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移动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2014-04-09王少春
彭 菲, 王少春
(华侨大学 a. 图书馆;b.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11)
0 引 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数字图书馆逐渐被读者接受并产生重大的影响。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于固定通信线路的数字图书馆的运作方式,而是希望实现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的需要。因此,依托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的移动图书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 我国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
所谓的移动图书馆是指所有通过智能手机、Kindle、iPad、PSP等移动终端设备(手持设备)访问图书馆资源、进行阅读和业务查询的一种服务方式。[1]目前已推出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主要实现方式包括SMS、I-Mode、WAP和J2ME四种服务模式。[2]移动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扩展和补充,它最重要的价值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查阅图书馆资料,不再局限于利用有线网络或是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我国最早的移动图书馆是由北京理工大学于2003年12月开通的手机图书馆短信服务平台。2006年7月3日,国内第一家WAP手机服务的图书馆在湖南理工学院开通。2010年9月,国家图书馆推出的改版后的国图手机门户WAP网站“掌上国图”,使我国移动图书馆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据学者袁琳、宋恩梅的不完全调查统计,截止2011年4月3日,国内图书馆开通手机短信服务的只有34家,开通WAP服务的只有16家[3]。
自从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移动网络技术后,移动通信技术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底,中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达到10亿规模[3]。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0次互联网络调查,截至2012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的总规模为3.88亿[4]。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进行的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调查数据显示,有87.3%的手机用户使用手机进行阅读,且超过八成用户使用第三方手机阅读软件进行阅读[5]。
这些数据表明,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及智能手机的影响下,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大多数手机用户的日常行为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使用移动信息服务。但是,就目前已有的移动图书馆数量来说,移动图书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规模也有待扩大。因此,移动图书馆应当不断借助信息技术的革新来提高服务层次。
2 我国移动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2.1 传输速度慢
在我国,比较成熟而且普及率高的网络是全球移动通信网络(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和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网络(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其中GSM网络相对于模拟移动通信技术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2G。GSM移动通信网的数据速度是14 Kb/s,其速度无法满足移动图书馆的要求。而GPRS移动通信网是在GS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理论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15 KB/s,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速率一般在20 KB/s左右。[4]这样的速度会影响到用户打开网页的时间、下载速度慢,无法支持视频点播等,不仅打击用户读书的积极性,而且可能造成用户数量的减少。
2.2 信息安全性低
以网络方式传播信息,最受用户关注的是信息安全问题[5]。虽然移动通信网络在安全问题上采取了保密性和身份认证两方面措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保密性上方面,加密机制基于基站,只对空中接口部分进行加密,而网络内和网间链路上仍然采用明文传输;密钥长度较短,只有64 bit;没有考虑数据完整性保护。身份认证上,只采用单方面的认证机制,用户无法对网络进行认证,并且用户身份识别(IMSI)以明文形式在网络传送[6]。随着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用户会越来越多地涉及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等,这些信息会成为不法分子窃取的对象,而2G的安全措施难以对用户的信息安全起到绝对保障。
2.3 数据冗余大
数据冗余是指同一数据被反复存放。从已有的许多应用实例来看,大多数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都是通过单独新建数据资源来实现的,这不仅造成了数据的冗余,而且给数据的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某一属性值发生改变时,其他与之相同的属性值也要改变,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展与服务的交叉,数据冗余的矛盾会日益突出。数据冗余会增加更新代价,此外,还具有潜在的数据不一致性及存贮空间浪费等问题。事实上,作为Internet服务延伸的移动信息服务,不必也不应该保留各种资源数据,它应该实时获取其他资源系统的数据,与Internet服务不存在二义性[7]。
2.4 文档格式和阅读软件格式不一
由于受手机设备软硬件环境的限制,不能像在PC系统中那样,在手机上支持所有的文档格式。因此,选择何种的文档格式作为移动图书馆的标准文档格式,成为移动图书馆关键的问题。目前手机支持的格式各不相同,有TXT、JAR、UMD、NLC 、CAJ 、PDG、WMLC等等。但在阅读软件方面,不同软件支持的阅读格式并不一样,如掌上书院支持UMD格式;NLC是掌上阅读器常用电子书格式;超星公司将PDG格式作为其数字图书馆浏览器的专用格式等。不同的文档格式对手机的要求不同,不同的阅读软件对文档格式要求也是不同。格式混乱,不仅给用户带来不便,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最终会影响到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2.5 不重视对移动图书馆人员的再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将主宰整个社会,离开知识就无法参与社会生活,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应付随时出现的结构性失业,学习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第一需要。重视对移动图书馆人员的再培养,是移动图书馆的一种人才资源的战略投资,将对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影响深远[8]。但因种种原因,移动图书馆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移动图书馆,由于经费的限制,普遍忽视这种战略投资。对移动图书馆员再培养,应引起业界的重视。
3 我国移动图书馆发展对策
3.1 大力发展3G技术促进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第三代移动通信(Third Generation,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9]支持移动图书馆的3G关键技术是传输速率、信息安全性两个方面。
高速度传输减少用户等待时间。3G在无线数据传输方面的性能指标已经达到传输多媒体业务的速率要求,它们能实现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速率为144 kb/s的业务,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速率为384 kb/s的业务,室内环境支持速率达2 Mb/s的业务[10]。这样高速度传输,可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登录移动图书馆网页,进行修改资料、查询、续借、下载等操作需求。
3G安全措施避免用户信息泄露。在3G技术保密性能的提高和双向认证机制上,用户在享受移动图书馆带来的便利时,不用担心自己的信息安全、资金安全等是否存在危险,这对移动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2 大力发展以WAP为模式的移动图书馆
无线通讯协议(WAP)是一种向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11]。WAP不仅支持目前的各种移动网络,如GSM、CDMA、GPRS等,还可以支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说,WAP是目前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最佳选择,这种接入方式能够与传统的网络信息服务保持高度的一致性[12]。
构建基于WAP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利用基于WAP的移动图书馆接口设计解决数据冗余。WAP的移动图书馆是通过接口的方式实时获取各个资源系统的数据,这就无需为移动服务单独存储信息数据,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冗余[13]。同时,其开放的接口格式和原子化的接口函数允许移动图书馆不断开发各种资源系统的WAP服务,并对这些服务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WAP的移动图书馆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
3.3 出台统一的格式标准
目前,数字资源文档格式、手机支持的格式、阅读软件格式和所能支持数字资源的格式都是没有统一标准。凭借个人或是社会组织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因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标准来规范格式混乱的局面。这个标准涉及到数字资源供应商、手机制造商、阅读软件制作商,具体要求是每个数字资源供应商开发相同的文档格式[14];阅读软件制作商开发能支持如UMD格式的文档阅读软件,同时阅读软件的格式必须要有个统一的格式;手机制造商要开发能够同时支持文档格式和阅读软件格式。
3.4 建立健全的移动图书馆人才培养计划
建立健全的移动图书馆人才培养计划是移动图书馆人才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任务[15]。随着移动图书馆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移动图书馆的运用,移动图书馆工作已不再是传统模式上的管理工作,它更多地依附高科技的手段进行。移动图书馆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适应移动图书馆工作发展的需要。在积极鼓励个人学习的同时,也应加强移动图书馆的培训工作,让更多的移动图书馆员加入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行列来。
4 结 语
基于移动通信的移动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扩展和补充,也是对传统图书馆有效的补充与发展。移动图书馆、传统的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三者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移动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深层次的服务方式,把功能和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16]。尽管目前移动图书馆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随着手机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只要切实实施相关发展对策,移动图书馆还是具有非常乐观的应用前景。
[1] 黄群庆.崭露头角的移动图书馆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 2004(5): 80-85.
HUANG Qun-qing. The emerging service of mobile library[J].. Document,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2004(5):80-85.
[2] 宋恩梅,袁 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34-48.
SONG En-mei, YUAN Lin. Sea of book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obile Library in China[J].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2010(5):34-48
[3] 叶爱芳. 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图书与情报,2011(4): 69-71.
Ye Ai-fa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obile Library in China [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2011(4): 69-71.
[4] 龙朝阳,王 灵.基于3G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8(3):8-11.
LONG Zhao-yang, WANG Ling. The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ervice of library based on 3G technology[J]. Library Tribune. 2008(3):8-11.
[5] 吴朝文,蹇 洁.3G关键技术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108-111.
WU Zhao-wen, JIAN Jie. The application of 3G technology in E-commence[J].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2008(14):108-111.
[6] 胡振华,蔡 心.移动图书信息服务系统[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4):18-20,42.
HU Zhen-hua, CAI Xin. The Research of Mobi le Books- Information Service[J].New Technolog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2004(4):18-20,42.
[7] 吴志攀.移动阅读与图书馆的未来——“移动读者的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22(1):2-5.
WU Zhi-pan. The future of mobile reading and library—“the library for moving readers”[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es ,2004,22(1):2-5.
[8] 马爱芳,杨国美.我国高校图书馆手机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211工程院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12): 87-90.
MA Ai-fang, YANG Guo-mei. Investig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Situation of Mobile Phone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China—Taking 211 Project University as Example [J]. Library Work and Study, 2009(12): 87-90.
[9] 张玉艳. 第三代移动通信[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10] 林 颖,孙魁明.基于WAP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体系及WAP OPAC应用实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7(9): 80-83.
LIN Ying, SUN Kui-ming. Infrastructure of a L ibrary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WAP and the Prototype ofWAP OPAC System[J].New Technolog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07(9): 80-83.
[11] 陈 茫,周力青.基于WAP2.0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应用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0(8):52-56.
CHEN Mang, ZHOU Li-qing. Research ofMobile DigitalL ibrary Based onWAP2. 0[J]. Library Journal,2010(8):52-56.
[12] 茆意宏,吴政,黄水清.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1): 3-7.
MAO Yi-hong, WU Zheng, HUANG Shuiqing.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s[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es, 2008(1): 3-7.
[13 ] 高春玲.解读美国移动图书馆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11):25-30.
GAO Chun-ling. The past, today and future of development of mobile library in America[J]. Library Tribune.,2010,(11):25-30.
[14] 林丁香.基于ILAS II2. 0开发的图书馆手机短信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19): 157-158.
LIN Ding-xiang. The message service of library based on ILAS II2. 0. [J]. 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 2008(19): 157-158.
[15] 张文彦,张瑞贤.美中WAP手机图书馆发展现状比较[J].图书馆杂志, 2009(7): 64-68.
ZHANG Wen-yan, ZHANG Ruixia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WAP library mobile initiative in the USA and China. [J]. Library Journal, 2009(7): 64-68.
[16] 陈路明.国外移动图书馆实践进展[J].情报科学, 2010(11): 1645-1648.
CHEN Lu-ming. The Practice Development of M-Library in Foreign Countries. [J]. Information Science,2010(11): 1645-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