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需求的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管窥

2014-04-09

时代金融 2014年8期
关键词:金融学教学内容金融

陈 琸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以迅猛发展,而这也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也就使得我国金融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综合素质上都提出了更为高层次的要求。通常来说,金融专业人才主要源自于金融学校。然而,由于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制,致使许多的学生无法在毕业后立即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要想尽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对学校的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育目标的要求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出与社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构成学生的合理知识、智能结构,启迪学生思维、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通过加强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造有特色的金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金融专业自身特点的需要

金融学科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综合性、操作性。如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有关证券投资的内容具体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各个主体交易的过程中,如果单纯依靠理论教育学生晦涩的理论知识的理论,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证券交易的真正操作流程和理论的实际意义。所以,只有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进行具体的模拟操作或实际操作,才能改变学生对证券投资分析知识掌握时的刻板僵化现象,才能让学生对证券投资有切实的体会和感受,真正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的方法和技,掌握实际技能术。

(三)社会需要的人才方向的必然

据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的用人单位更加强调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的学历却要排在而这之后。由此可以看出,金融类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必须要打破重视理学的传统的教育,而是以社会实际的人才为导向。此外,各高校还可以根据岗位的所需,设立专门、专项的院系、专业,以达到培养高素质、高专业的金融人才的目标。

二、金融教学中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在金融业日益繁荣的今天,社会对于金融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这就意味着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历,而是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以满足金融市场的操控要求。在此方面上我国应当多多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他们在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的同时,同样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糅合到一起,必然会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为巨大的贡献。然而,我国高校对于金融人才的培养上,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低。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欠缺,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落后于社会需求

金融类的高校一般都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经营管理与服务,培养他们掌握经济、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业务和技能,熟悉国家经济、金融法律法规。虽然学校的定下的培养方向无可厚非,但仔细想来就会发现这样的目标过于宽泛。学校想通过短短的几年内就将一个学生培养成一个全才是不现实的。只为就业而设置的课程,往往会阻碍学生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造成学生的专业不精。

(三)创新内容欠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业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使得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和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而这些金融行业又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这也就决定了金融学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它的内容要跟随时代的步伐。然而,目前高校的教学体系只是简单继承了传统的金融教学体系,没有将创新理念完美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至于使得高校培养的学生在创新环节上非常的欠缺,导致他们在具体的操作中只能因循守旧,而无法突破创新。

(四)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

先进的教学方式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我国金融类高校的教学方式受传统的影响还停留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还只是简单地记忆与背诵。这就必然会限制学生自主性学习,也将无法提高学生的能力。据调查发现,毕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大都需要从头学习基本知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得当代学校教育陷入与社会需求的断层的窘地。

三、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

金融学教师应改变职业观念,从枯燥单一的传授知识中解放出来,以加强学生能力和培养素质为目标。对于传统的金融学授课,只从基础知识或知识面入手,从而忽略了其金融学本身对于深度和广泛度的探究,继而导致当代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学习具有单一性和片面性,简而言之,不实用。对于学生授课,应回归因材施教的道路,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特质和学习习惯、热情。这就需要老师打破原有的授课方式,以金融理论与金融实务知识相结合、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辩证统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真正学之有用。

(二)更新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是信息高度膨胀,经济飞速发展,原有的教学内容已不足以支撑起现如今的金融学学习范畴,对于金融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金融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进行重大改革。在金融教学内容上,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规范的课程体系。由于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对金融人才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就学校而言,要提供多种教学平台,使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相结合,学科的发展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切实立足于当金变幻莫测的市场变化。加强学科间的紧密联合,以培养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人才而努力。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金融学是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这就意味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邀请知名教授专家到校进行学术研究,举办讲座类活动,增强交流。进行模拟实行,切实在情景交流活动中深刻体会到金融学方方面面,身临其境。让学生更快地吸收理解知识。做好论文指导及就业指导,对于学生规划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把握住主体观念,引导学生。

(四)创新教学方式

提高金融学上课的课堂效率,转变授课模式,以生动活泼身临其境的素质类教学,提高学生上课热情,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还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科学成果,加强制作和使用课件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不断的挖掘学生的学习的潜力增强接受知识的效率,以小组讨论式,探究式、模拟式教学,深入到学生周围,贴切的表现金融学的独特魅力和准确用途。

(五)立足社会需要

制定切实可行的金融学专业教学,就必须要依照市场发展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授课的同时不忘与课程考核相结合,不断跟进学生接受知识的步子,全面掌握学生动态,考学结合,不仅督促学生完成对该学科的理解,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考核制度应注意与平时表现,考勤制度,最终期末成绩等相挂钩,综合而全面的检测学生在校学生的成果和热情。建立全学科、合理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全方位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四、结语

学校教育人才的实质目标,是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金融专业的教学,必须立足于社会需要,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并要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这样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才。同时也是解决目前金融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总而言之,金融专业,这一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学科,必须以社会的需求为着眼点,并时刻关注时代的变迁,之后对金融教学做出科学的改革,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出的学生是与时俱进的新型专业人才。

[1]刘磊.基于社会需求的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4):38-39.

[2]杨忠海.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金融教学改革[J].和龙江教育(高数研究与评估版),2010,(6):41-42.

[3]张海英.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金融教学改革的思考[J].时代金融(中旬),2013,(2):76-77.

猜你喜欢

金融学教学内容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P2P金融解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