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申论模拟试题: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4-04-09徐临阳

时事报告 2014年2期
关键词:扩大内需城镇城镇化



申论模拟试题: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给定资料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思路作了最终定调,亦即全国不再新建千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而要发展以省会为中心的区域性城市群,同时推进以县、市为基础的就地城镇化。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人口城镇化不仅仅意味着人口流入城镇区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融入城镇生活和工作当中。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每年提高超过1个百分点,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达52.6%。由于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发展状态。日前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罕见地没有导致对农民工的“挤出效应”。从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2.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发展的历史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遵循这一历史规律,是我们积极稳妥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主基调。然而一些地方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举借债,大搞“造城运动”。例如,陕西延安将通过削山、填沟等手段,计划用10年时间,整理出78.5平方公里的新区建设面积,在城市周边的沟壑地带建造一个两倍于目前城区的新城。此举已被公众戏称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与此同时,在从北到南的海岸线上,天津的临海新城、烟台龙口湾的海上新城、上海的金山新城、连云港的连云新城、深圳的前海、东莞的滨海新城等很多新城项目,正在上演的则是“精卫填海”的现代版。专家分析,在城市建大之后,如果没有统筹资源、环境、人口、产业支撑,就很可能变成空城、废城。

同时,只有用优秀文化思想和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城镇化建设,才能使城镇化建设获得长久的历史生命力。目前,城镇化建设中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城镇化就是盖洋房、建工厂,结果出现了“千城一面”“万镇一面”的情况,使得城镇化建设失去了民族特色。结构、布局、建筑等文化传统和符号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们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环境。城镇化建设必须突出、强化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与传统。

3. 2013年2月,由国家行政学院、人民网联合发起“全国新型城镇化范例征集”活动,历时8个月,共收到全国报送的168个案例,经专家评审,最终评出辽宁省铁岭市、甘肃省金昌市、山东省宁阳县鹤山乡、长沙高新区麓谷街道、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等10个入选案例。

其中,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注重规划设立、引导、实施、反馈全过程,初步形成“一城三区”的格局。南部是新区,以商贸综合体为主;中间是新社区,以农户集聚为主;北面是工业区,实现招大引强、招强选优。洲泉工业形成了以2家百亿企业、2家十亿企业、11家亿元企业为龙头,80家规模以上企业为骨干,近3000家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企业梯队,顺利实现了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洲泉镇不断加快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产城人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脚步,逐步成为一个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宜居宜业”的幸福小城市,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

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的发展依托国际低碳城,采取产城融合的策略,开启了“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的探索。深圳市选择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坪地街道,通过集成多种技术、融合多种模式、引入多元主体的方式,在保持区域发展活力的前提下率先实现碳排放总量降低,创造性地解决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成为中国低碳发展试验区、国际低碳发展的先进典范。

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时指出“城镇化蕴含着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更在多个场合强调“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多位专家也一致表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目前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3.6倍,未来20年按照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来计算,到2030年还会有3亿农民将转化为市民,这将产生巨量的需求和投资。大量人口逐步进入城镇,必然会对城市住房、供水、供电、供气、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进而衍生出巨大的投资市场。在大批农民进入城市的过程中,农民消费转变为市民消费,新增城市人口对教育、文化、体育、公共服务等产生新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和投资的新增长点。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城镇化的发展能够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人口逐步转化为城镇居民,有助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具有明显效果,进而使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二、作答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归纳概括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20分)

要求:(1)概括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2)不超过300字。

2.材料中提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要求,请结合给定材料,拟写一份《关于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30分)

要求:(1)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2)不拘泥于格式,不超过500字。

3.材料4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强调“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请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行文流畅;(3)字数800~1000字。

三、宏观背景解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首次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其中一项任务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三个1亿”突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即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

四、答题要点

1.第一,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第二,有利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能够提高土地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第三,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支撑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第四,有利于保障民生。带来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就业,体现以人为本,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五,有利于扩大内需。能够刺激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和新的投资。

2.关于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以人为本、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改善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就业机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以人为本。

二、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城镇建设用地要集约化,发展以省会为中心的区域性城市群,推进以县、市为基础的就地城镇化,统筹人口、资源、环境、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城人的融合。

三、提高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建立多元资金保障机制,保护传承乡土文化,推进低碳生态城镇建设。

四、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发挥中心城市产业辐射和带动作用,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五、完善城镇化体制机制。政府要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强化政府规划和引导职能,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镇化实现新机制。

3.本文是话题作文,要求围绕李克强总理强调的“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为主题,自选角度,形成文章。

首先,分析题目意图,确定主题,有的放矢。李克强总理的话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扩大内需;二是城镇化。由此可以判断写作的侧重点是扩大内需和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其次,构建文章框架,确定论点,展开论述。通过以上题目的解读,中心论点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围绕中心论点再细分若干分论点。考生可以从城镇化建设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来切入,分为三点论述:一是城镇化为扩大内需提供产业支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城镇化为扩大内需创造就业条件,保障社会民生;三是城镇化能够为扩大内需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文章的开篇可提到扩大内需的紧迫性,进而提出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相对地从宏观上来陈述观点,并不需要在此部分进行具体论证,避免文章头重脚轻。文章的收尾部分要对分论点加以整合,紧密围绕中心论点,做到结构完整。

(华图教育红领决胜研究员 徐临阳)

本栏责编:何一乐

E-mail: ssbghyl@126.com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城镇城镇化
扩大内需居2023年经济工作重要任务之首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解读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家乡的城镇化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