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创新实践尝试
2014-04-10高天附
高天附,郑 伟,吕 嫣
(沈阳师范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沈阳 110034)
0 引 言
当前,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气候变化及其应对的相关教育,不仅属于公众意识教育范畴,而且还将与未来产业和行业的技术管理、技术研发和宏观决策密切相关[1]。因此,气候变化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大学教育的紧迫任务,其相关知识与教育亟待加强。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知识文化的储备使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和先进文化,他们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为全面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生态道德修养,发挥他们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在高校中广泛开展环保意识的培养及实践教育。
1 构建绿色大学的紧迫性
“绿色大学”是指在实现教育、科研功能的基础上,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管理的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全方位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大学[2]。通过研究发现,开展绿色教育是绿色大学建设的核心,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生社团、学术活动等开展各类环境教育活动,可以培养绿色人才。
可以说绿色大学的构建是时代赋予大学新的历史使命,高校应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及思想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并使之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全方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努力,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和义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 高校环保意识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绿色大学的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总的来看在实践层面上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环境教育还未得到普及和重视,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绿色文化没有形成牵动人心的兴奋点;2)缺乏环境教育的教学设备和场所,缺乏教学资源和相关时事信息;3)教材建设滞后于教育,教学以零碎的选修课、讲座的形式出现,没有成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师资力量严重匮乏;5)大学的绿色教育与社会发展缺乏联系,师生没有主动地投入到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环保宣传教育中[3]。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的活动媒介,在实践领域推动和创新绿色大学的建设。
3 加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举措
高校应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和活动载体,帮助学生在环保意识方面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贴近社会,关注现实,增强环保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3.1 通过学科间相互渗透,实现生态伦理教育
生态伦理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教育者从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以及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原则出发,引导受教育者给予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界以道德上的关心和保护,站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高度去寻求人类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谋求人与生态自然环境的互利共生,和谐、持续地健康发展[4]。研究发现,环保意识的培养仅靠自然科学是解决不了的,从内容上看,社会学和经济学问题同样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环保教育要通过多学科、德育和教育实践活动共同来开展。
在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下,高校可先从“两课”着手,在师资健全后可开设一些与生态伦理相关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持续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体说来,两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培养他们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保护生态多样性。《法律基础》应加强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的教学。人文社会科学可通过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生态哲学的基本原理,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工科,可根据学校当地的地理形势、气候、地质、资源等进行针对性教学[5]。通过了解当地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增强绿色化学教育等,寓环保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3.2 通过大学生环保社团,完善环保实践体系
热衷环保应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责任与光荣。今天的大学培养的是具有环保意识的人,这种环保素养的获得可通过参加环保社团来实现。大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而自由拓展的天地,是学生培养能力、扩展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大学生环保社团是环保志愿队伍的主力军,发挥他们的作用对推进我国环境保护的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6]。首先,大学生环保社团能提高校际间和地区性民众的环保意识。社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主题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带动周围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并且增强了当地居民的环保理念,为区域内居民的环保意识实践提供了智力支持。其次,大学生环保社团能够培育环保方面的青年骨干力量。环保公益活动的展开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的协调、组织等能力,更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次,大学生环保社团能够带动和影响全社会关注环境保护,关心生态建设,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因此利用大学生环保社团的自身优势,能够营造全社会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的浓郁氛围,形成以高校环保社团为联盟、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局面。
3.3 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构建绿色家园
高校可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研究课题纳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使环保意识教育时刻出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绿色科研实践活动便是一个有效的训练方式。绿色科研实践是指大学专业教学计划以外与绿色主题相关的实践性科研活动,如与绿色主题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以环保教育为出发点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他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项目研究时,指导教师可以把生态伦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例如,利用课外时间参与环境调研,参观工厂,营造校园绿化带等。同时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当地的环境现状,进行创新实践训练[7]。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一起,通过协同创新,逐步实现绿色家园的目标。项目中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问题。通过训练,学生们不但能产生各自观点,还会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启示的共振效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8]。
3.4 通过本科毕业设计,实践生态意识的创新能力培养
毕业设计作为高校本科教育的最后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改善这一环节,切实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研究发现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环境能源研究院,或者相关企业、社区作为实践和科研基地,指导学生以环保为专题开展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也是一项环保教育的创新实践尝试。
培养与提高科学技术人才的创新力已是高等学校专业技术教学改革的核心。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大学教育最后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其本身的含义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据此,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生态伦理教育,环保社团实践,结合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的环保素养。学生再通过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综合,形成完整、全面的理论系统,从而实现了提高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
4 结 语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迫切解决的热点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当然,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本文探讨的几个方面,同时还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建设,这样我们全民族的环保素养与环保技能才能够得到提升,最终实现绿色校园、和谐家园的目标。
[1]潘葳楠,余潇潇,潘根兴,等.大学生气候变化意识的一次调查——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5(5):304-308.
[2]付丽佳,王民.高校环保社团在绿色大学建设中的作用——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环境教育,2009(12):40-42.
[3]吕迎春.环境友好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1):102-104.
[4]杨柳.浅谈当代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提高[J].高教论坛,2007(6):180-182.
[5]王艳,李学军.环境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1):126-128.
[6]辛静.环境保护的生力军——大学生环保社团[J].环境教育,2008(1):73-73.
[7]陈真.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J].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114-117.
[8]王琼,盛德策,陈雪梅.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