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现状

2014-04-09李若愚

四川体育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肾虚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杨 蕾,李若愚

中医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现状

杨 蕾1,李若愚2

在收集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文献基础上,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对病因病机及治疗药物等方面进行归纳,并提出对中医药治疗该症的建议,以期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中医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

骨质疏松症(OP)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总量的绝对减少(骨内矿化物和骨基质的比例正常),使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至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出现四肢腰背疼痛、病理性骨折、体态变形等表现的系统性骨骼疾病[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现代医学名称,祖国医学中类似于本病的名称有痿证、骨枯、骨极、骨痿等,其中定性、定位比较准确的当属骨痿,目前多数医家倾向于此名称[2]。

1 病因病机

1.1 肾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多数中医学者认为,骨的生长和重建与肾密切相关。黄宏昌等[3]对11岁左右尚未行经的女性儿童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表明,其骨密度值约为成年女性骨峰值的75%左右。王际孝等[4]也发现,女子7-21岁、男子8-24岁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女子七七(49岁)、男子八八(56岁)以后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曾有调查组[5]对36879人做了目前国内最大样本的2-100岁人群的桡、尺骨和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结果表明,骨量的发育增长期(2-20岁)、平衡峰值期(20-40岁)、衰老下降期(>40岁),其变化规律与《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肾主骨的理论相吻合,充分证明了中医肾主骨理论的正确性。近十多年来,国内还对肾虚与骨密度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蔡新吉等[6]以中医辨证为基础,对肾虚患者进行了骨矿化物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肾虚证各年龄组骨矿化物含量均低于非肾虚证组及对照组,与疾病的种类和病程无关,且同病种患者中肾虚证与非肾虚症患者也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肾虚证患者的骨矿化物含量有特征性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肾虚证在骨骼中的病理变化之一。现代研究证实,中医的肾为一组功能单位,肾虚证是以下丘脑-垂体-多个靶腺轴系统功能紊乱,全身生理功能减退为特征的一种机体反应状态。肾虚证患者可能由于垂体功能减退,生长激素分泌减少或雌激素、雄激素分泌减少,影响钙磷代谢,从而引起骨密度降低。并进一步提出,骨矿化物含量的特征性改变可作为肾虚证的无创伤性诊断指标。郭素华等[7]对2068例40-69岁患者进行了骨密度检测,证明肾虚证患者骨密度明显低于无肾虚证者,亦别于肺虚证或脾虚证者,印证了中医“肾主骨”的理论。赵玉堂等[8]研究发现,健康人骨钙含量随年龄增长变化的规律与祖国医学肾主骨理论基本一致,肾虚患者骨钙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从而证实“肾”的强壮与骨钙含量密切相关,骨钙是肾主骨的重要物质基础。

1.2 脾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脾为后天之本,有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若脾胃虚弱,运化乏力,先天之精无以充养,势必精亏髓空而致骨痿。故临床医家从脾肾论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颇多。魏之玉等[9]对196例根据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确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辨证分析,结果发现:除肾虚型外,尚有脾虚型、肝郁型等。不少学者认为本病病机为肾亏脾虚,骨失所养,治疗大法当补肾健脾,而临床上偏重补肾,忽略健脾,原因在于对该病病理认识尚不全面,有待深入探讨,统一认识。临床上从阳明论治本病取得一定疗效,可能是中药能调整胃肠功能,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以及促进钙磷的吸收所致。罗为民等[10]做了健脾补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健脾补肾兼顾先后天的方法治疗退变性骨质疏松症,不但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能更适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1.3 肝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我国医学认为,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而精血互生,故有“精血同源”之说。肾属水,肝属木,二者母子相关,故又有“肝肾同源”、“乙癸同源”之说。朱丹溪曰:“主疏泄者,肝也;主封藏者,肾也。”二者并提,说明肝肾二脏密不可分,肝失肾之封藏则疏泄无度,肾失肝之疏泄则封藏失职。同时肝阴源于肾阴,肝用不足或过度均可影响肾藏精的功能,并进一步影响肾主骨的功能,以致骨无所充,髓无所养。张洪等[11]运用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养血活血功效的骨宝胶囊(鹿角胶、骨碎补、白芍、当归、淫羊藿等)治疗7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结果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优于两对照组(龙牡壮骨冲剂和维生素D3)。

1.4 血瘀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中医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主要病理基础,但无论是肾气虚,还是肾阴虚、肾阳虚,皆可致血瘀,即肾虚血必瘀。现代研究证实,血瘀的病理学基础是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流动力学障碍等。由于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不能正常通过哈佛系统进入骨骼,组织间的营养吸收代谢产生障碍,最终导致骨质疏松。孙英等[12]采用益气活血补肾法辨证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8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认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改善血流动力状态、扩张血管、增加组织血流量的作用,活血化瘀与补肝肾药物同用,适当配伍益气之品,较单纯补肝肾疗效明显。杨少锋[13]认为,活血化瘀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仅在于对微循环或血液流变学的改善,而且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也有直接纠正作用。贾汉卿(1980)观察到红花煎剂可使摘除卵巢的雌性小鼠子宫重量明显增加,大剂量效果更加明显,说明红花有性激素样作用。

2 防治方药

2.1 复方研究

崔洪英等[14]观察了补肾中药(熟地黄、杜仲、牛膝、牡蛎等)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补肾中药与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有同等疗效,但不良反应小。使用补肾中药治疗后的大鼠子宫重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雌激素治疗组,提示此类补肾中药对骨的作用并非“雌激素样作用”。邓伟民等[15]观察了补肾壮骨中药(淫羊藿、鹿角胶、骨碎补等)对去势雌性大鼠股骨上段成骨、破骨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补肾壮骨中药对成骨细胞增加有明显促进作用,对破骨细胞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不少学者认为雌激素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骨质变化的影响是单方面减少破骨活动,而补肾密骨液及雄性激素则是多方面的,既能抑制骨吸收,又能刺激衍化增生成骨细胞产生较多的骨基质。贾东等[16]观察了骨疏康冲剂(黄芪、熟地黄、枸杞子等)对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结果表明,服用骨疏康冲剂可使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钙含量、骨密度和骨强度均高于未服药的单纯骨质疏松症造模组。

2.2 单味药研究

2.2.1 淫羊藿 淫羊藿是常用的补肾中药,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效。近年来研究发现,炮制后的淫羊藿能促进性功能,升高小鼠血浆睾酮水平,其作用强度与肌注睾酮无显著性差异。淫羊藿总黄酮可通过降低红细胞聚集性而降低全血黏度,从而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最近有实验证实,淫羊藿具有促进骨髓细胞合成作用,而骨髓的成骨功能早已被公认。李青南等[17]观察了淫羊藿提取液对去睾丸大鼠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淫羊藿能选择性地部分抑制去睾丸后的骨高转换率,而不减少已增加的矿化骨,初步证明了淫羊藿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使去势大鼠骨吸收下降,同时又有促进成骨细胞的功能,特别是使钙化骨形成增加,证实了淫羊藿确实存在着“补骨”作用。高子范等(1985)应用鸡胚股骨试管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淫羊藿注射液对鸡胚股骨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淫羊藿注射液对鸡胚股骨的生长和鸡胚股骨蛋白多糖的合成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

2.2.2 黄 芪 黄芪补气固表、利尿化毒、敛疮生肌,为补药之长。现代研究证实,黄芪具有护肝、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自由基、抗衰老和抗辐射作用。黄芪能促进蛋白质合成,从而促使胶原蛋白合成增加,促进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黄芪还有护肝功效,可促进肝脏胆固醇合成,为类固醇激素的合成提供原料,间接促进性激素的生成;黄芪补脾健脾,可为“补骨”提供物质源泉。谢华等[18]通过实验证明,黄芪可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使骨吸收率下降,同时也有促进骨形成的补骨功效,提示黄芪有防治氢化可的松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李朝阳等[19]研究表明,己烯雌酚同时抑制去卵巢大鼠的骨吸收和骨形成,以抑制骨吸收为主;黄芪则主要抑制去卵巢大鼠的骨吸收,对其骨形成无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发现,黄芪水提液治疗组大鼠体重增加18%,由此认为,实验大鼠体重的增加可能是黄芪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之一。

2.2.3 枸杞子 枸杞子是具有滋补强壮作用的补益中药,国内有人将其有效成分用于抗衰老研究,发现枸杞多糖有增强机体免疫、延缓衰老的作用。凋亡是细胞生理性死亡的主要形式,DNA片段化是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标志。鉴于枸杞多糖是一种有效的外源性抗氧化剂,刘玉涛等[20]观察了枸杞多糖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调节,提出枸杞多糖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Ca2+浓度,抑制核酸内切酶活性,从而阻断细胞凋亡。而邱明才[21]认为,破骨细胞凋亡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若破骨细胞凋亡过早,则骨吸收深度浅,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3 结 语

人们已经认识到人体整体的衰老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但现在只能从某些环节上来认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并就这些发病环节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针对绝经期后的雌激素水平下降而补充雌激素;针对降钙素的下降而服用降钙素;针对钙吸收不足而增加钙的摄入量,推而广之,还有针对骨吸收作用过度,采用骨吸收抑制剂;针对骨形成作用不足,采用骨形成刺激剂等。但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而言,针对发病环节治疗固然有效,但用只作用于局部环节的药物去治疗全身性的病变,显然是不得力的。而目前应用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或所含活性成分太少,吸收有限,疗效欠佳;或价格昂贵,长期服用经济负担过重;或存在明显不良反应,从而限制了患者的依从性。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悠久的历史,后世医家根据经典论述,多采用补肾方剂或补肝肾之剂治疗本病。现代医家则根据现代医学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观察了补肝肾、补脾肾以及加用活血药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综观各种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优势,既能改善全身症状,消除患者痛苦,又可提高骨密度,同时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虽然中药,尤其是一些复方的详细作用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对一些发病环节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如一些西药那么直接和迅捷,但用整体性的调节方法来治疗整体性的功能失调,在方法学上应是行之有效的。中药不良反应较少,价格也相对便宜,适合广大患者长期服用。

[1] 丁桂芝,金之欣. 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症会议简况[J]. 中华医学杂志. 1993(8):507~508.

[2] 章少华,张咏梅.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7(3):349~351.

[3] 黄宏昌,陈训华.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分析与对策[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8):498~450.

[4] 王际孝,等. 成年人群骨矿含量及中老年肾虚对骨矿影响的研究[J]. 中医杂志,1990(9):539~541.

[5] 全国十三城市骨矿含量调查合作组.骨骼生长衰老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预诊的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1):1~7.

[6] 蔡新吉,张 燕,黄世林. 肾虚证患者骨矿物含量改变的初步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3):154~155.

[7] 郭素华,李洪成,邹才华,等. 肾虚证与骨密度的关系[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1):655~657.

[8] 赵玉堂,刘凯军,李金花,等. 骨矿含量与肾虚、肾主骨关系的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3):19~20.

[9] 魏之玉,等. 19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辨证分析[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1):30~31.

[10] 罗为民,符诗聪,杜 宁. 健脾补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计量学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2):1~3.

[11] 张 洪,等. 骨宝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 中医正骨. 1999(10):3~4.

[12] 孙 英,王新喜,窦忠健. 益气活血补肾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J]. 中医正骨,1999(12):46.

[13] 杨少锋.关于骨质疏松症与血瘀关系的探讨[N].湖南中医药导报,1996(4):25~26.

[14] 崔洪英,张柏丽,安秀玲. 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态的影响[J]. 天津中医,1997(5):226~227.

[15] 邓伟民,沈有高,贺扬淑,等. 补肾壮骨中药对去势雌性大鼠股骨上段成骨、破骨细胞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 (4):281~283.

[16] 贾 东,李东安,李绍华,等. 骨疏康冲剂对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影响[J]. 中成药,1996(2):32~33.

[17] 李青南,吴 铁,谢 华,等.淫羊藿提取液对去睾丸大鼠骨代谢的影响[J]. 中草药,1993(12):637~638.

[18] 谢 华,等.黄芪水提液对大鼠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J]. 中草药,1997(1):25~26.

[19] 李朝阳,等.黄芪水提液与己烯雌酚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J]. 中草药,1998(1):27~30.

[20] 刘玉涛,等.枸杞多糖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调节[J].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2):111~112.

[21] 邱明才.破骨细胞凋亡与骨质疏松[J] .中华内科杂志,1997 (10):711~712.

The Stat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on Primary Osteoporosis

YANG Lei1, LI Ruo-yu2

We gathered docu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osteoporosis(OP), and in view of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made a induction from the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herapy drug. Also we suggested some TCM. therapies on osteoporosis for referenc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mary osteoporosis; Therapy

1007―6891(2014)01―0050―03

G804.5

A

2013-06-18

1.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1137;

2.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075。

1.P.E.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Sichuan Chengdu,611137, China;

2.P.E. College of Sichuan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75, China.

猜你喜欢

肾虚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透视“肾虚综合征”
肾虚是种文化病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