领域涵盖了人的一生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在使用时,目的是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反映了一定阶级、集团治理国家,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意图,具有非常明确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倾向。其概念使用必须符合党所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项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指人们所从事的一切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行为活动,它的使用领域非常宽泛。这有几点原因:一是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来看,它可以包括一切组织和个人,可以是社会团体、组织机构或者单个个体(个人);二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分析,它不仅具有很强大的育人功能,同时还担负着化解社会矛盾、引领价值取向、保障维护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等重要作用;三是从其对象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全体的社会成员,以成年人为主,其中青年是主要教育对象,领导干部是重点教育对象,教育的侧重点是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运用有其层次和范围,在使用这一重要概念时,应该详细分析和了解它的发展背景和使用领域,才能真正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准确把握;保证在运用的过程中确保准确性和规范性,才能使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之上,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1]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1

[3]列宁全集:第4卷[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8

[4]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49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6

[6]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

[7]宋德慈.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百科全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193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2

[9]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6

[10]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6

[11]龚海泉.当代大学德育史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4

[1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

[1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5

[14]默顿.论理论社会学[M].华夏出版社,1990:104-105

猜你喜欢

概念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幾樣概念店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