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思考

2014-04-10苏会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城市群

苏会侠

[提要]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域组织形式,是未来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后,城市群的发展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城市群建设将成为全省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依托和基础。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18日

一、中原经济区与中原城市群的关系

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连、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为核心区、以全省18个省辖市为主体区、以周边地区为辐射带动区的中原经济区空间发展布局。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城市群是以省会郑州为核心,以洛阳、开封为支撑,包括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9个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体,是北京、武汉、济南、西安之间,半径500公里区域内城市群体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化进程较快、城镇化水平较高、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群。

中原经济区是一个区位独特、潜力巨大、承载重大使命的经济区域,能够发挥其战略腹地效应,形成我国区域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特定经济区的形成、起飞和发展,离不开以中心城市或城市群为核心的增长极的带动,中心城市或城市群的规模实力、发展状况和辐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区的范围和水平。目前,中原经济区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以郑州为龙头,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等9个城市的中原城市群。其中,郑州以突出的区位优势成为带动河南乃至整个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因此,中原城市群与中原经济区是核心与腹地的关系,中原城市群作为核心区和增长极,在中原经济区中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在构建中原经济区时,既要继续发挥好中原城市群的引领带动作用,又要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体,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二、中原城市群发展所取得的成效

(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原城市群建设以来,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占据了全省的半壁江山,主要经济指标大部分超过了全省的50%。中原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均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于全省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继续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特色效益农业、都市型农业和生态效益型农业发展较快,农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科技创新有力地推进了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在全省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技术水平得到较快提升,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速度加快。中原城市群工业产业集群得到较快发展。据统计,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济源市、许昌市、漯河市、平顶山市9个省辖市共拥有工业产业集群228个,占全省的58.8%。积极实施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示范工程,提高传统产业的设计、制造、装备和管理水平,引导其向深加工、精加工、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和低污染方向发展。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郑州物流基地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展加快。

(三)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中原城市群紧紧抓住中部崛起和加快中部老工业基地建设的双重机遇,在吸纳国际产业资本、对外贸易上取得了新进展,已经成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主阵地。目前,中原城市群9市共同签署并发布了《中原城市群开放宣言》。该宣言申明,欢迎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资本、资源、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汇入中原城市群新跨越、新崛起的历史进程,支持和推进一切有利于跨越发展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活动蓬勃开展;全面开放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国有企业改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法律法规未禁止的一切领域和地区;将按照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目标,创新机制,共享资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努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同城化、产业和市场一体化,构建整体新优势,打造投资中部地区的第一平台。此举必将吸引众多战略投资者投资中原城市群,也将引进一些重大项目落户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将形成优势互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四)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消费市场日益繁荣。近年来,中原城市群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带动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繁荣。中原城市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有大幅度的增长;城镇居民家庭支配支出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均有较大的增长。

三、中原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中原城市群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产业结构趋同,竞争大于合作。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前提就是要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合理规划,为其发展提供结构基础。由于区位及自然禀赋等条件的近似,中原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功能定位较为相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各地区之间产业结构趋同,无形之间削弱了中原城市群联合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例如,在郑州、洛阳、焦作这三座中原城市群内较为发达的城市间,三市的能源、建材、化工等重工业产业档次没有拉开,产业结构趋同。许昌、漯河、平顶山、焦作、济源主要表现在第二产业结构上的趋同,制造业方面大同小异,无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中心城市首位度低,辐射带动作用弱。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城市群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中心城市的竞争。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实力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原城市群的综合实力排在第8位,而且与长三角、京津冀以及珠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实力差距明显,属于综合实力较弱的城市群。这说明,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两个方面都是薄弱的,其首位作用不明显,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同时,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其他城市的联系上看,主要是依靠道路交通来维系的,城市产业链传递和扩张功能不够,对周边城市的关联度不高,长期处于弱核牵引状态。

(三)中原城市群基础设施不完善,分布不合理。中心城市占据绝大多数的设施,呈现出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分布严重失衡。尤其表现在交通方面,中心城市郑州与周边城市的交通非常方便,但是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则不是十分通畅,交通布局不健全。

(四)中原城市群对外开放相对滞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对外开放有待进一步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区域外贸依存度仅为8.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开放度与其他城市群相比差距明显。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区域外生产要素流入方面比较薄弱,缺乏外源动力;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少、层次低;国有经济比重大,体制和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

四、具体对策

(一)优化城市产业分工,实现错位发展。根据各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以及在中原城市群中应起的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合理配置资源,降低城市间的产业同构,避免过度竞争。以产业链为纽带,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城市间产业转移和调整,提升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依托陆路交通通道,以现有产业布局和资源为基础,通过产业基地化、集群化和园区化发展,实现产业在各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协作互补。

(二)提高郑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加强辐射带动功能。利用郑州的率先发展,通过由中原城市群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组成的区域社会再生产系统,发挥郑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聚集作用和示范作用,实现在经济、科技、文化各方面对整个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协调、监督城市群的经济运行。发挥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综合辐射力作用强、影响范围大的优势,发挥中心城市功能,以郑州为经济发展的基点,利用交通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密切与周边地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通过技术转让、产业转换、资本输出、信息传播等多种方式,带动其他中、小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以郑州为核心的经济联系。凭借郑州在区位条件、服务能力、交通运输、信息交换、设施水平、人口规模等方面的优势,聚集城市群内的要素,把它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生产要素集散地,并实行中心城市带动其他城市发展,通过与周边其他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使各城市之间形成合力,从而带动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增强整个中原城市群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整体实力。

(三)以城市功能定位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应着力打造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其他7个城市为支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节点的多层次、网络状的城市空间体系。培育以郑州为中心、产业集聚、城镇密集的大“十”字型基本构架,形成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空间轮廓。

(四)优化经济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中原城市群要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加强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有效对接,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政府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措施,建设配套措施,积极引进外资,提升区域利用外资水平,还要制定区域性的对外开放政策,实现中原城市群与发达经济区域的能量交换与要素对接。

(五)建立健全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在已建立的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领导小组、沟通联络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的基础上,着力破除体制障碍,进一步完善中原城市群9市协调发展机制,加大省级协调推进机制建设,建立中原城市群统一的、制度化的协调机构。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整个城市群发展战略和政策交换意见,互通信息,实现功能互补,充分发挥推动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作用,促进区域内资源共享、生态共建、环境同治、产业互补、协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杜清浩.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6.

[2]王彦武.中原城市群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州学刊,2004.5.

[3]苗长虹.中国城市群发育与中原城市群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城市群
沁园春·赞中原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My Favourite Animal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