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基层“妇女之家”建设模式初探
2014-04-10赖琼琚席丹丹
赖琼琚,席丹丹
韶关基层“妇女之家”建设模式初探
赖琼琚,席丹丹
(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妇女之家”是基层妇联组织凝聚妇女、服务妇女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新载体。2010年底,韶关地区“妇女之家”规范化建设正式启动,取得了明显成效。韶关应依托“妇女之家”平台,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模式,把“妇女之家”建设与扶贫开发、流动人口服务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使“妇女之家”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热爱的温暖之家。
韶关;村(社)区;妇女之家;建设模式;创新;社会管理
韶关是广东省的重工业基地,也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石灰岩地区以及水库移民较集中的山区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留守妇女儿童比例较大。以“妇女之家”为平台,探索新时期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模式,对欠发达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妇女之家”建设项目的提出
2010年,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妇女和妇女工作的发展变化,努力把握妇女工作特点和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妇联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妇女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1]。同年10月,全国妇联出台《关于在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中建设村、社区妇女之家的意见》,要求在村、社区按照“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开展工作的必要设备、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标准建立“妇女之家”,做到有人干事、有阵地做事、有钱办事,发挥村、社区妇女组织凝聚妇女、服务妇女的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建立了70多万个“妇女之家”,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阶段,“妇女之家”已成为基层妇联组织凝聚和服务妇女、组织广大妇女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
2011年,广东省妇联决定把建立基层“妇女之家”示范点作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重点推进项目,从2011年10月至2014年,用三年时间分三批建设500个村(社区)省级“妇女之家”示范点,以进一步夯实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活跃基层妇联工作,更好地发挥基层妇联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优势和作用。
二、“妇女之家”是基层妇女组织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连上台阶,并一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由190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6 750美元,成为中高收入国家。但是,要解决经济和社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一)“妇女之家”是基层妇女组织推进党建带妇建的重要阵地
我党成立至今,一直把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作为奋斗目标,为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领导和重要保证,因此妇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建工作的组成部分。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牢固确立“大党建”理念,积极推进党建带妇建工作。“妇女之家”有利于各级基层妇女组织把广大妇女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不移地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主张转化为广大妇女的自觉行动,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妇联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阵地建设,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
(二)“妇女之家”是基层妇女组织凝聚和服务妇女的新载体
妇联组织在组织和动员妇女参与经济建设、推进男女平等、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家庭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妇女之家”是村、社区妇联组织凝聚妇女、服务妇女的重要阵地,也是妇联组织同妇女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体现妇联组织性质和新时期工作要求的一个有效载体。建设村、社区“妇女之家”是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开展基层组织“示范”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各级妇联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为基层妇女群众解难事、做实事、办好事,使“妇女之家”切切实实成为深受妇女群众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
(三)“妇女之家”是基层妇女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妇联利用健全紧密的组织系统,带领妇女群众参与社会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和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理顺,会有越来越多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这就需要妇联在发挥原有组织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部分社会职能,拓展“妇女之家”的服务功能,从单纯为妇女儿童服务发展为全社会百姓服务,使“妇女之家”真正发挥政治上的桥梁纽带、业务上的龙头带动和日常管理上的服务平台作用。
三、韶关基层“妇女之家”的建设现状
(一)韶关基层“妇女之家”建设的进程
2010年12月28日,韶关市首个“妇女之家”在新华街惠民西社区挂牌成立,标志着村(社区)“妇女之家”的规范化建设正式启动。至今为止,全市1 202个村、207个社区均建立了“妇女之家”,实现了“妇女之家”全覆盖。目前,韶关市有38个省级“妇女之家”示范点。
韶关“妇女之家”建设呈现出如下特点:领导重视、各级支持;成效显著,妇女认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各村、社区高度重视“妇女之家”建设,把其纳入基层党建整体规划,按照资源、阵地共享的原则,依托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活动场所使各项设施建设得到了不断完善。一般设在村(社区)的办公场所,有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如:妇代会代表议事制度、信访工作制度、“妇女之家”工作、学习和活动制度、妇女学校和家长学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而且一系列制度都能统一归类汇编。“妇女之家”功能设施站点较为齐全,建有妇女儿童维权站、巾帼信息服务站等,较好地发挥凝聚妇女、服务妇女的功能。
(二)韶关基层“妇女之家”建设的成绩
全国妇联对村、社区“妇女之家”的主要功能定位为:宣传教育功能、维权服务功能、组织活动功能[2]。韶关市妇联将宏观的功能要求更加具体化,以“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为向导,按照“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工作共做”的要求,把“妇女之家”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推进项目,通过培养和树立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将其打造成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社会的平台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枢纽。3年多来,“妇女之家”广泛开展“妇女直通车”和“送科技、送法律、送文化”下乡等活动,有效推动妇女参与基层民主自治,大力发展巾帼志愿者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帮助妇女创业就业,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妇女之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乐昌市山歧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农村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称号,翁源县农家乐蔬菜专业合作社获得“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新丰县康绿霸王花专业合作社成为“省级示范基地”,始兴创业典型吴秀兰荣获“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和“广东好人”称号。
(三)韶关基层“妇女之家”建设的问题
目前,韶关“妇女之家”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各村、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活动范围和功能发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体来说示范点好于非示范点,农村建设优于县城社区建设,县城社区建设又优于市区社区建设。此外,“妇女之家”建设队伍严重不足,许多村、社区工作成员身兼多职,力不从心。当然,“妇女之家”建设遇到的最棘手问题就是资金匮乏。目前,县级妇联按照每位妇女1元的经费标准开展工作,但往往捉襟见肘,特别是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村、社区,社会资金筹集能力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妇女群众参与建设活动的积极性。
四、依托“妇女之家”平台,探索欠发达地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模式
(一)把“妇女之家”建设与韶关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韶关是广东省山区市,农业人口比重较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妇女之家”建设应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营建妇女创业和再就业的良好环境,为农村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1.深入调查,做好扶贫开发预案
韶关“妇女之家”建设应围绕促进家庭持续增收这一核心,充分发挥其联系妇女和家庭的组织优势,深入各村了解发展概况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扶贫开发预案,配合各级政府实施高寒山区居民搬迁工程、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大力建设扶贫新村,以“双转移”为载体积极推进开发式扶贫。
2.政策保障,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小额贷款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要用好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这一政策,解决农村妇女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积极开发符合当地实际、彰显妇女特点、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产业,使贷款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最大效应。始兴县2011年至2013年共为83名农村妇女提供了445万元的创业贷款,从2014年起县财政贴息担保资金每年递增100万元,递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万元[3]。该县通过解决农村妇女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支持帮助妇女发展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增收致富,并形成一户带一村、一户带一片种养业的局面,使越来越多的家庭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3.促进就业,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实现妇女最大限度创业就业这一目标,对引导妇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曲江区罗坑镇中心坝村是水库移民区,地少人多,现有人口1 974人,其中女性874人。村“妇女之家”积极配合村委会,引进旭日玩具加工厂和开辟茶叶种植基地,解决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200多人。尤其是利用村委会旁已撤销的学校旧址,建起了厂房面积达500平方米的旭日玩具加工基地旺强厂,工人人均月收入2 000元,不仅解决了该村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增加了居民的非农收入,保证妇女群众增加收入和照顾家庭两不误,为提升妇女地位、创建平安家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创新路径,优化产业经营模式
扶贫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妇女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力量。韶关“妇女之家”应继续开展巾帼扶贫行动,积极探索妇女参与扶贫开发的新路径,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走产业化经营道路,促进韶关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乐昌月坵蔬菜种植基地是首批“广东省巾帼示范创业基地”之一,该基地以发展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妇女带头人+妇女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模式,带动本村及周边妇女实施规模化种植,为妇女提供市场供求信息、专业技术培训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推动了高产高效种植,提高了品牌价值。目前该基地已形成500亩连片蔬菜种植基地,有效辐射带动了当地300多农户增收致富,真正发挥出“建一个组织、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百姓”的作用[4]。这也是韶关市妇女“抱团”走合作社致富的范本。
(二)把“妇女之家”建设和韶关流动人口服务创新有机融合,打造留守妇女儿童的“温暖之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要向城镇转移。但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尤其是户籍制度提高了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成本,致使大量的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于是农村形成了社会转型期独特的社会群体——“留守妇女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妇女超过4 700万人,农村留守儿童6 100多万人,占农村儿童总量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5]。韶关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较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数量较大。如何保护留守妇女儿童的权益,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将服务妇女儿童的民生实事办好办实,这也是“妇女之家”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
1.加强阵地建设,打造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工作平台
近年来,韶关“妇女之家”全面落实《韶关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开展关爱行动,关心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失地失业妇女、贫困单亲母亲家庭、老龄贫困妇女等弱势群体,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建立维权示范站,畅通妇女诉求渠道,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通过对妇女进行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健康保健等知识的传授和培训,对儿童进行守法诚信、安全自护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全面提升妇女儿童的综合素质。同时,成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组织种养女能手交流实践经验,帮助贫困家庭妇女发展生产和脱贫致富,提高留守妇女的生产技能和增收渠道。始兴县创建“留守儿童心灵加油站”的探索很有启示意义。该县妇联在各示范点推进“留守儿童心灵加油站分站”建设,结合村干部较熟悉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的实际,开辟了村委QQ视频聊天场所,让农村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进行情感交流,同时发动本村“巾帼志愿者”利用晚上、周末等课余时间到留守儿童家中或把留守儿童带到自己家中进行教育辅导和情感帮扶。
2.完善管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机制
韶关既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向珠三角城市转移的地区,同时也是湖南、江西等外省农民工南下就业的目的地。流动妇女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还面临着就业、子女教育、卫生保健等权益问题,因此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至关重要。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从宏观层面上应尽快构建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具体操作上应充分发挥“妇女之家”的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通过在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和外来女工集中的企业建立流动妇女儿童平安之家,为他们提供法律政策咨询、矛盾纠纷调解、文化生活、人文关怀、融入当地生活等人性化的帮助和服务,形成“妇工+社工+志工”的流动妇女儿童服务新模式,使“妇女之家”成为韶关流动妇女的维权之家和心灵沟通之家。
(三)把“妇女之家”建设纳入韶关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范围,推动“美丽韶关”和“幸福韶关”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命题,在此基础上“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战略层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彰显出我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深化。韶关作为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肩负着为欠发达地区探索建设生态文明路径的任务。韶关应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广东省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把“妇女之家”建设纳入到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的范围,发挥“妇女之家”在发展绿色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创建绿色社区、构建优美生态人居体系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1.发展生态经济
韶关实施“以生态工业为龙头,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纽带”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妇女之家”作用不可低估。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劳动妇女尤其是女企业家、女创业能手发展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生态产业,提高“妇”字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为打造韶关“新兴制造业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作出贡献。
2.改善生态环境
推进韶关生态文明建设,应着重在农村深入广泛地开展生态示范镇(村)创建活动和乡村“清洁美”工程,按照生态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建设节约耕地、环境优美、和谐共处的生态型村庄。“妇女之家”要组织好“美丽家园”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妇女积极美化家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创建一批巾帼生态文明示范村;要继续开展“低碳家庭”活动,推进节能减排家庭社区示范工作,创评一批绿色家庭、环保家庭、生态家庭和示范社区。
3.培育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观念,也是一种行为准则。韶关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基层妇女组织责无旁贷。“妇女之家”应以“妇女节”、“母亲节”、“儿童节”等节日为契机,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把生态文明观念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广泛开展家庭节能行动,大力倡导“绿色、自然、和谐、健康”的生态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使妇女群众自觉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每一张纸。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妇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要把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服务妇女群众、优化妇女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找准妇女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不断丰富工作载体,推动“美丽韶关”和“幸福韶关”的建设。
[1]胡锦涛.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0-03-08(2).
[2]全国妇联关于在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中建设村、社区妇女之家的意见[EB/OL].[2011-11-17].http://women.ldsf.com.cn/zhuantihuodong/chuangxianzhengyou.
[3]吴婷.83名农村妇女圆创业梦[N].韶关日报,2014-03-03(A5).
[4]黄捷文.妇女姐妹“抱团”奔富裕[N].韶关日报,2014-03-09(A3).
[5]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EB/OL].[2013-05-10].http://acwf.people.com.cn/n/2013/0510/ c99013-21437965.html.
On the Construction of“Women’s Home”in Shaoguan Rural Communities
LAI Qiong-ju,XI Dan-dan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nd Public Management,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The Women’s Home is a new carrier for women’s federations in basic level to rally and serve women as well as to participate in society management.At the end of 2010,th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Women’s Home in the rural communities of Shaoguan formally started,and has by now achieved remarkable effects.Therefore,Shaoguan should rely on the platform of Women’s Home,actively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ng format of basic level women federation in the new era,so as to organically combine the construction of Women’s Home with poverty alleviation,innovation of mobile population service,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aking it a solid front for our Party to carry out women-related work and a warm home deeply loved by numerous women.
Shaoguan;ruralcommunity;Women’s Home;construction format;innovation;society management
C913
A
1007-5348(2014)11-0021-05
(责任编辑:宁原)
2014-09-04
2013年韶关市社科规划项目“依托‘妇女之家’平台创新韶关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模式”(G2013010)
赖琼琚(1963-),女,广东曲江人,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