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从生活到数学的距离
2014-04-10陆玲
陆玲
简约教学,古往今来就被所有教师和学生所崇尚,它可以缩短生活到数学的距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数学。如何实施简约教学呢?我认为简约应从形式、内容、思维三方面着手,即形式要简朴、内容要简明、思维要简洁,下面我就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一谈如何进行简约教学,缩短从生活到数学的距离。
一、形式要简朴
1.情境创设要简朴。
在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有的老师是用曹冲象的故事以视频形式导入的;有的老师是将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两组例题改编成曹冲倒酒犒赏将军、士兵的故事;有的老师通过天平物、物替换,再到物、量替换;还有的老师使用了◇+◇=◎、◎+◇=30、◇=( )◎=( )……这四种情境的创设可谓各有千秋,但无一例外地可以看出老师的用心——用尽量简朴的方式让孩子接近替换策略、感受策略魅力。比如视频形式的情境,更加形象地展现替换过程:将大象替换成等重量的石头;故事情境的创设,更加贴近两组习题,使教学线索明晰、紧凑;物物替换、物量替换的情境创设,在孩子们已有基础上教学,呈现了替换的由来及历史,同时,天平的呈现也体现了替换的本质——必须在相等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替换;符号的情境创设,更加简朴。
由此看来,无论是哪种方式的情境,创设的目标都要简朴的,只有直达初衷的情境才能尽可能地缩短从生活到数学的距离。
2、问题设计要简朴。
形式的简朴除了需要通过情境来体现外,还需要通过习题本身,如果每一道习题都要创设一个情境,那么将会出现繁冗拖沓的场景,不如删繁就简,在原有情境上设计问题。在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我首先出示了: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并让学生去解答,细心读题后,有些孩子发现不能解决,因为缺少了条件。我顺势而为:“你认为添上一个什么条件就能解决问题?”有的孩子添加了倍数关系的条件,也有的孩子添加了相差关系的条件。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可以产生我们需要的两种题型,无需再另辟蹊径了!
二、内容要简明
简约教学,除了形式上要简朴外,内容上更要简明。比如,我们在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有些老师是在一定情境上开始教学的,也有些老师剔除了所有情境,而将题目抽象成符号,开门见山地教学。当然,我会采取折中的方式处理——以情境导学激发兴趣,以模型抽象巩固所有。
1.模型抽象要简明。
以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策略为例,我们可以将三种题型抽象成模型:倍数关系的替换◇+◇=◎、◎+◎+◇+◇+◇=105、◇=( )◎=( );相差关系的替换a-b=4、8a+6b=102、a=( ) b=( );假设甲数+乙数=73、甲数的4倍+乙数的6倍=388、甲数=( )乙数=( )。为了更突出模型的抽象特点,我选取了3种不同的符号——图形、字母、汉字。这里以模型方式的呈现,降低了对孩子提炼文字、审题能力的要求,促进孩子在短时间内巩固题型。
不过,我们采取模型抽象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孩子们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让孩子们提高审题能力、提炼文字,将题抽象成模型,从而帮助解题。
2、导学设计要简明。
有些老师在教学时,以填想法的形式呈现,目的是理清孩子的思路,然而大段的文字是乏味的,与其给予,不如放手让孩子自己开发。在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相差关系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学提示:如果把1个大杯换成1个小杯,果汁的总量比原来( )(填“多”或“少”)( )毫升【在图上画出这一替换过程】。这里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因为孩子之前从倍数关系中已经习得了方法与策略,将之迁移到相差关系,还是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能力的,因此,此处果断放手合适!
三、思维要简洁
简约教学,除了形式要简朴、内容要简明外,更多的还是要让孩子们受益,而最大的益处即是教予孩子们简洁地思维。
1、画法要简洁。
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让孩子们自己画一画替换的过程,有的孩子画出了形象的大杯、小杯图;有的孩子画出选取了课堂伊始的符号图;还有的孩子画出了长树棍儿和短树棍儿……在众多画法中择二、三种呈现,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比较出优劣,这也为他们今后的画法导明了方向。
2.方法要简洁。
我们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时,还会遇到这样的题型:南方果店运进苹果和雪梨一共1626千克,每箱苹果有18千克,每箱雪梨有24千克,苹果比雪梨多11箱,运进的苹果和雪梨各是多少箱?很多孩子都喜欢用繁琐的方程来解答,而我则更倾向于方法简洁的算术方法。因为苹果比雪梨多11箱,我们可以从总量中,将多余的11箱苹果减去,这样,剩下的1箱苹果和1箱雪梨就可以搭配成1个组合(18+24=52千克),我们只要看剩下的总量里有几个52千克,就有几箱雪梨,而苹果的箱数再加上11箱即可。
综上所述,简约教学,可以缩短从生活到数学的距离,更好地服务于孩子们学数学!
【作者单位: 淮安市淮海路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