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科研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
2014-04-09陈建均
陈建均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资产管理处 陕西咸阳)
一、大型设备共享建设现状
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大部分省市先后启动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工作,但从建立的共享平台情况来看,仍存在着资源分散、重复购置、铺张浪费、利用率低的现象,共享程度不高,对科技推广和经济建设的贡献度不大。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的主体,军工科研单位享有相应的政策和经费扶植,国家对军工科研单位在能力保障建设及固定资产投入上的日益增加,使他们的研制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而固定资产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的情况较为普遍。主要原因:①国家投入占大部分,自有资金投入比例少;②设备专业性强,很多仪器设备只能服务于某一特定领域或环境;③设备精度高,价值贵,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再加上政策以及科研单位自身方面的原因,造成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进程缓慢。
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建设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军工科研单位在条件能力保障建设及固定资产投入的日益增加,如何管好、用好大型仪器设备,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是当前军工科研单位设备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仪器设备共享是大势所趋,国家也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地区级的共享平台,而作为国防科技工业主体的科研机构,因受保密、单位间相互封闭等因素的限制,使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受到影响。
1.管理者共享意识不够
管理者共享意识不够是阻碍共享推进的主要原因,一是设备使用人员珍惜本部门设备,担心共享后会造成仪器设备的磨损甚至损坏。二是因实验环境要求不同和基于自身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考虑,不愿共享。三是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大都来源于国家投资建设,拥有后更为方便,科研人员更愿意申请购买仪器设备,而不是首选共享。四是不少仪器设备技术复杂,对使用者的技术知识与操作水平要求较高,限制了利用率的提高。若操作者未经培训,不但会造成设备损坏及维护成本的提高,损坏责任也不好界定。五是技术人员每人手上都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设备共享必定会牵扯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而影响任务的完成。因此在共享问题上,无论从部门领导还是一线员工都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2.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和激励措施
从目前情况来看,固定资产从申购到验收,设备普遍都由论证者或使用部门独自管理。由于缺乏专职的管理人员,不少使用者缺乏基本的设备管理知识,造成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或因科研项目的特殊性而使设备闲置严重。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部门、管理与实验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共享工作缺乏主动性,设备也只在内部进行局部共享。单位间的相互借用,也多基于私人感情的小范围。
3.设备属性影响共享范围
一方面大型仪器设备大多是根据当时科研情况按不同学科和专业购置的,专业性强,属于专用设备。项目完成后,由于其他项目没有该设备的需求而闲置;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部分设备技术性能落后,精度较差,已不能满足目前的科研设计要求。因此,即便是设备可以共享,但因缺乏使用需求,也影响了共享工作的开展。
4.缺乏仪器设备共享机制
任何机制的建立,都要做到一靠体制,二靠制度。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套完善的体系来推进该项工作,涉及人、财、物等方方面面。机制的建设核心是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明确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设备拥有部门的工作重点、目标和方向、责任和义务等。共享需要从组织结构、体系制度建设开始,制定相应的共享管理办法、有偿服务管理办法、共享激励办法、共享考核办法等,采用顶层设计,建立一套设备寿命周期内的共享管理机制。
5.专属管理者的影响因素决定共享的推进
从高校及其他地方单位开展设备共享的情况看,实际效果和推进速度远不尽人意,各种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不是制度制定不合理或机制建立不到位,而是对作为承担和负责设备运行管理的专属管理者的影响因素研究和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共享平台的建设问题。因为只有他们对建设设备共享平台的意义得到充分理解后,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途径
尽管设备共享面临着各种障碍,但作为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科研单位应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出发,并配备相应的管理和物质资源,建立起设备寿命周期内的共享机制,共享问题才会得到彻底解决。
1.创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机制
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需要从制度、组织、监督、条件保障等多方面共同推进,但归根结底需要机制的创新,一要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企业各部门的职责,这是组织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二要保障共享单位的责权利相统一,实行有偿服务是共享单位的权利,通过共享获得相应的收益,以进一步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良好运行,这是共享单位的利益所在,只有建立起责任、权利、利益相统一的管理机制,才能为共享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三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对于共享工作开展,主要取决于服务主体和服务客体,这是起决定因素的主要条件,两者的态度与愿望都会影响到共享的氛围。
2.整合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突出用管分离
为了打破设备谁申报,就由谁使用和管理的僵局,科研单位应从长远发展考虑,实行“使用权”和“拥有权”的明确分离,将“高、精、尖”大型重点设备纳入到实验室建设中来,建成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地区级分析测试开放服务平台,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根据设备属性,可采取以下方式整合设备资源。
(1)统管共用。对那些基础性和共用性强的大型仪器设备,将其集中和整合后成立分析测试中心和计量检测中心,即一级共享平台,配备专门实验室和管理人员,实现统管共用;另一方面要以实验室建设为重点,按学科划分,建立专业的独立实验室或测试中心,将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整合后,对使用单位采用收费使用的方式,逐步提高设备的使用价值。
(2)专管共用。对那些专业性强的大型仪器设备,则根据所属的学科范畴、发展方向和分析测试需求,依托相对应的研究方向建立二级共享平台,交付相关研究室负责日常管理,并配备分管领导和专职实验人员,既可对外提供共享,又能实现专管共用的目的。
3.引入市场机制,盘活现有资源
积极进行服务模式创新,引入科技租赁,开展与具备专业服务能力企业的合作,更大范围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资产管理方面,既可以像企业一样制定合理的对外服务收费标准,也可以尝试由第三方担任中介服务和负责资产管理的做法,向其他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等提供设备支持与服务,以盘活现有仪器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4.加强大型仪器设备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除了满足科研单位内部的设备管理要求,加强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配备素质较高的专(兼)职实验技术与管理人员外,还应结合设备的使用特点,设置相应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等。通过职业培训,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知识化服务的能力,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服务人才队伍。同时,为了利用好现有的仪器设备,需要进一步开展共享平台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等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设备管理队伍。并进一步建立起相应的人才评价标准,分类考核和重视社会贡献等机制,打造出一支稳定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技术支撑队伍,从而更好的利用现有的科研资源和服务于社会。
5.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化管理平台
摸清家底,是促进设备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前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现有仪器设备的调查,确定需要共享的设备资源,掌握仪器设备的基础信息。通过建设设备共享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将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技术指标、使用状态、安装地点、技术管理人员及联系方式、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都纳入到信息化管理平台之中,为科研使用提供更加便捷的查询服务。
共享信息化管理平台,还应具备设备使用预约、收费管理、效益评价、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并实行动态管理,使用户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网络预约使用到纳入共享平台中的大型仪器设备。
6.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专用基金
为了提高管理者对共享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服务,应制定出明确的有偿使用与服务标准,并作为共享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偿使用标准应由设备的折旧费、消耗费、维护费、管理费等几部分组成。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后,每年应落实不低于设备原值5%的运行维护费,用于大型设备的维修保养、升级改造,以及实验室的日常材料费、水费、电费的开支。因为目前军工科研单位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维护、技术改造的专项经费投入明显不足,通过设立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基金,可有助于缓解经费不足的问题,保证共享平台的高效和稳定运转。另外,还可将仪器设备共享取得的收益,也纳入到专用基金中,设定一定比例的奖励基金,作为实验室人员或管理人员的劳务酬金等。
四、总结与展望
目前,“十二五”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与“十一五”相比,军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幅增长,在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同时,不但要求军工科研生产条件要进一步上水平,也使资产的管理难度相应增加。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速度的加快,迫切需要加强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与管理。同时,我国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更加迫切需要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作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和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研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