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景观评价
2014-04-10张晓荔何政伟
张晓荔,何政伟,胡 祎,胡 滨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610059)
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景观评价
张晓荔,何政伟,胡 祎,胡 滨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610059)
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丰富,特征典型,研究观赏价值大。地质遗迹以喀斯特地貌和构造遗迹为主,三叠系灰岩、侏罗系红色碎屑岩是公园主要的成景地层,华蓥山大断裂和七曜山大断裂是影响园区地质遗迹发育分布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了地质遗迹景观评价标准的分级原则,对于正确认识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现状,深入了解喀斯特地貌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地质遗迹;景观评价;地质公园;龙缸
缸国家地质公园,凭借其优美的地质生态环境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及不可再生的稀世遗迹,成功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并实现地质遗迹的保护。本人经过野外考察证实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优势明显,保护和开发潜力大,外部发展条件良好,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园区的地质遗迹资源,该文对园区地质遗迹形成的地质、地理背景、地质遗迹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参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进行了景观分级。
1 自然地理背景
1.1 交通概况
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境东南隅。西起泥溪乡东南的龙窟峡,东至石笋河右岸500m,南自重庆市与湖北省利川市的交界处,北止于黄陵峡出口,南北最长约37km,东西最宽约19km,地理坐标:东经108°49′~109°04′,北纬30°30′~30°54′,园区总面积211.66km2,已达到大型规模,依据地质遗迹特征及分布将公园划分为龙缸-石笋河园区、南三峡园区、黄陵峡园区。
1.2 气候
公园地处长江南岸,为季风环流影响区,气侯温和,雨量充沛,春旱,夏热,秋、冬多绵雨,日照少,湿度大,多云雾,但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月最冷,一般为4℃~7℃;7、8月最热,一般为30℃~32℃,每年的4~5月和9~10月为连绵的阴雨季节。降雨量的年内分配呈双峰型,冬季,东南隅的七曜山成为内陆干冷气团的迎风面,受其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则受东南和西南季风暖温气团的影响,降水较多。
1.3 水文特征
流经公园的河流有泥溪河及长滩河(石笋河),它们均为长江南岸的一级支流水系,流域面积均大于1000km2,自南向北流动,境内流程均大于40km。
磨刀溪发源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的杉树坪终南山西坡,境内落差达293m。流域面积3196km2,多年平均流量42.8m3/s,平均纵比降2.8‰,可通行载机动船。而长滩河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南坪镇青岗林,干流全长93.7km,流域面积1766km2,境内落差达530m(湖北利川双河口—故陵桥亭)。其上游流经区以石灰岩为主,多岩溶水,因而清澈透明,沿途既有峭壁千仞的悬崖,又有成片良田,稻菽重重的山间平坝。
公园内岩溶发育,暗河水系众多,其径流量可达地表径流的16.4%。水位暴涨暴落是山区河流普遍的水文特征,长滩河与泥溪河自然也不例外。在长滩河上游石笋河内有高达十余米的多年平均洪痕,清晰地呈现于石笋河峡谷两岸。
2 地质背景
2.1 地层岩石
公园内出露地层为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与新生界第四系。三叠系是公园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下统嘉陵江组地层为一套浅海-泻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物,厚533~1041m,岩性及厚度的变化较大,分布面积广。通常构成背斜的核部,为主要的成景岩性地层[1]。中统巴东组为浅海相碎屑岩及泥质灰岩,局部夹石膏及含铜砂岩;上统须家河组为内陆湖相碎屑岩并产煤。公园内侏罗系分布广泛,主要为下统和中统构成向斜的核部,或背斜的翼部,为内陆河湖相红色碎屑岩建造,总厚度可达4191m(褶皱后的厚度)。第四系地层为河流冲洪积,洞穴堆积和残坡积三类。
2.2 地质构造
本区地处北东—南西向构造带,北缘与北西向的大巴山弧形构造斜接、重接复合。为印支—喜马拉雅期运动形成的薄皮构造[4]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宽平的箱(屉)形向斜和尖峭而狭窄的背斜形成的隔档式构造,同时由于重力及地应力作用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因而层间错动、层间滑动及褶曲翼部地层增厚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背斜轴部,由于应力集中则容易形成一些规模不等的节理裂隙或压扭性断裂。
公园位于华蓥山大断裂[2]与七曜山大断裂之间的褶皱带部位,即川东平行岭谷区的东南隅,燕山期前各构造层均为整合及假整合接触,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升降运动;燕山晚期褶皱构造显著,上白垩统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构造形式[3]以褶皱变形为主,(图1)(摘自重庆云阳龙缸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有修改)。自北至南,主要的褶皱构造有:万州复向斜、黄陵峡背斜、泥溪向斜、老龙口背斜、耀灵向斜和七曜山背斜。断裂构造有黄陵峡断裂,分南北两条,近东西向平行排列,分别于“万卷诗书”景点两侧,断裂面相向,具断垒性质。断裂西起于沙湾两侧的巴东组地层,向东延至东图边以外,区内延伸长度大于8km。两条断裂在黄陵峡收敛而向两端撒开,呈“束”状。
图1 重庆云阳龙缸地质公园构造纲要图(摘自重庆云阳龙缸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有修改)
3 地质遗迹特征与景观评价
3.1 地质遗迹特征
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其中以岩溶地貌景观[5]和流水地貌景观[6]是最重要的基本景观类型。龙缸岩溶天坑和石笋河峡谷与南三峡和大安洞构成了公园内重要的导向型景观。
(1)龙缸岩溶天坑最长直径350m、最短直径170m,深550m,天坑内壁如削,壁缝松柏横卧,古藤倒垂,坑底四季吐翠,呈椭圆形天坑。因形为一个天然大石缸,而得名龙缸,被誉为“天下第一缸”(图2)。
(2)大安洞:全长3000m,洞中套洞,九洞相连,各洞奇观有倒挂金猴、迎客柱、定海神针、石笋会展等。
(3)黄陵峡:全长16.8km,黄牛峡白浪穿空、险滩密布;黄金峡千峰竞秀、石笋摩天;黄连峡崖高绝壁、溶洞连连;黄岭峡怪石嶙峋、林密花香。
图2 龙缸岩溶天坑
(4)南三峡:景区面积15km2,由龙窟峡、火山峡、藏龙峡三峡组成。其中龙窟峡谷幽、岩壁嶙峋,飞泉涟涟;火山峡山险、擎天绝壁,古藤倒悬,壮如火山;藏龙峡以洞奇、雾秘、林静为特点,大小龙洞,如云如海,神秘莫测,如临仙境,兽嚎鸟鸣。
3.2 地质遗迹景观综合评价
(1)地质遗迹景观等级划分
为使评价结果更有利于进行区域之间比较及更好的反应资源等级,参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拟定旅游资源等级划分标准,将地质遗迹分为5级,满分为100分。Ⅴ级旅游资源得分是100~90分;Ⅳ级旅游资源得分是89~75分;Ⅲ级旅游资源得分是74~60分;Ⅱ级旅游资源得分是59~45分;Ⅰ级旅游资源是44~30分(表1)。此外还有未获等级的旅游资源,得分≤29分,本次暂不评价。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2)景点级别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4 结论与建议
表1 公园各园区内主要景点评价表
地质遗迹是地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地球演化过程中地球内部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7]。人类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利用是通过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过程实现的。地质遗迹保护是自然保护的重要内容。对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地质遗迹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科学的保护[8]。
重庆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地质遗迹分级明显。旅游开发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注重保护地质遗迹及自然生态环境,完善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制度。同时要与国外其他地质遗迹保护区加强联系,吸取国外成功的管理理念,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1]李小琴,卢志明.剑门关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保护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10月第14卷第5 期
[2]曹 俊,彭 东.四川华蓥山构造岩溶地质公园地质景观与成因探讨[J].四川地质学报,2004年6月第24 卷第2 期.
[3]Vasiliki Mouslopoulou.Fault-slip accumulation in an active rift over thousands to millions of yea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paleoearthquake sampling.[J].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2011,36.
[4]Scott A. Whattam.Arc-continent collisional orogenesis in the SW Pacific and the nature, source and correlation of emplaced ophiolitic nappe components.[J]. LITHOS,2008,113(1).
[5]秦万成 重庆附近地区的岩溶地貌.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J],1982年,第一期.
[6]沈中超,沈军辉,王兰生等.格萨拉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前景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 2006年12 月第13 卷第6 期.
[7]李晓琴,覃建雄,殷继成.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J].山地学报, 2004, 22( 1):12~16.
[8]覃建雄, 李晓琴.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006.
Evaluation on the Geological Relics Characteristics and Landscapes in Longgang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ZHANG Xiaoli, HE Zhengwei, HU Yi, HU Bin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of CDUT, Chengdu 610059)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geological type of Longgang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is rich and is of great viewing value of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type of the geological relics are karst landform and tectonic landform. Longgang Karst Tiankeng, Da’an Hole, Huangling Gorge, Wanjuanshishu, Stalagmite River Canyon, Canglong Gorge, Volcano Gorge, Longku Gorge are the main geological relics in the park.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riassic limestone and the Jurassic red scraps are the main landscape formation of the park while the Huaying Mount Dislocation and the Qiyao Mount Disloc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geological relics. This paper not only provide a classif cation principles standard, but als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on better knowing of Longgang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relics and deep understanding of karst landform..
Geological relics; Landscape evaluation;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Longgang
X82
A
1007-1903(2014)01-0026-04
国家自然基金(4097222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5122110003)联合资助。
张晓荔(1988- ),女,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旅游资源评价、地质工程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